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理想人格境界的生成及意义

作 者: 张玺
导 师: 李西建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美学
关键词: 儒学美学 理想人格 境界
分类号: B24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宋代新儒学是我国古代哲学史上一种别具特色的哲学思维形态,它发端于唐代中期的儒学复兴运动,兴盛于宋明,直至清中叶。在长达七百年之久的时间里,其思想影响甚为深远,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发展。本文试图将宋代新儒学美学的解读与理想人格美论的阐释结合起来,为宋代理学美学的研究打开一个新的窗口。通过对宋代理学美学原典的细读,结合现有的文献资料,深入探讨理想人格境界的生成与意义。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的是选题的研究背景、目前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概况,以及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从理想人格境界入手,通过搜集和整理信息资料,对这个问题进行梳理和阐释。第二章探讨了宋代儒家理想人格境界生成的时代背景及包涵的基本特征,对宋代新儒家美学的基本概况加以分析,将人格本体境界作为宋代理学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从产生背景分析新儒学美学发展的必然性。关于宋代理想人格境界这方面的研究著述和资料较少,几乎还是一个空白区域。许多人都认为,理学是“吃人”的礼教,是中国思想史的一股“浊流”,从而导致宋代理学中合理的、有价值的文化思想得不到客观的弘扬,这将不利于完整地理解宋代理学思想。第三章着重分析理想人格境界包涵的基本内容,从“天人合一”思想与“和乐圆融”的人格典范两方面切入分析,从而说明理学美学思想中内蕴的审美价值。宋代美学内容中传承着中国传统人格美的精神体系,其作用不只是在传达美的知识,更是在于如何培育和提升人的生存境界。时代赋予了这个时期美学思想的特色,以及理学家自身独特的审美素质,这也就是宋代理学美学的精神底蕴,它有强大的社会人文背景,也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宋代理学美学和宋代的文学、艺术发展息息相关,理性精神与感性意识形态的相结合,体奠定了宋代新儒学美学的独特地位。第四章借助宋代士大夫对生活状态及生存处境的分析,探讨新儒家美学理想人格境界的审美特征,以及所表现的深远意义。在宋代儒家美学思想的梳理过程中,可以看出宋代儒学美学对传统儒家美学观念的传承与革新,是融入儒、释、道后发展起来的新的思想形态,具其它时代都不具备的特征。其内容博大精深,思维形上而思辨,既发端于本体论,有深刻的思想渊源,对自古以来形成的人格美论思想起到了传承作用;又向往于美学境界的形上追求,这无疑给儒学审美理想境界提供了一个转化的落脚点。理学家所追求的精神价值取向,是具有非功利特征的,这也正是当代社会所要建立和塑造的精神文化典范。由以上分析可看出,宋代美学思想的生成与内涵对中国美学的发展具有普遍而深刻的意义。古人尚且重视人格的修养,那么在今天所处的时代中我们就更应该重视理想人格的培养。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第1章 绪论  9-15
  1.1 研究背景  9-11
  1.2 研究概况  11-13
    1.2.1 国内已有的文献综述  11-13
    1.2.2 本文的基本思路  13
  1.3 研究方法  13-15
第2章 新儒家美学的形成与特点  15-21
  2.1 理学美学形成的背景  15-17
  2.2 新儒学美学产生的作用及特点  17-21
    2.2.1 新儒学美学产生的作用  17-19
    2.2.2 新儒学美学包涵的特点  19-21
第3章 理想人格境界的美学内涵  21-40
  3.1 宋代理想人格境界形成的依据  21-23
  3.2 "天人合一"的至上境界  23-30
    3.2.1 对"天人合一"理想境界的关注  23-27
    3.2.2 本体论的"合一  27-28
    3.2.3 精神层面的"合一  28-30
  3.3 和乐圆融的人格典范  30-40
    3.3.1 审美人格典范的形成  31-32
    3.3.2 "和乐"的具体表现  32-40
第4章 理想人格境界的审美特征及意义  40-48
  4.1 对传统儒学人格美论体系的传承  40-42
  4.2 理想人格境界的审美特征  42-45
  4.3 审美理想人格境界的现实意义  45-48
结语  48-50
参考文献  50-52
致谢  52-53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3-54

相似论文

  1. 浅析冯友兰人生境界说,B26
  2. 马一浮艺术哲学思想,B26
  3. 孟子人性思想与我国现代理想人格的塑造,B222
  4. 论塑造理想人格的认识论途径和手段,B82-063
  5. 偶开天眼觑红尘,B83-092
  6. 《老子》母性品格审美探微,B223.1
  7. 荀子的理想人格观研究,B222.6
  8. 孟子人格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G641
  9. 基于实体模型的露天矿境界圈定动锥法研究,TD216
  10. 空与灵—冯友兰新理学中本体与境界的完美结合,B26
  11. 交流与融合,I206.09
  12. 老子领导思想探析,C933
  13. 广告与中国传统伦理研究,F713.8
  14. 回归“缘发之域”—“前二元对立”视阈下的张祥龙“意境”论探绎,B83
  15. 生命的蓝图—方东美人生境界说研究,B26
  16. 论嵇康的理想人格思想,B235.3
  17. 庄子“逍遥”思想研究,B223.5
  18. 《林泉高致》的境界及其对宋元山水画影响,J209.2
  19. 论迟子建小说的人文精神,I207.42
  20. “百越境界”文学意象论,I206.7
  21. 宗白华艺术哲学思想研究,J0-0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宋、元哲学(960~1368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