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银行业竞争与效率的实证研究

作 者: 宁旭洲
导 师: 潘正彦
学 校: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专 业: 金融学
关键词: 银行业竞争 X-效率 规模经济 银行业竞争与效率的关系
分类号: F2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0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在一国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由于银行业是金融业的核心,因此它的发展对促进一国经济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2006年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大量进入中国,他们在各个领域与国内银行展开了竞争,这标志着中国银行业竞争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这个转变时期中,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条件、市场结构和银行行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研究银行业的竞争与效率的关系对促进中国银行业发展和培育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在通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在银行业竞争和效率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同时指出了中国在此方面的不足,即缺少对竞争和效率之间关系的研究,从而为本文第二部分指明了研究方向。第二部分分别研究了1994-2008年间银行业的竞争状态和效率值,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第二部分分为三章。(1)、第一章研究了银行业在这15年间的竞争状态,通过运用结构法和非结构法分别对竞争进行了度量,发现我国银行业处于垄断竞争环境,并且竞争值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结构法和非结构法指标对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有着不同的结论;不同类型的银行之间的竞争程度不同,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在不断的增加。(2)、第二章探讨了银行业的效率和规模经济,结论是我国银行业效率水平不高,并且不同类型银行效率不同;我国银行业基本上处于规模经济,但是也存在轻微的规模不经济,并且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有着规模经济的趋势;规模经济与X-效率存在一定的关系。(3)、第三章是关于竞争和效率的研究,结论是中国的银行竞争与集中度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中国银行的竞争程度与银行数量之间在1994-2008年间整体上呈现一个负相关的关系;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值和效率呈正相关关系。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理论研究的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银行业发展的几点建议,即降低市场壁垒、深化银行改革、促进混业发展、提高金融创新。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2-3
Abstract  3-7
引言  7-14
  第一节 研究背景  7
  第二节 研究范围的界定  7-9
    一 银行产业的基本含义与范畴  7-8
    二 本文所研究的银行业的范围界定  8-9
  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9-12
    一 相关研究理论  9-10
    二 国外学者对竞争和效率的研究  10-11
    三 国内学者对竞争和效率的研究  11-12
  第四节 研究方法、论文架构以及样本选择  12-13
  第五节 论文创新之处  13-14
第一章 银行业竞争的度量及解释  14-34
  第一节 结构法衡量银行业集中度  14-19
    一 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  14-16
    二 中国银行业的结果  16-19
  第二节 P-R 模型  19-32
    一 P-R 模型介绍  19-22
    二 本文所使用的P-R 模型  22-25
    三 模型结果  25-32
  第三节 本章小结  32-34
第二章 银行业效率的度量及解释  34-48
  第一节 相关理论与模型  34-36
    一 相关理论  34-35
    二 相关模型——随机边界方法(SFA)模型  35-36
  第二节 本文所使用的模型  36-38
  第三节 模型结果  38-47
    一 X-效率  39-43
    二 规模经济  43-47
  第四节 本章小结  47-48
第三章 集中、竞争与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  48-55
  第一节 银行业集中与竞争的关系  48-52
  第二节 银行竞争与效率的关系  52-54
  第三节 本章小结  54-55
第四章 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中国银行业的发展  55-60
  第一节 降低市场壁垒  55-56
  第二节 深化银行改革  56-57
  第三节 促进混业发展  57-58
  第四节 提高金融创新  58-60
第五章 结论与后续研究  60-62
  第一节 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  60-61
  第二节 后继研究  61-62
参考文献  62-66
后记  66-67

相似论文

  1. 不同再燃燃料还原NO_X反应过程的试验研究,TK227.1
  2. 内置式高效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研究,TM341
  3. 沪深300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F224
  4. 云南省人力资本空间网络结构关键效率因素研究,F249.27
  5. 虾池一株微藻对尿素和甲硫氨酸利用效率的研究,S968.22
  6. 放电环境与尘粒电凝并效应分析研究,X701.2
  7. 太阳能光合生物连续制氢系统的火用分析研究,TQ116.2
  8. 功能化纳米二氧化钛多孔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TB383.1
  9. 英美医疗保障制度的比较与借鉴,R199
  10. 个人价值实现的社会制度分析,B038
  11. 试论数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G633.3
  12. 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提高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S532
  13. 中国生猪生产的技术效率分析,F323.3
  14. 关于完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研究,D630.3
  15. 低分子量聚乳酸包膜尿素的研制与缓释性能评价,S145.6
  16. 不同抗旱性冬小麦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S512.11
  17. 丹阳市稻麦复种系统作物生产力与氮素利用效率研究,S511
  18. 太原盆地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与CO2净交换的关系研究,S512.11
  19. 渗灌灌水方法和施氮量对保护地黄瓜的生长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S642.2
  20. 新型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冬小麦水肥利用及农田固碳效应的影响,S512.11
  21. 太原盆地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研究,S541.9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