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龟纹瓢虫不同色斑型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比较研究

作 者: 潘悦
导 师: 雷朝亮;周兴苗
学 校: 华中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关键词: 龟纹瓢虫 色斑型 种群动态 环境因素
分类号: S47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7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 (Thunberg)是我国分布较广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其个体小、捕食范围广泛,具有较强耐饥饿、高温和干旱的能力,对田间害虫的防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龟纹瓢虫具有明显的色斑多型现象,不仅各地区的色斑型种类不同,而且同一生境也会出现多种斑型共存且数量不同的现象。论文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研究龟纹瓢虫不同色斑型的形态、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差异,为阐释龟纹瓢虫不同色斑型与环境适应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田间系统调查发现,在蚕豆、小麦和玉米田三种作物中,龟纹瓢虫斑型种类有锚斑变型、双二变型、肩斑变型、鼎斑变型和黄缘变型,其中锚斑变型数量最多,双二变型次之,黄缘变型最少。在蚕豆田中,肩斑与鼎斑数量相近,但在小麦和玉米田中肩斑变型的数量较鼎斑变型多,这可能与不同寄主作物的蚜虫种类以及温度变化有关。通过比较四种色斑型在田间的分布频率,我们发现锚斑变型在三种作物中所占比率均为最大,约占采集总数的44.87%,而黄缘变型最少,仅占0.60%。不同作物中四种主要斑型的雌虫比率在30.47%-60.71%之间,锚斑变型的雌虫比率均小于50%。从个体大小看,玉米和小麦田中肩斑变型雌雄虫的体长分别大于鼎斑变型,玉米田中,锚斑变型的雌虫体宽也较鼎斑变型大。结果表明,肩斑和锚斑变型在个体大小上占有优势。另外,同一色斑型的龟纹瓢虫在不同作物中的体长也存在差异,其中玉米田中锚斑变型的雌雄虫体长小于该斑型在其它作物中的体长,其它斑型的雌虫或雄虫在玉米田中的体长也较小,但不同作物中相同斑型的雄虫体宽差异不显著。同时,不同斑型间雌虫的体长和体宽均大于雄虫。捕食试验表明,锚斑变型的雄虫在24h内取食豆蚜的数量多于肩斑变型,每天约捕食蚜虫45.5头,肩斑变型的雌虫比双二变型的雌虫摄食效率高,为15.1±2.4%。不同色斑型的龟纹瓢虫取食相同食物后,食蚜数、日增重和摄食效率均高于雄虫。测定成虫的耐热性和耐饥力发现,斑型间差异不显著。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锚斑变型的幼虫期较肩斑变型短,高温条件下饲养,会缩短瓢虫的发育历期;当用三种不同的蚜虫饲养锚斑变型的瓢虫时,取食蚕豆蚜的瓢虫发育历期比取食夹竹桃蚜的短,分别为7.9±0.15d和8.8±0.60d,可能与锚斑变型对不同蚜虫的喜食程度有关。选择交配试验发现,被雌雄虫选择次数最多的斑型分别是肩斑变型和鼎斑变型,斑纹较深的锚斑和鼎斑变型的雌虫被雄虫选择的机会较多,可能与这类斑型在田间的发生数量有一定的关系。

全文目录


摘要  7-9
Abstract  9-11
前言  11-21
  1 简介  11-20
    1.1 形态学  11
    1.1.1 龟纹瓢虫的形态特征  11-12
    1.1.2 成虫色斑型检索  12
    1.1.3 色斑型在我国的分布  12-13
    1.2 生物学与生态学  13
    1.2.1 发生代数  13
    1.2.2 繁殖力  13
    1.2.3 环境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13-14
    1.2.4 贮藏保种  14
    1.2.5 种内自残和种间竞争  14-15
    1.3 瓢虫色斑型影响因素  15
    1.3.1 遗传因素  15
    1.3.2 环境因素  15-17
    1.4 瓢虫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17
    1.4.1 个体大小  17-18
    1.4.2 捕食  18
    1.4.3 耐寒性  18-19
    1.4.4 耐热性  19
    1.4.5 耐饥力  19
    1.5 非随机选择交配  19-20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0-21
第一章 龟纹瓢虫不同斑型在3种寄主作物上的分布  21-29
  1 材料与方法  21
    1.1 供试虫源  21
    1.2 调查方法  21
  2 结果与分析  21-27
    2.1 龟纹瓢虫色斑型在不同作物田的分布频率  21-22
    2.2 龟纹瓢虫不同色斑型的采集数及雌虫比率  22-23
    2.3 龟纹瓢虫不同色斑型在3种寄主作物上的种群动态  23-27
  3 讨论  27-29
第二章 田间龟纹瓢虫不同斑型的个体大小比较  29-33
  1 材料与方法  29
    1.1 供试虫源  29
    1.2 试验仪器  29
    1.3 试验方法  29
    1.4 数据处理  29
  2 结果与分析  29-32
    2.1 田间龟纹瓢虫4种色斑型成虫体长  29-32
    2.2 田间龟纹瓢虫4种色斑型成虫体宽  32
  3 讨论  32-33
第三章 环境因素对龟纹瓢虫不同色斑型的影响  33-45
  1 材料与方法  33-35
    1.1 供试虫源  33
    1.2 试验仪器  33
    1.3 试验方法  33-35
      1.3.1 龟纹瓢虫不同斑型对蚜虫的捕食作用研究方法  33-34
      1.3.2 龟纹瓢虫不同斑型耐热性试验方法  34
      1.3.3 龟纹瓢虫不同斑型耐寒性试验方法  34-35
      1.3.4 龟纹瓢虫不同斑型耐饥力试验方法  35
      1.3.5 高温对锚斑变型、肩斑变型和黄缘变型生长发育的影响  35
      1.3.6 3种蚜虫对锚斑变型生长发育的影响  35
    1.4 数据处理  35
  2 结果与分析  35-43
    2.1 龟纹瓢虫4种斑型对蚜虫的捕食作用  36-38
      2.1.1 食蚜数和日耗生物量  36-37
      2.1.2 日增重和摄食效率  37-38
    2.2 龟纹瓢虫4种斑型的耐热性  38-39
    2.3 龟纹瓢虫4种斑型的耐寒性  39
    2.4 龟纹瓢虫4种斑型的耐饥力  39-41
    2.5 高温对锚斑变型、肩斑变型和黄缘变型生长发育的影响  41-42
    2.6 3种蚜虫对锚斑变型生长发育的影响  42-43
  3 讨论  43-45
第四章 龟纹瓢虫色斑型间的交配选择  45-48
  1 材料与方法  45
    1.1 供试虫源  45
    1.2 试验用具  45
    1.3 试验方法  45
  2 结果与分析  45-47
  3 讨论  47-48
总结与展望  48-49
参考文献  49-58
致谢  58-59
附录  59

相似论文

  1. 从“世界最美的书”中国获奖作品浅析中国当代书籍设计观念的变化,J524
  2. 《美国悲剧》中的命运决定论,I712
  3. 西北太平洋超强台风活动特征分析,P444
  4. 环境因素对菜园土壤重金属形态及活性的影响,X53
  5. 掺杂态聚苯胺的高电导率合成和性能研究,TB34
  6. 滴灌棉田荷麻种群动态及诱集棉铃虫效果研究,S451
  7. 甘肃省天水市麦蚜发生规律及小麦种植模式对其种群数量的影响,S435.122.2
  8. 环境因素与钟祥地区移民食管癌高发相关性的研究,R735.1
  9. 面向领域的RFID应用系统仿真平台研究与开发,TP391.44
  10. 辐射效应地面试验技术研究,TN386.1
  11. 区域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G322
  12. 湖北石首麋鹿生境选择及种群动态,Q958
  13. 基于DEA三阶段模型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X效率研究,F224
  14. 银杏GAP采叶园害虫及天敌种群与群落特征和茶黄蓟马防治技术研究,S763.7
  15. 樱花叶片害虫及天敌种群动态与群落特征研究,S436.8
  16. 燕麦蚜虫的种群数量动态和抗蚜性研究,S435.126
  17. 螺旋粉虱种群动态及其对节肢动物群落影响,S433
  18. 干扰素-γ、白介素-10基因多态性和环境因素联合作用与食管癌关系的研究,R735.1
  19. A独立学院人力资源战略研究,G647.2
  20. 野生太行山猕猴的种群生态和社会结构,Q958
  21. 云南紫胶虫(Kerria yunnanensis)与粗纹举腹蚁(Crematogaster macaoensis)之间的互利关系,S899.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各种防治方法 > 生物防治 > 捕食性昆虫的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