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林兰香》人物形象研究

作 者: 刘春玲
导 师: 孙爱玲
学 校: 济南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体制思维 积习思维 本真思维 佛道思维 艺术特色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5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林兰香》又名《第二奇书》,它成书于清朝初期,是介于《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的一部重要的世情家族小说。尽管《林兰香》在世情小说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起着承上启下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学者们并没有给与它足够的重视,对它研究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就目前学界对《林兰香》的研究成果看,主要集中在对作品的主题、艺术价值的探讨及从史的角度考论《林兰香》对其前代小说的继承和对后世小说的影响三个方面,很少学者涉及对《林兰香》小说人物形象的研究。鉴于人物这一要素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及《林兰香》在世情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本文对《林兰香》的人物形象做了初步的探讨与研究。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是概述《林兰香》的内容,梳理《林兰香》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并阐述本文研究《林兰香》人物形象的思路和方法。从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看,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多思维视域、新角度去关照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以期更客观更真实地阐释人物的真实面貌,使研究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内涵相吻合。第一章内容重在分析《林兰香》人物形象的思想内涵。论文打破了以往只从儒家思想、佛道思想去分析《林兰香》人物形象的局限,尝试着以更宽阔的视阈,从体制思维积习思维本真思维、和佛道思维等思维方式多方位、多视角地去分析人物,以期客观全面地探究作者的思想倾向,以及作者笔下人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当时社会的时代特征、思想文化内涵和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大背景。本部分是论文的重点章节,分析最为详尽。第二章内容重在探讨《林兰香》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特色。论文讨论了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信息量丰富的环境描写、名字的谐音和寓意、大量的诗词、烘云托月的衬托手法等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成功人物形象。通过作者塑造出的成功人物形象,读者可以了解小说中人物的个性特征及思想内涵,进一步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思想倾向,以及作品反映的当时的时代特征、思想文化内涵和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大背景。余论部分主要是总结了《林兰香》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重大意义,以及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各种方式对后世小说特别是对《红楼梦》的影响。本人由于能力有限,搜集到的资料有限,对《林兰香》人物形象的研究只做了一个简单的探讨。本文作者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初步探讨,能够抛砖引玉,引起众多学者对《林兰香》这部有多方面价值的小说的重视,进而挖掘其更大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0
绪论  10-17
  第一节 《林兰香》简介  10-11
  第二节 研究文献综述  11-15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17
第一章 《林兰香》人物形象的思想内涵  17-50
  第一节 燕梦卿形象的思想内涵分析  17-31
    一、体制思维下的燕梦卿形象  18-25
    二、本真思维下的燕梦卿形象  25-29
    三、佛道思维下的燕梦卿形象  29-31
  第二节 耿朗形象的思想内涵分析  31-43
    一、体制思维下的耿朗形象  31-35
    二、积习思维下的耿朗形象  35-36
    三、佛道思维下的耿朗形象  36-37
    四、本真思维下的耿朗形象  37-43
  第三节 耿朗其他妻妾的思想内涵分析  43-50
    一、林云屏的思想内涵分析  43-44
    二、任香儿的思想内涵分析  44-46
    三、宣爱娘的思想内涵分析  46-47
    四、平彩云的思想内涵分析  47-50
第二章 《林兰香》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特色  50-63
  第一节 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50-55
  第二节 信息量丰富的环境描写  55-57
  第三节 名字的谐音和寓意  57-58
  第四节 体现人物特色的诗词  58-60
  第五节 烘云托月的衬托手法  60-63
余论  63-64
参考文献  64-66
致谢  66-67
附录  67

相似论文

  1. 论河曲民歌的成因及艺术特色,J607
  2. 记忆与口述:山东鄄城谢家砖塑的艺术特色探究,J314.9
  3. 清世祖《御注道德经》研究,I206.2
  4. 明清徽州建筑的艺术特色,TU-86
  5. 浅析贾又福山水画风格的演变及其艺术特色,J205
  6. 论梨花大鼓及其艺术特色,J826
  7. 论巴赫的《创意曲》,J624.1
  8. 陈维崧诗歌艺术论,I207.22
  9. 曾心散文研究,I207.6
  10. 《试论山西绛州鼓乐》分析,J607
  11. 王维文研究,I207.22
  12. 姚鼐传记理论及写作研究,I207.5
  13. 试论钟云舫《振振堂》集作品中的思想文化内涵,I206.5
  14. 张华文学研究,I206.2
  15. 同源异相,J205
  16. 不应被遗忘的上海地下党文艺者——林淡秋研究,I206.6
  17. 《东方杂志》中的杂文创作研究,I207.6
  18. 朱竹垞《静志居琴趣》研究,I207.23
  19. 白居易杂律诗研究,I207.22
  20. 张耒乐府诗研究,I207.2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