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东部晚更新世冰川发育气候与构造运动的耦合关系研究

作 者: 钟雷
导 师: 张威
学 校: 辽宁师范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
关键词: 晚更新世 冰川发育 构造运动 耦合关系
分类号: P5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2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青藏高原东缘山地包括高原东北、东部和东南部地区,北起贺兰山,南至点苍山的广大地区。在气候上,受西南季风、东南季风、西风环流以及高原季风的共同作用,是联系青藏高原和东部太平洋沿岸山地的关键部位。在构造上,又是高大青藏高原的边缘、中国第二、三阶梯的过渡地带,破碎带十分发育,地质灾害普遍。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本区的第四纪冰川作用研究一直以来都被众多第四纪冰川学者所关注,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地区之一,在冰川发育、青藏高原隆升和季风的演化等问题上均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本论文以贺兰山为研究背景,以冰川发育的气候与构造运动耦合关系为主线,通过对贺兰山野外地质地貌考察,运用多种测定年与环境演变的手段,并结合高原东缘多座山地冰川发育情况,综合分析晚更新世构造运动和气候条件对冰川发育的共同影响。采取野外地貌考察、样品采集,室内样品处理分析,年代断定,样品粒度分析,对研究区的冰川发育地貌特点,冰川作用序列,雪线高度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前人研究资料,高原隆升对东缘山地的抬升作用,深入分析了构造抬升与冰川发育的耦合关系。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受高原晚更新世以来抬升作用影响,高原内部及周围地区自15ka.B.P.以来抬升明显,普遍抬升量超过百米,甚至个别地区达到千余米之多。导致高原周围地区(本文以高原东缘地区为例)在晚更新世晚期山体高度普遍超过当时雪线高度,进而发育了末次冰期冰川作用,通过野外考察和前人资料所得,高原东缘地区大量山体存在末次冰期冰川作用遗迹,而无早期冰川作用遗迹。明显说明了研究区山体末次冰期冰川发育除受末次冰期气候变冷影响外,构造运动同样是促使冰川发育的重要因素,即高原东缘山体末次冰期冰川作用受环境和构造共同影响,二者缺一不可。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一章 绪论  8-18
  1.1 基本概念和分类  8-9
    1.1.1 冰川的概念  8
    1.1.2 冰川的分类方法  8-9
  1.2 国内外研究简史  9-10
  1.3 选题依据及技术路线  10-18
    1.3.1 选题意义  10-14
    1.3.2 前人工作  14-16
    1.3.3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6
    1.3.4 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16-18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概况  18-23
  2.1 贺兰山地区  18-19
  2.2 太白山地区  19-20
  2.3 拱王山地区  20-21
  2.4 点苍山地区  21-23
第三章 研究区冰川发育年代与冰期系列  23-32
  3.1 拱王山地区  23-26
    3.1.1 冰川发育的地貌类型及其分布  23-25
    3.1.2 冰期雪线高度  25
    3.1.3 冰期的划分  25-26
    3.1.4 冰期环境  26
  3.2 点苍山地区  26-28
    3.2.1 冰川发育的地貌类型及其分布  26-27
    3.2.2 冰期划分和雪线高度  27-28
    3.2.3 冰期环境  28
  3.3 太白山地区  28-29
    3.3.1 冰川发育的地貌类型及其分布  28-29
    3.3.2 冰期划分与雪线高度  29
    3.3.3 冰期环境  29
  3.4 贺兰山地区  29-32
    3.4.1 冰川地貌  29-30
    3.4.2 冰期划分与雪线高度  30-32
第四章 共和运动的发生年代与规模  32-38
  4.1 共和运动发生的证据与年代  32-33
    4.1.1 共和运动在青藏高原及周围地区发生的证据  32
    4.1.2 共和运动在青藏高原及周围地区发生的年代  32-33
  4.2 共和运动的特征  33-34
    4.2.1 高原周围整体快速抬升  33-34
    4.2.2 整体抬升背景下的差异性升降  34
  4.3 晚更新世以来高原及其边缘山体抬升高度  34-35
  4.4 共和运动的环境意义  35-38
    4.4.1 山盆相间地貌格局的形成  36
    4.4.2 对高原东缘地区气候的影响  36-38
第五章 冰川发育气候与构造的耦合关系  38-49
  5.1 冰川发育的条件  38-40
    5.1.1 地形条件  38
    5.1.2 气候条件  38-40
  5.2 高原东缘山地共和运动与冰川发育  40-43
    5.2.1 点苍山地区  40-41
    5.2.2 太白山地区  41
    5.2.3 贺兰山地区  41-42
    5.2.4 拱王山地区  42-43
  5.3 冰川发育气候与构造的耦合关系  43-49
    5.3.1 晚更新世以来气候演变  43-45
    5.3.2 高原东缘晚更新世冰川发育气候与构造运动  45-49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49-50
  6.1 主要结论  49
  6.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展望  49-50
参考文献  50-59
致谢  59

相似论文

  1. 环渤海经济圈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耦合关系研究,F832.7;F224
  2. 晚更新世以来闽东沿海风沙沉积的古季风变化记录研究,P532
  3. 水平刻槽管壁面升膜蒸发传热传质耦合研究,TK124
  4. 基于多体动力学的受电弓系统分析和仿真研究,U264.34
  5. 贺兰山的冰川与环境,P343.6
  6. 太白山冰川发育与构造运动和气候特征的耦合研究,P343.6
  7. 龙门山中—南段冲断带构造演化与流体的运移聚集研究,P618.13
  8.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延长组物源与成岩耦合关系研究,P618.13
  9. 海洋产业结构与区域人力资本耦合关系研究,P74;F224
  10. 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关系研究,S181
  11. 泥河湾盆地侯家窑遗址第五次发掘及其新发现,K878
  12. 基于退耕还林(草)下吴起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过程研究,F323.22
  13. 布伦口地区河流阶地研究,P534.63
  14. 宣东二矿岩浆侵入对瓦斯赋存的影响,TD712.2
  15. 西秦岭构造带现今地壳运动与变形,P542
  16. 内蒙古东乌旗中蒙边界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迁,P532
  17. 虚拟人肩部模型建立与运动学分析,TP242
  18. 吉林长白山晚更新世以来火山作用与冰川演化的关系,P343.6
  19. 苏州澄湖地区晚更新世沉积记录与环境变迁,P512.2
  20. 资源利用方式与社区生计问题研究,F062.1
  21. 渭河盆地新生代沉积特征及与构造的关系,P542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历史地质学、地层学 > 古气候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