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贺兰山的冰川与环境

作 者: 王志麟
导 师: 张威
学 校: 辽宁师范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贺兰山 冰期 构造运动
分类号: P343.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7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贺兰山属于青藏高原外部边缘,是我国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和荒漠与荒漠草原的分界线,研究贺兰山对于回答构造与气候耦合模式对第四纪冰期历史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贺兰山为研究背景,通过多种手段,选取沉积学、环境磁学等反映环境变化的控制指标,结合绝对年代学,深入探讨贺兰山冰川演化的区域性特点。本文采用野外地貌实地考察,室内沉积物分析-断代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贺兰山研究区内的冰川发育的地貌特征、古冰川作用的时代、规模等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对各阶段冰期雪线的计算,恢复冰川作用区时的气温和降水条件。以鹿家台冰斗与照北山沟冰斗群为主要载体,讨论了贺兰山地区冰期特点。贺兰山存在晚第四纪以来的冰川作用遗迹,分布在海拔2800m以上,冰川遗迹以鹿家台地区最典型。以年代为寄托冰期系列齐全,冰川作用时代为氧同位素3b阶段(MIS3b),光释光(OSL)年代为43.2±4.0ka;末次冰盛期,覆盖面上的黄土光释光(OSL)年代为9.3±1.4 ka;晚冰期,光释光(OSL)年代为12.0±1.1 ka;新冰期,光释光(OSL)年代为1.7-3.4 ka;冰川作用的物理性质为大陆性冰川,边渠子冰斗和大关沟冰斗发育的变性冰斗等地貌特征均证实这一点。计算出贺兰山现代理论雪线高度为4724±100m。各个阶段的雪线分别为新冰期3190 m,晚冰期3060 m,末次冰盛期2983 m ,MIS3b2891 m。通过贺兰山冰期历史的确定,检验了青藏高原东缘冰期历史与“共和运动”的耦合关系。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1 绪论  8-20
  1.1 冰川概述  8-14
    1.1.1 冰川的概念及类型  8-9
    1.1.2 冰川地质地貌特征  9-14
    1.1.3 冰川地貌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17
  1.3 选题依据及技术路线  17-20
    1.3.1 选题依据  17
    1.3.2 前人工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7-18
    1.3.3 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18
    1.3.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8
    1.3.5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18-19
    1.3.6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19
    1.3.7 总体研究框架  19-20
2 研究区自然条件特征  20-31
  2.1 自然环境  20-25
    2.1.1 地理位置  20-21
    2.1.2 气候特点  21
    2.1.3 植被特征  21-25
  2.2 研究区地质背景  25-31
    2.2.1 构造背景  25-29
    2.2.2 地层  29-31
3 贺兰山区晚更新世冰川地貌发育特征  31-43
  3.1 冰川侵蚀地貌  32-33
  3.2 冰川堆积地貌  33-35
  3.3 冰期系列的绝对年代定位  35-40
    3.3.1 测年方法与原理  35-36
    3.3.2 实验结果  36-39
    3.3.3 冰期划分结果  39-40
  3.4 各阶段雪线  40
  3.5 贺兰山构造抬升对古雪线的影响  40-41
  3.6 雪线降低值与冰川作用差  41-42
  3.7 贺兰山古冰川作用的性质  42-43
4 沉积物分析  43-52
  4.1 粒度分析  43-48
    4.1.1 简述  43
    4.1.2 实验方法和计算原理  43-44
    4.1.3 分析结果  44-48
  4.2 磁化率分析  48-52
    4.2.1 概述  48-49
    4.2.2 定义  49
    4.2.3 过程和方法  49
    4.2.4 磁化率结果  49-52
5 影响贺兰山冰川发育的主要因素探讨  52-54
  5.1 气候因素  52-53
  5.2 构造因素  53-54
结论  54-55
参考文献  55-60
致谢  60

相似论文

  1. 地壳垂直运动参考基准研究,P228.4
  2. 末次冰期以来艾比湖周边灌草丛沙堆的古气候记录,P532
  3. 棘头梅童鱼和黑鳃梅童鱼的形态学、遗传学研究,S917.4
  4. 太白山冰川发育与构造运动和气候特征的耦合研究,P343.6
  5. 贺兰山典型森林类型凋落物层水文效应研究,S714
  6. 宁夏贺兰山天然油松林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S718.556
  7. 末次冰期黔西南石笋记录的高分辨率亚洲季风变化,P532
  8. 鄱阳湖沙山记录的小冰期气候变化及其区域社会经济响应,P467
  9. 贺兰山断裂构造,P542
  10. 布伦口地区河流阶地研究,P534.63
  11. 浙江省沿海北东向断裂活动性研究,P618.13
  12. 2.6万年以来黄土高原中北部的植被和气候变化,P461.7
  13. 基于核基因序列的白皮松谱系地理学研究,Q943
  14. 卫星遥感监测渤海辽东湾海冰变化规律的研究,P731.15
  15. 沙漠边缘末次冰期旋回黄土记录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P532
  16. 长白山冰川演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P343.6
  17. 洛川地区倒数第二次间冰期植被演化与气候变化特征,P532
  18. 利用孢粉资料定量恢复岱海盆地近600年的植被和气候变化,P532
  19. 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的金线蛙分子系统地理学,Q953
  20. 利用NAOSIM模式模拟末次盛冰期北冰洋水文及海冰变化特征,P731.15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球物理学 > 水文科学(水界物理学) > 陆地水文学、水文地理学(水象学) > 冰川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