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宋元小说话本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 者: 许黎丽
导 师: 孙爱玲
学 校: 济南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宋元小说话本 女性形象 本真思维 体制思维 积习思维
分类号: I207.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01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宋元话本的“小说”类即宋元小说话本的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它对后世的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中的女性形象更是在中国古代文学女性形象的发展历程中起着承启的作用。对于宋元小说话本中的女性形象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也存在着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例如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一些认知度较高的女性形象,采用的研究方法也大多比较传统。本论文针对当今宋元小说话本研究的不足与缺陷,选择宋元小说话本中的女性形象作为研究课题,打破以往单一视阈研究的局限,从本真思维、体制思维及积习思维等多思维路径入手分析人物的思想内涵,以期有新突破与发见。同时,简要论述了女性形象塑造的艺术特色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论文共分四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对宋元小说话本及其女性形象进行概述,对其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梳理,同时分析了宋元小说话本女性形象研究的意义与本文的研究思路。宋元小说话本作为宋元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其中的女性形象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女性也包括新兴的市民女性。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明确了相关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局限性,展示在多视角下探讨宋元小说话本女性形象思想蕴涵的必要性。第二章是全文的主体部分,结合其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及思想背景,分析了宋元小说话本中女性形象的思想内涵。着重从本真思维、体制思维及积习思维入手对女性形象的思想进行了多视角地立体探讨。本真思维简言之就是体“道”的思维。在本真思维下,有些女性表现出了较之前代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巨大进步性,她们体现出了本真情的意蕴。本真思维是孙爱玲先生在其《〈红楼梦〉本真人文思想》一书中提出的一种全新思维路径。本真思维下解读人物形象就是为了挖掘其身上的本真情内涵。本论文以本真情及其三维度:源始维度、超越维度及终极维度的理论,分析了这些女性情感的适情、尽情及悟情的三阶段,揭示了她们的本真情感内涵。而体制思维是围绕封建统治秩序建立起来的意识形态化的思维模式。在体制思维下,女性被规定成了符合封建伦理道德标准的体制化模型。宋明理学思想在其时大行其道。处于封建体制社会下的女子,其思想状态脱离不开三从四德等的体制思维框架,表现出了封建礼教规定下的思想与行为。积习思维是人们服从于大众心态的一种思维方式。在积习思维下,宋元其时的政治经济因素影响着话本女性的思想状态。传统的功名利禄、渴望世功等的处世准则左右着她们的思想与行为。商品经济的萌芽与城市经济的繁荣也促使她们有了“好货”、“好色”等新的人物特征。总之,在本真思维、体制思维及积习思维下对于宋元小说话本女性形象思想内涵的解读,既展现出了她们与传统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思想的传承性,也将她们身上的时代特征淋漓彰显。多角度地分析这些女性的思想蕴涵也展示出了宋元社会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的复杂性。第三章对宋元小说话本女性形象塑造的艺术特色进行了有选择地着重论述。分析了心理刻画、映衬烘托、细节描写等多样的形象塑造手法,解析了人物形象所处的奇妙虚幻的世界,也对这些女性形象个性化的白话语言进行了探讨。此章力图展现女性形象独特的艺术魅力。第四章余论部分简要归纳了宋元小说话本及其女性形象对于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体现出本真情内涵的女性对于当下也有着呼唤情感回归的现实启示。这是在本真思维下分析女性形象思想内涵的重要意义。以往对于宋元小说话本女性形象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且系统专论不多,从新视角进行分析的更少。本文对于女性形象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所做的分析只是非常初步的研究工作,研究的力度和深度还不够。本选题只是力图弥补相关研究的薄弱与不足,成为整个宋元小说话本研究工作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0 第一章 绪论 10-17 第一节 宋元小说话本及其女性形象 10-11 第二节 以往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存在问题 11-14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4-17 第二章 宋元小说话本女性形象的思想内涵 17-51 第一节 本真思维下的女性形象 17-35 一、本真思维及本真情 17-19 二、本真情视域下的市井女子形象 19-30 三、本真情视域下的大家闺秀形象 30-35 第二节 体制思维下的女性形象 35-43 一、体制思维概述 35-37 二、体制思维下女性形象的思想内涵 37-43 第三节 积习思维下的女性形象 43-51 一、积习思维概述 43-45 二、积习思维下女性形象的思想内涵 45-51 第三章 宋元小说话本女性形象的艺术特色 51-56 第一节 心理刻画、映衬烘托及细节描写等多样的形象塑造手法 51-52 第二节 奇妙的虚幻世界 52-54 第三节 个性的白话语言 54-56 第四章 余论 56-58 参考文献 58-60 致谢 60-61 附录 61
|
相似论文
- 唐仕女画与洛可可绘画女性艺术形象之比较,J20-03
- 女性美的不同诠释,J209.1
- 90年代以来中国家庭伦理剧女性形象变迁,J905
- “十七年”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女性批评,J905
- 当代流行爱情歌词中女性形象的评价研究,J614.9
- 赵宝刚电视剧导演艺术研究,J905
- 大众传媒中“丑女”现象的美学探析,J901
- 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中母亲形象分析,J905
- 民族文化交融的奇葩,I207.3
- 《妇女杂志》(1915-1919)英美作品译介中女性形象的构建,I206.5
- 论李玉的故事片创作,J905
- 性别注视:20世纪90年代美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J905
- 那些年的知识分子,I207.42
- 新世纪中国大陆都市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J905
- 大陆家族剧女性形象建构研究,J905
- 《林兰香》人物形象研究,I207.42
- “围城”内外的女人们,J905
- 艾米丽·奈斯露拉小说作品中女性形象研究,I37
-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I207.41
- 女性的悲歌,I207.41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古代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