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不同水分条件下化感水稻根际功能微生物研究

作 者: 林辉锋
导 师: 林文雄
学 校: 福建农林大学
专 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模式 化感作用 根际土壤微生物 多样性 宏蛋白质组学
分类号: S15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7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利用水稻化感作用开发生态安全的稻田生物除草技术是当今农业生态学上的研究热点之一。水稻化感作用特性属于数量性状,受外界环境调控,已有研究表明逆境胁迫下水稻化感作用潜力增强。研究者已有从水稻体出发揭示了其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机理,但对逆境下化感水稻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特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在抗逆应答特性上,水稻是干旱胁迫敏感型作物,为此,本文主要利用环境微生物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思路,运用T-RFLP(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土壤蛋白质组学三种技术,以强化感水稻品种PI312777和弱化感水稻品种Lemont为材料,分析旱直播模式和育秧移栽模式下强弱化感水稻根际土壤微生态特性,探讨旱作水稻化感作用增强及其在较强化感作用生育期的特异或高峰度表达的菌群,同时在环境蛋白质研究与化感微生物的研究结合上做了尝试性的工作,即利用土壤蛋白质组学研究揭示其功能蛋白。主要结果如下:(1)T-RFLP结果显示,旱直播栽培模式和育秧移栽模式下,不同叶龄期(5叶期和7叶期)的强、弱化感水稻秧苗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旱直播条件下,强化感水稻的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要高于弱化感水稻;随着生育期增加,强、弱化感水稻的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增加,分别从168种、129种增至424种、169种,强化感水稻的根际微生物的增幅远高于弱化感水稻(252%对比于131%);但在育秧移栽模式条件下,强化感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要低于弱化感水稻。同时,两种栽培模式下强弱化感水稻的水稻根系微生物有17个共有菌群,占所有鉴定种属的8%,主要涉及氮循环(弗兰克氏菌属)、硫循环(外硫红螺旋菌属)、C循环(甲基单胞菌属)、芳香化合物利用(鞘脂单胞菌属)、利用葡萄糖产酸(微杆菌属、短芽孢杆菌属、孪生球菌属),表明两种水稻在分解次生代谢产物,地理化学循环等方面的根基微生态具有稳定性和保守性。(2)T-RFLP片段特异性分析显示,水稻旱直播栽培模式能较强诱导强化感水稻的根际微生物类群发生变化,其中PI7增加了30种特异微生物菌群,涉及粘细菌、产酸产气菌、以及其它菌,其中粘细菌有7个菌属,主要功能为降解大分子、纤维或死细胞,推测粘细菌能够通过破坏土壤种子库中杂草种子细胞,降解种子胚根、胚芽,从而达到抑制土壤种子库中种子萌芽作用效果。产酸产气菌属有7个,功能分析其是一类代谢最终产物为丙酸的菌属,推测其与种植化感水稻的根际微环境偏酸性有关。其他的特异菌属功能尚不明确。(3)土壤宏蛋白质组学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旱直播模式下,强化感水稻根际土壤的功能蛋白质种类较弱化感水稻土壤更为丰富,其中强化感水稻根际土壤特异蛋白质增加9个,其中2个为信号诱导蛋白,5个为物质和能量代谢蛋白,2个为基因转录蛋白,而弱化感水稻根际土壤特异蛋白质仅为1个结构组成蛋白。由此推测化感水稻的化感物质进入土壤生态系统中能有效提高某些生物体分泌的诱导蛋白识别能力,提高运动趋向速率,进而通过物质和能量代谢的酶化学作用进行转化,形成具化感作用潜力的次生代谢产物对靶标受体进行作用。(4)DGGE检测分析显示,旱直播模式下的强化感水稻的特有条带16经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该条带与鞘脂单胞菌属(uncultured Sphingomonas sp.)同源性较高,该菌属在T-RFLP分析中相对优势度表现差异:PI7:1.1%、PI5:2.1%、PI:2.1%,LE7:检测限以下,LE5:1.6%,LE:0.8%。同时,土壤蛋白质组学分析表明该菌属是化感水稻土壤特异功能蛋白来源微生物。该菌属在土壤中与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有关,也是土壤病原菌之一。推测化感物质分泌出较多的芳香族化合物,鞘脂单胞菌属在化学趋化作用下富集,可影响伴生杂草的生长发育,甚至致病于伴生杂草,从而形成化感水稻的抑草作用,但其对伴生杂草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两种栽培条件下,强弱化感水稻土壤根际在分解次生代谢产物,地理化学循环方面的微生物具有保守性。旱直播条件能够能较强诱导强化感水稻的根际微生物生长,其中粘细菌对强化感水稻特异性强,推测化感作用与其降解大分子从而影响杂草种子胚根、胚芽的生长有关。此外,鞘脂单胞菌属在化感水稻各个生育期和栽培模式下均存在,推测与其植物致病性及释放相关功能蛋白有关。

全文目录


缩略词  6-7
摘要  7-9
Abstract  9-11
第一章 前言  11-20
  1.1 水稻旱直播和育秧移栽的类型和栽培现状  11
  1.2 植物化感作用及稻田杂草防除  11-14
    1.2.1 化感水稻化感种质资源筛选及抑草机理方面研究  12
    1.2.2 水稻化感作用物质分离鉴定及应用研究  12-13
    1.2.3 环境调控水稻化感作用方面研究  13-14
  1.3 根际土壤微生物与水稻化感作用  14-18
    1.3.1 根际土壤微生物研究意义  14-15
    1.3.2 化感水稻根际微生态研究现状  15
    1.3.3 环境微生物群落研究方法  15-18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8-20
第二章 旱直播和育秧移栽模式下不同化感潜力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分析  20-34
  2.1 材料与方法  20
    2.1.1 实验材料  20
  2.2 根际土壤微生物基因组总DNA 的提取和纯化  20-24
    2.2.1 基因组总DNA 的T-RFLP 分析  21-22
    2.2.2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所需溶液的配制  22-23
    2.2.3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  23-24
  2.3 结果与分析  24-33
    2.3.1 根际土壤微生物基因组总DNA 的提取纯化、PCR 产物、酶切产物检测  24-25
    2.3.2 根际土壤微生物优势细菌群落的DGGE 分析  25-28
    2.3.3 根际土壤细菌的T-RFLP 图谱分析  28-33
  2.4 小结  33-34
第三章 旱直播下不同化感潜力水稻根际土壤蛋白质组学初步分析  34-46
  3.1 材料与方法  34-39
    3.1.1 实验材料  34
    3.1.2 实验方法  34-39
  3.2 结果与分析  39-45
    3.2.1 旱直播模式下不同水稻根际土壤酶活性  39
    3.2.2 旱直播模式下不同化感潜力水稻土壤差异蛋白分析  39-45
  3.3 小结  45-46
第四章 讨论和展望  46-52
  4.1 旱直播和育秧移栽下不同化感潜力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分析  46-48
  4.2 旱直播下不同潜力化感水稻根际土壤蛋白质分析  48-50
  4.3 结论  50-51
  4.4 展望  51-52
参考文献  52-56
附录Ⅰ  56-61
附录Ⅱ  61-101
致谢  101

相似论文

  1. 紫金山树木菌根多样性的调查分析,S718.81
  2. 夏季湖光岩玛珥湖浮游细菌和浮游活性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Q938
  3. 水稻茎叶特异表达基因启动子的筛选及分析,S511
  4. 高位精养模式日本囊对虾生长及浮游生物演替规律,S968.22
  5. 云南元江干热河谷优势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研究,X172
  6. 不同类型稻田非作物生境的节肢动物多样性,S435.112
  7. 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对噻枯唑和链霉素的抗药性监测及室内抗药性风险评估,S435.111.4
  8. 竹黄及其分离真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S567.39
  9. 利用AFLP标记对四个多鳞鱚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S917.4
  10. 湛江北部湾深水海域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F5的生长速度、生长模型及其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S968.31
  11. 福建兴化湾西岸越冬水鸟多样性与生境选择研究,Q958
  12. 云南有色金属矿山细菌多样性初步探究,TD926.4
  13.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14. 水稻OsNAR2.1参与硝酸盐调控根系生长的机制,S511
  15. 21个荷花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S682.32
  16. 转基因水稻对肉仔鸡饲用安全性研究,S831.5
  17. 基于线虫群落分析的转Bt水稻土壤生态风险评价,S154.1
  18. 水稻黄单胞菌tal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基因功能研究,S435.11
  19. 中国玉米南方锈菌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和超微结构研究,S435.131.4
  20. 水稻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S511
  21. 运用SRAP和SSR分子标记研究粉花石斛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S567.239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物学 > 土壤微生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