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巴山前陆构造带叠加变形研究

作 者: 武国利
导 师: 胡健民;施炜
学 校: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专 业: 构造地质学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大巴山 前陆构造带 叠加变形 滑脱拆离构造
分类号: P5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大巴山构造带位于秦岭造山带南部,一直被认为是华北、扬子板块碰撞带前陆逆冲—推覆构造带。本文研究表明,大巴山构造带依据构造变形样式和地层卷入情况,可划分为大巴山冲断-推覆构造带、大巴山前陆构造带(包括基底拆离构造带和盖层滑脱构造带)和大巴山前陆坳陷带。而大巴山前陆构造带,中生代经历了两次明显的叠加变形过程。其中早期变形发生在中-晚三叠世,与华北、扬子的碰撞密切相关,是碰撞造山带的前陆构造带(D1)。在大巴山弧形构造带西段以轴向近东西向的开阔宽缓的台阶式褶皱为特征。而在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中段和东段,通过大比例尺地质构造填图,解析出来一期轴向北东到北北东向褶皱为主的变形。根据叠加变形序列及变形地层时代限定,变形时代很可能也是中三叠世晚期到早侏罗世。大巴山弧形构造带由轴向弧形延伸的线状褶皱与弧形弯曲的逆冲断层组成(D2),根据北大巴山韧性剪切变形带中的同变形云母定年结果161 Ma左右,大巴山地区在这个时间发生过强烈变形.而秭归侏罗纪盆地的沉积充填过程也显示在中晚侏罗世之间,物源和沉积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因此,D2期变形时代被确定为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由于两期变形明显的叠加关系,不可能是递进变形关系,所以大巴山弧形构造带记录了两期不同系统构造变形的叠加,这对研究秦岭造山带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9
第一章 绪论  9-22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9-11
  1.2 研究现状  11-19
  1.3 论文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主要内容  19-22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2-39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2.2 大巴山构造带深部构造特征和滑脱层  22-25
  2.3 地层  25-39
第三章 大巴山构造带构造分带及特征  39-50
  3.1 主要断裂  39-43
  3.2 分段特征  43-45
  3.3 分带特征  45-50
第四章 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变形特征  50-65
  4.1 西段  50-51
  4.2 中段  51-60
  4.3 东段  60-65
第五章 变形序列与变形时代  65-70
  5.1 变形序列  65-66
  5.2 变形时代  66-70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70-73
  6.1 讨论  70-71
  6.2 结论  71-73
致谢  73-74
参考文献  74-76
个人简历  76

相似论文

  1. 大巴山前陆带构造演化及流体碳氢氧同位素研究,P597
  2. 大巴山构造带构造活动和流体微量稀土元素研究,P595
  3. 陕西商南松树沟橄榄岩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理示踪,P588.125
  4. 陕西柞水小茅岭复式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研究,P597.3
  5. 西秦岭北缘新阳—元龙韧性走滑剪切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P542
  6. 北秦岭松树沟铬铁矿矿床和铜峪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与成矿动力学背景,P618.31
  7. 秦岭“勉略宁”三角地块成矿地质背景、矿化类型、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P612
  8. 北秦岭(陕西段)古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研究,P542
  9. 沙河湾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归属再研究,P588.1
  10. 陕西太白秦岭岩群多期变质作用的化学年龄研究,P597
  11. 秦岭洛南—栾川断裂带运动学特征,P542
  12. 米仓山构造带构造特征及中—新生代构造演化,P542
  13. 秦岭造山带东部花岗岩成因及其与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系,P542
  14.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富烃凹陷特征及其形成的动力学环境,P618.13
  15.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新生代演化—改造及盆山耦合关系,P618.13
  16. 秦岭造山带东西秦岭交接转换区陆内构造特征与演化过程,P542
  17. 秦岭造山带晚三叠世花岗岩类成因机制及深部动力学背景,P588.121
  18. 西秦岭—东昆仑造山带蛇绿岩及岛弧型岩浆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P597.3
  19. 西秦岭构造演化与喷流成矿研究,P611
  20. 中—新生代大巴山前陆盆地—冲断带的形成演化,P542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构造地质学 > 构造运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