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手机互联网填补我国群体间数字鸿沟的实证研究

作 者: 毛雪皎
导 师: 李幸
学 校: 华南理工大学
专 业: 传播学
关键词: 手机互联网 手机媒体 数字鸿沟 弱势群体
分类号: F4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9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数字时代的信息获取更加快捷,但是并非人人可以充分享用信息资源。“知识沟”依然存在,在电子媒介社会表现为“数字鸿沟”。本文从传播学经典理论“知识沟”入手,对信息时代数字鸿沟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梳理,并联系当前实际,重点探讨了我国群体间数字鸿沟的现状。新媒体时代的数字鸿沟,有可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受众个体文化层次、经济收入、生活经验和个体等差异而有扩大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手机互联网以其自身的终端特征和传播优势,在填补我国群体间数字鸿沟的效果方面独具优势。作为传统互联网的延伸,其承载的信息将手机从单纯的通讯工具逐渐演变为人们接受信息乃至传播信息的个人终端。与电脑网络相比,其便携移动,多向沟通的特点,接收信息更为精准和个性化。在信息社会,弱势群体不仅在经济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更严重的是“信息弱势”。随着媒介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群体自身出现的新特点,填补群体数字鸿沟可对手机互联网有所寄望。本文首先介绍了相关理论和技术背景。包括我国数字鸿沟的现状,手机互联网的发展历程,群体数字鸿沟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以城市农民工为代表群体,重点研究了我国群体间数字鸿沟。第二部分讨论手机互联网填补数字鸿沟的可能意义,并提出研究假设。第三部分是弱势群体使用手机互联网的实证研究。本调查采用问卷法,以城市农民工为研究对象,试图客观认识弱势群体使用手机互联网的现状,分析手机互联网填补数字鸿沟的效果。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了弱势群体使用手机互联网的主要问题,并对手机互联网填补数字鸿沟的效果进行总结,提出可行性建议和前景展望。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1
第一章 绪论  11-17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2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6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6-17
    1.3.1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6
    1.3.2 研究工作基础  16-17
第二章 手机互联网填补数字鸿沟的传播优势  17-31
  2.1 数字时代的“知识沟”:数字鸿沟  17-23
    2.1.1 “数字鸿沟”的概念  17-19
    2.1.2 我国数字鸿沟的现状及填补意义  19
    2.1.3 我国群体间的数字鸿沟的表现和成因  19-23
  2.2 手机互联网的传播特征  23-26
    2.2.1 手机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23-24
    2.2.2 手机互联网的传播学特征  24-26
  2.3 手机互联网填补群体间数字鸿沟的传播优势  26-30
    2.3.1 技术基础  26
    2.3.2 传播基础  26-29
    2.3.3 用户基础:弱势群体中的新特点  29-30
  2.4 本章小结  30-31
第三章 手机互联网填补群体数字鸿沟的效果研究——基于城市农民工使用手机互联网的实证调查  31-54
  3.1 弱势群体的典型代表:城市农民工  31-32
  3.2 城市农民工群体使用手机媒体的问卷调查——以广州员村工业园区四家服装制造工厂为例  32-43
    3.2.1 调查背景  32-33
    3.2.2 研究设计  33-34
    3.2.3 研究发现:调查问卷结果统计描述  34-43
      3.2.3.1 调查群体基本特征  35-36
      3.2.3.2 群体手机媒体主要应用特征  36-43
  3.3 基于调查报告的结论:弱势群体使用手机媒体的行为习惯  43-52
    3.3.1 媒介接触和媒介使用方面  43-44
    3.3.2 在填补群体数字鸿沟方面的重点考察  44-52
      3.3.2.1 现状描述:群体一级数字鸿沟基本消除,二级数字鸿沟仍然存在  44-45
      3.3.2.2 影响城市农民工使用手机互联网所产生的数字鸿沟的因素  45-47
      3.3.2.3 与其他群体比较,手机互联网在城市农民工群体中的填补效果  47-52
  3.4 本章小结  52-54
第四章 存在的问题,建议和前景展望  54-68
  4.1 使用手机互联网填补群体间数字鸿沟的主要问题  54-57
    4.1.1 弱势群体方面  54-55
    4.1.2 传播主体  55-57
    4.1.3 政府和监管部门:信息扶助力度和信息安全问题  57
  4.2 对弱势群体使用手机媒体填补群体间数字鸿沟的思考和建议  57-64
    4.2.1 弱势群体方面  57-58
    4.2.2 传播主体  58-61
    4.2.3 手机互联网产业方面  61
    4.2.4 媒体:明确责任平衡角色  61-62
    4.2.5 政府和监管部门  62-64
  4.3 对弱势群体使用手机互联网填补数字鸿沟的前景展望  64-66
  4.4 本章小结  66-68
参考文献  68-71
附录1  71-7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2-73
致谢  73

相似论文

  1.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2. 城市贫困居民社会救助研究,D632.1
  3. 当前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研究,D61
  4. 手机媒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G206
  5. 以手机为媒体的政府信息公开研究,D523
  6. 像素画在手机媒体中的视觉化设计研究,J504
  7. 论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B82
  8. 对弱势群体生存况味的人性化书写,I207.42
  9. 受教育权的平等性研究,D922.16
  10.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研究,D422.6
  11. 我国流动人口中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D920.0
  12. 中国电视媒介“弱势群体歧视”现象的伦理分析,G206
  13. 西部地区新闻网络媒体的现状研究,G219.2
  14.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弱势群体保护研究,D422.6
  15. 在涉诉弱势群体执行案件中引入行政救助机制的研究,D632.1
  16. 自由职业者的社会支持研究,D669.2
  17.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成因与扶助对策,G717.38
  18. 公众使用手机媒体的技术条件研究,G206
  19. 手机媒体艺术传播方式探索,G206
  20. 3G环境下手机智能视频监控的设计与实现,TN929.5
  21. 数字鸿沟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F49

中图分类: > 经济 > 信息产业经济(总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