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襄樊—广济断裂带的构造变形特征研究
作 者: 黄文成
导 师: 宋传中
学 校: 合肥工业大学
专 业: 构造地质学
关键词: 襄樊—广济断裂带 前陆盆地—冲断带 构造解析
分类号: P54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用区域构造地质方法,结合野外调查资料和显微构造实验对断裂带构造的变形变质、形成过程进行解析,并证明随县、京山地区构造变形带的几何学特征。发现研究区的构造由于经多期次、多层次的复合叠加改造,形成至北东向南西规律性倾斜的逆冲推覆构造,随着向断层带靠近出现碎裂岩,并且变形程度加强。襄樊—广济断裂带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保存了各种构造现象,这些现象记录着丰富的秦岭微陆块与扬子板块之间俯冲、碰撞的演化信息。论文系统阐述了随县、京山地区的构造岩层组合,由老到新依次划分为过渡性基底组合、大陆边缘组合、大陆—裂陷边缘组合、前陆盆地组合。通过大量的野外观察和分析,认为研究区的构造变形经历了扬子期到印支期的长期演化,并在喜山期形成前陆盆地,且遭受多次构造运动的变形改造,最终形成现今的构造格局。研究区从北东→南西方向构造分带性明显,根据构造变形特征和所处的构造环境划分为随县前陆冲断带、大洪山前陆断褶带、京山前陆盆地;纵向上划分为扬子构造层、印支构造层和后扬子构造层、大陆边缘构造层,是构造旋回的地层表现。褶皱与断层是在印支期秦岭微板块和扬子板块的碰撞作用下,形成的北西—南东走向的构造形迹。本文用区域构造地质方法,根据野外大量的观查,对断裂带构造的变形变质及形成过程进行解析,得出随县、京山地区构造变形带的几何学特征。认为研究区的构造变形是由多期次、多层次的复合构造叠加改造而成的,形成了自北东→南西规律性倾斜的逆冲推覆构造,随着向断层带靠近出现碎裂岩,并且出现变形程度加强的现象。
|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 云南会泽矿山厂—待补构造带断裂构造解析及构造应力场分析,P542
- 青海都兰县可可沙地区变质岩层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演化,P542
- 南秦岭佛坪隆起的构造过程及成因机制,P597.3
- 川南地区三叠系嘉陵江组构造解析,P542
- 石棉县大岗山地区断裂特征及活动性研究,P542.3
- 溪洛渡水电站坝区错动带构造特征及其工程意义,TV223
- 准噶尔盆地南缘霍玛吐构造带构造解析,P544.4
- 甘肃阳山金矿带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及勘查找矿方向,P618.51
- 造山带复杂结构构造区遥感——构造综合解析,P542
- 胶莱盆地形成演化与油气形成条件,P618.13
- 中—新生代大巴山前陆盆地—冲断带的形成演化,P542
- 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特征研究,P542.2
- 基于雷达影像活动断裂信息提取方法与示范应用研究,P542.3
- 桐柏碰撞造山带及其邻区变形特征与构造演化,P542
- 雪峰山构造系统印支期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P542.2
- 华南加里东期构造变形特征和动力学机制,P542.2
-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构造变形研究,P542
- 祥云推覆构造地质特性及动力学分析,P542.2
- 大巴山前陆构造带叠加变形研究,P542
- 雪峰陆内构造系统燕山期构造变形特征和动力学机制,P542
- 车镇凹陷新生代成盆—成藏构造过程及华北克拉通破坏,P542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构造地质学 > 构造运动 > 线系构造、断裂运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