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胜坨地区沙三—沙四段砂砾岩体沉积储层特征研究

作 者: 安洁
导 师: 操应长;王风华
学 校: 中国石油大学
专 业: 地质学
关键词: 胜坨地区 砂砾岩体 沉积特征 储层特征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胜坨地区位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三中亚段至沙四段沉积时期发育了丰富的砂砾岩扇体。在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岩芯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等方法,对胜坨地区沙三中亚段至沙四段砂砾岩体沉积特征、分布特征、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等进行了系统性研究。胜坨北带古地貌具有沟梁相间的特点,自西向东共发育了4条古冲沟,其上发育的砂砾岩体与古地貌具有沟扇对应的特征,在4条沟延伸方向共发育4个较大型的扇,分别是坨西扇、坨104-坨126扇、坨75-坨125扇和坨105-坨121扇。利用胜坨地区三维地震数据体,结合地质解释及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分析得出,研究区沙三、沙四段共识别出9个地震反射界面,8期砂砾岩体。Q1至Q7期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Q8期发育扇三角洲砂砾岩体。根据这两种沉积相类型结合砂体展布特征总结出该地区主要发育两种沉积模式:坨94断层上升盘窄陡型二台阶砂砾岩体模式和胜北断层上升盘宽缓型二台阶砂砾岩体模式。纵向上窄陡型二台阶之上发育的砂砾岩体,延伸范围较小,成分成熟度较低,储层物性较差;宽缓型二台阶之上发育的砂砾岩体,延伸范围较远,成分成熟度较高,储层物性较好。平面上坨西扇、坨75-坨125扇、坨104-坨126扇和105-坨121扇自西向东有效储层含量逐渐升高;垂向上,发育近岸水下扇相的Q1至Q7期有效储层百分含量依次升高。横向上控制扇体之间储层差异的因素是岩石成分、沉积相展布和胶结程度,纵向上影响期次之间有效储层发育的因素是压实程度和胶结程度。通过对有效储层主控因素讨论得出,沉积相为控制该地区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成岩阶段为影响储层发育的次要因素。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前言  9-18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9
  1.2 国内研究现状  9-12
  1.3 地质概况  12-14
  1.4 存在的问题  14
  1.5 论文的研究目的  14-15
  1.6 技术路线  15
  1.7 已完成的工作量  15-16
  1.8 研究成果及认识  16-18
第二章 物源体系  18-24
  2.1 物源体系的分析方法  18-21
    2.1.1 沟扇对应  18-19
    2.1.2 岩屑类型对比研究  19-20
    2.1.3 特征元素含量比值  20-21
  2.2 物源体系的特征  21-24
第三章 胜坨北带地区沙三、沙四段砂砾岩扇体沉积期次划分  24-36
  3.1 砂砾岩扇体沉积期次的划分方法  24-29
    3.1.1 三维地震特征划分砂砾岩体的沉积期次  24-26
    3.1.2 测井曲线响应特征识别层序界面  26-28
    3.1.3 小波分析识别小级别期次的砂砾岩体  28-29
  3.2 期次划分的结果及砂砾岩体的展布特征  29-36
    3.2.1 期次划分的结果  29-30
    3.2.2 砂砾岩体的展布特征  30-36
第四章 胜坨北带砂砾岩扇体沉积体系研究  36-78
  4.1 沉积相标志  36-48
    4.1.1 岩石学特征  36-42
    4.1.2 粒度特征  42-45
    4.1.3 沉积构造特征  45-48
  4.2 单井沉积学分析  48-61
    4.2.1 坨123 单井沉积学分析  48-50
    4.2.2 坨125 单井沉积学分析  50-53
    4.2.3 坨126 单井沉积学分析  53-56
    4.2.4 坨134 单井沉积学分析  56-61
  4.3 沉积相类型及模式  61-67
    4.3.1 近岸水下扇  61-64
    4.3.2 扇三角洲  64-67
  4.4 沉积体系展布特征  67-78
    4.4.1 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  67-72
    4.4.2 沉积体系剖面展布特征  72-78
第五章 砂砾岩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78-117
  5.1 四扇砂砾岩储层特征  78-89
    5.1.1 成岩作用类型  78-82
    5.1.2 储集空间类型  82-83
    5.1.3 孔喉特征  83-86
    5.1.4 压力特征  86-88
    5.1.5 物性特征  88-89
  5.2 砂砾岩体储层有效性分析  89-101
    5.2.1 有效储层的概念及物性下限的确定  89-100
    5.2.2 胜坨四扇有效储层统计结果  100-101
  5.3 砂砾岩体有效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101-117
    5.3.1 扇体间有效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101-104
    5.3.2 各扇体期次间有效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104-105
    5.3.3 沉积相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105-112
    5.3.4 成岩阶段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112-116
    5.3.5 主控因素的讨论  116-117
结论  117-118
参考文献  118-122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22-123
致谢  123

相似论文

  1. 鄂尔多斯盆地樊学油区延安组延8、延9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2. 南黄海西部陆架区底质沉积物沉积特征与物源分析,P736.21
  3. 松辽盆地白垩系岩相古地理研究,P531
  4. 车镇凹陷新生代成盆—成藏构造过程及华北克拉通破坏,P542
  5. 萨南油田高台子油层高含水开发后期开发潜力研究,P618.13
  6. 塔里木盆地二叠系层序地层学研究,P618.13
  7. 渤中25-1油田保护油层钻井液技术研究,TE254
  8. 乌尔逊凹陷乌南地区南屯组沉积特征研究,P512.2
  9. 鄯善油田三间房组沉积特征研究,P512.2
  10. 大民屯凹陷67-59断块沙三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及主力油层优选,P618.13
  11. 裕民地区沉积特征研究,P512.2
  12. 鄯善油田七克台组沉积特征研究,P512.2
  13. 双城油田扶一组、扶二组沉积特征研究,P618.13
  14.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三叠系延长组沉积相研究,P618.13
  15. 苏仁诺尔油田苏仁诺尔构造带地质特征及有利区预测,P618.13
  16. 川西北江油、剑阁地区长兴(大隆)组沉积特征研究,P512.2
  17. 可可西里地区渐新统含盐层系沉积特征与钾盐资源前景,P512.2
  18. 浙江省全新世早期环境变化与文化响应,P534.6
  19. 南华北盆地晚三叠世沉积特征与构造环境分析,P542
  20. 川西北地区长兴期碳酸盐台地边缘沉积特征研究,P618.13
  21. 东营凹陷盐22块砂砾岩储层预测研究,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