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社会两难情景下自我效能感、反馈与奖励对合作行为的影响研究

作 者: 武艳英
导 师: 永春
学 校: 内蒙古师范大学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关键词: 社会两难 自我效能感 反馈 奖励
分类号: B84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8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的目光更多的关注于如何通过合作来达到全球范围内的和平与发展。但是在通往合作的道路上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之间总是充满着大大小小的矛盾与冲突。个体作为群体活动的参与者与群体利益的分享者,考虑的不仅仅是如何单方面的实现个人的利益或群体的利益,同时还应该包括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相冲突时如何实现合作的潜在利益、如何有效地解决合作中的冲突以实现个体与群体利益的共赢。本研究选择社会两难问题中的一种研究范式——公共物品两难作为背景材料,采取问卷和实验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自我效能感反馈以及奖励在社会两难决策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整个研究由两个部分组成,在第一部分中,分别探查了自我效能感对社会两难情景中个体决策行为的影响、集体反馈和个体反馈对个体合作行为的影响差异、自我效能感与不同反馈方式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在第二部分中,选取外在因素中较重要的一个因素奖励,基于强化理论设计了三种不同强度和比例的奖励方式,即连续强化式的奖励、固定间隔强化式的奖励、变动比率强化式的奖励,从结果信息的角度来探查哪一种奖励对促进个体的合作行为更有效。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社会两难情景下,不同自我效能感的个体的合作行为存在差异,与低自我效能感的个体相比,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表现出更高的合作倾向。(2)社会两难情景下,不同的信息反馈方式对于个体的合作行为的影响不同。集体反馈方式更能有效的促进合作。(3)社会两难情景下,不同的反馈方式对具有不同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合作行为有不同的影响。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受反馈方式的影响不大,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易受反馈方式影响。个体反馈方式下的低自我效能感的个体的竞争倾向更明显。(4)社会两难情景下,不同的奖励方式对个体的合作行为的影响不同。变动比率强化式的奖励方式比连续强化式和固定间隔强化式的奖励方式更加有效,更能引发个体高而恒定的合作行为的出现,且合作行为不易消退。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10
1 引言  10-1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1-22
  2.1 社会两难的概念及特征  11
  2.2 社会两难的类型  11-13
    2.2.1 两人困境和多人困境  11-12
    2.2.2 对称的社会困境和不对称的社会困境  12
    2.2.3 重复的社会困境和非重复的社会困境  12
    2.2.4 资源两难和公共物品两难  12-13
  2.3 社会两难的理论  13-16
    2.3.1 期望效用理论  13
    2.3.2 前景理论  13-14
    2.3.3 社会认同理论  14
    2.3.4 适当性逻辑框架理论  14-15
    2.3.5 条件合作理论  15-16
  2.4 影响社会两难决策的因素  16-22
    2.4.1 内在因素  16-17
      2.4.1.1 性别  16
      2.4.1.2 价值取向  16
      2.4.1.3 自我效能感  16-17
    2.4.2 外在因素  17-22
      2.4.2.1 群体规模  17-18
      2.4.2.2 交流  18
      2.4.2.3 反馈  18-19
      2.4.2.4 奖励  19-22
3 本研究的整体思路  22-24
  3.1 研究意义  22
  3.2 研究假设  22-23
  3.3 研究框架  23-24
4 实验研究  24-49
  4.1 实验一:社会两难情境下自我效能感及反馈对合作行为的影响  24-41
    4.1.1 被试的选取  24
    4.1.2 实验设计  24-25
    4.1.3 实验过程  25-26
    4.1.4 研究结果与分析  26-37
      4.1.4.1 四种条件下被试投入量的基本统计  26-28
      4.1.4.2 不同反馈方式下个体合作行为的差异  28-30
      4.1.4.3 反馈方式与自我效能感类型的交互作用  30-32
      4.1.4.4 被试投入的多元方差分析  32-37
    4.1.5 讨论  37-41
  4.2 实验二:社会两难情境下奖励对合作行为的影响  41-49
    4.2.1 被试的选取  41
    4.2.2 实验设计  41-42
    4.2.3 实验过程  42-43
    4.2.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3-46
    4.2.5 讨论  46-49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49-51
  5.1 研究结论  49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49-51
注释  51-53
参考文献  53-55
附录  55-57
致谢  57-5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8

相似论文

  1. 漂移量靶标反馈激光自准直系统关键技术,TH741.14
  2. 光纤陀螺信号处理线路FPGA实现,V241.5
  3. 课堂交互活动中教师话语特征的个案分析,H319
  4. Q学习在基于内容图像检索技术中的应用,TP391.41
  5. 直推式支持向量机研究及其在图像检索中的应用,TP391.41
  6. 生物医学领域检索系统查询扩展技术研究,TP391.3
  7. 角加速度控制系统设计研究,TP273
  8. 专用目标模拟器同步控制算法研究,TP273
  9. 关于混沌系统同步控制方面的研究,O415.5
  10. 有源电力滤波器及其在配电网中的应用,TN713.8
  11. 流动人员子女学习适应性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的关系,G441
  12. 中小学有效学习的途径研究,G632.0
  13. 游泳接力反馈仪在接力出发训练中的应用研究,G861.1
  14. 科研院所硕士研究生自我效能感、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的关系,B842.3
  15. 思想政治课教学反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G633.2
  16. 初中数学练习订正及自我反馈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G633.6
  17. 自我交通感及任务性质对学业拖延及自我设限关系的影响,B844.2
  18. 团队内情绪智力、员工效能感和工作绩效的多水平研究,B849
  19. 武警狙击手心理品质特征及心理技能训练效果研究,E0-051
  20. 时间管理倾向在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自主学习间的中介分析,B842.3
  21. 高校教务管理网上选课系统优化研究,TP393.09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