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手机媒体艺术传播方式探索

作 者: 刘立维
导 师: 朱晓菊
学 校: 湖南工业大学
专 业: 设计艺术学
关键词: 手机媒体艺术 传播 方式 社会性
分类号: G2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8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手机原本是一种个人使用的通讯工具,但无数个人使用时形成的通讯的普及性和广泛性,手机有了完全不同于个人其它所有物的社会属性。随着科技的进步,个人资讯和社会资讯融入全球化进展加快,个人的东西也就越易成为全社会的东西,手机媒体强大的社会传播性和个性化使用在信息传播领域越来越成为显赫的传媒平台。为此,本文依据传播学一般理论,从哲学、语言学、文字学、文化学和艺术学等已有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认知基础上,采用逻辑分析和数据统计法,技术层面上,研究手机媒体艺术视听传播方式对动画、电影、游戏、手机媒体艺术传播视觉设计、以及报刊等传统和现代媒体的依附、兼容;社会层面上,阐明手机媒体艺术社会性和个性化使用对国家的社会和国家的国际公共关系的意义,提出手机媒体艺术传播方式设计及传播的社会属性也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而手机媒体艺术传播方式的自由度和精确度的分离、手机媒体艺术传播方式个性化与社会化矛盾,是手机媒体艺术传播方式和社会性的基本规律;认为对手机媒体传播方式的社会性和技术性实施科学管理和开发,对于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国家公共关系战略形象的改善有利,对主导文明进程,倡导和谐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国,尤其具有科学研究意义和学术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绪论  9-16
  1.1 前言  9-10
  1.2 研究背景  10-12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4
  1.4 研究内容  14-16
第二章 手机媒体艺术传播方式的属性  16-24
  2.1 手机媒体艺术传播方式的基本属性  16-17
  2.2 手机媒体艺术传播的隐性属性  17-19
    2.2.1 虚幻性  17-18
    2.2.2 文化性  18-19
  2.3 手机媒体艺术传播的显性特征  19-21
    2.3.1 技术性  19-20
    2.3.2 互动性  20-21
  2.4 手机媒体艺术传播方式的基本规律  21-24
    2.4.1 手机媒体的使用个性化和传播社会化  21-22
    2.4.2 手机媒体的传播自由度与信息精确性  22-24
第三章 手机媒体传播方式对传统媒体的兼容性  24-30
  3.1 手机媒体艺术传播方式对报纸兼容概述  24-25
  3.2 手机版面文字性兼容激活设计  25-27
    3.2.1 手机文字简约化兼容激活设计  25
    3.2.2 文字图文性兼容激活设计  25-27
  3.3 手机版面非文字性兼容激活设计  27-30
    3.3.1 视觉化指向设计  27-28
    3.3.2 个性化指向设计  28
    3.3.3 时尚化指向设计  28-30
第四章 手机媒体传播方式对当代媒体艺术兼容性  30-39
  4.1 手机媒体艺术传播方式动画兼容概述  30-32
    4.1.1 二维动画兼容  31-32
    4.1.2 三维动画兼容  32
  4.2 手机媒体艺术传播方式对电影的兼容  32-34
    4.2.1 手机电影的特殊性  33
    4.2.2 手机电影的创作手法  33-34
  4.3 手机媒体艺术传播方式对游戏的兼容  34-39
    4.3.1 手机游戏属性  34-35
    4.3.2 手机游戏的分类  35-37
    4.3.3 手机游戏发展趋势  37-38
    4.3.4 手机游戏观念上的更新  38-39
第五章 手机媒体艺术传播方式的交互性  39-47
  5.1 手机媒体艺术传播方式的交互性属性  39-40
    5.1.1 交互传播的视觉性  40
    5.1.2 交互传播的社会性  40
  5.2 手机媒体艺术传播方式的交互性与信息激活  40-41
  5.3 手机媒体艺术交互方式的功能  41-43
    5.3.1 社会意义  41-42
    5.3.2 人文意义  42-43
  5.4 手机媒体艺术交互方式的激活  43-47
    5.4.1 图像学激活法  43-44
    5.4.2 符号学激活法  44-45
    5.4.3 心理学激活法  45-47
第六章 手机媒体传播的社会性与国家公共关系  47-58
  6.1 手机媒体传播方式对国家公共关系战略的影响  47-49
  6.2 手机媒体对国家公共关系战略的潜在风险  49-51
  6.3 手机媒体和谐功能是潜在的社会进步因素  51-55
    6.3.1 社会性对国家公共关系作用理据  53
    6.3.2 社会性对国家公共关系的意义  53-55
  6.4 手机媒体发展新趋势和新战略  55-58
    6.4.1 手机媒体发展新趋势  55-56
    6.4.2 手机媒体发展新的战略  56-58
结语  58-59
参考文献  59-62
附录  62-63
致谢  63

相似论文

  1. 建筑遮阳方式研究,TU226
  2. 课堂交互活动中教师话语特征的个案分析,H319
  3. LDPC码译码算法的研究,TN911.22
  4.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5. 思维导图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G633.98
  6.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7. 我国大众传播中青少年体育明星崇拜现象分析,G80-05
  8. 密度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S513
  9. 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演变中的思维方式变革,D61
  10. 林权流转法律制度研究,D923.2
  11.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12.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13. 中国婚恋网站发展研究,G206
  14. 教师课堂表扬行为研究,G424.21
  15. 山寨春晚的缘起及发展,G206
  16. 对台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策略研究,G222
  17. 中国科技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G301
  18. 不同播种方式下播期与播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S512.1
  19. 不同氮源和打顶方式对烟叶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S572
  20. 铜、锌不同施用方式和AM真菌与施磷量对丹参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S567.53
  21. 栽培方式及株行距配置对超级稻宁粳3号产量形成和群体均衡性的影响,S511.2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信息与传播理论 > 传播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