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沙眼衣原体抗菌素耐药及治疗失败的评估

作 者: 邵丽丽
导 师: 刘全忠
学 校: 天津医科大学
专 业: 皮肤病与性病学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细胞培养 传代 抗菌素 药敏实验 基因分型 耐药 耐药机制
分类号: R7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探讨对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临床株进行多次传代培养的意义;检测本地区近年来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菌素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筛查耐药株,并从基因水平上探讨其耐药机制;评价药敏结果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评估抗菌素耐药与临床治疗失败。方法培养McCoy细胞至孔板中,置于37℃、5%CO2温箱中孵育,18~24h后生长至致密单层后,接种沙眼衣原体标准株和临床株,培养48~72h后,用卢戈氏碘液染色鉴定培养结果,凡是培养阴性的标本继续传代培养至五代。为评估多次传代后培养法的敏感性,选用沙眼衣原体内源性质粒基因片段为引物,PCR扩增检测沙眼衣原体;42株阳性标本传代培养至感染率达90%以上,收集标本进行9种常用抗菌素的药敏试验。核酸扩增临床分离株的omp1基因并用AluⅠ、MspⅠ双酶切进行基因分型。PCR方法扩增检测四环素耐药质粒tetM基因;同时用RT-PCR, PCR方法分别扩增与大环内酯类耐药相关的23S核蛋白体RNA基因、核糖体蛋白基因L4,通过产物测序检测基因突变;限制性片段分析(RFLP)检测gyrA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uinolone-Resistance Determining Region, QRDR)常见的基因点突变。统计方法:试验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确定检验水准a=0.05,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算卡方值、相关系数,确定P值,P<0.05即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99例样本中细胞培养法共检测到104株阳性标本,阳性率为34.78%。初次培养(原代)阳性率5.69%,传代一次后(二代)阳性率为20.07%,传代两次后(三代)阳性率为33.44%,传代三次后(四代)阳性率为34.78%,传代四次后(五代)阳性率仍为34.78%。前三代随着传代,阳性例数及阳性率明显增加,而四代、五代基本上处于稳定趋势。PCR扩增检测结果除了24例培养法检测阴性而PCR法检测为阳性的标本外,余与细胞培养法完全一致。临床标本细胞培养检测结果与临床疗效之间存在关联性(χ2=8.242,P=0.00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治疗成功的标本更易于细胞培养,治疗失败的标本不易于细胞培养检测,随着多次传代培养,阳性率明显增加。药敏MIC(单位均为mg/L)结果分别为红霉素:0.5~2,克拉霉素:0.008~0.032,阿奇霉素:0.125~0.5,四环素:0.157~0.625,多西环素:0.063~0.125,米诺环素:0.032~0.128,左氧氟沙星:0.5~1,莫西沙星:0.06~0.12,司帕沙星:0.064~0.128,其中发现2株红霉素耐药株(MIC值:2mg/L),其23s rRNA基因有C2452A、T2611C的突变(大肠杆菌序列编号),红霉素耐药株及敏感株L4基因均发现脯氨酸113(CCG)→亮氨酸(CTG)、脯氨酸156(CCC)→丙氨酸(GCC)两个位点的突变(GenBank NC000117.1),25株临床分离株中检测到tetM基因,未发现gyrA-QRDR基因中Ser83→Ile点突变。将42株临床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发现1株为D型,余均为E型。结论传代培养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株沙眼衣原体的检出率,盲传一次的检验标准有一定的漏诊率,临床株应传代培养至三代,其培养的成功将为实验室开展该病原体的致病机理、免疫机制、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耐药机制和保护性疫苗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抗菌素的敏感性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克拉霉素体外抗沙眼衣原体活性最强。米诺环素,司帕沙星、莫西沙星等均有较强的抗沙眼衣原体感染活性,但其MIC值较以往文献报道增高。C2452A、T2611C的突变导致红霉素低水平耐药,L4基因的点突变可能与红霉素耐药无关,tetM基因阳性率(59.2%)较高,表明体内对四环素敏感性普遍降低。喹诺酮类实验室突变株可能在临床株中并不常见。沙眼衣原体对抗菌素的耐药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E型为沙眼衣原体的优势基因型。以细胞培养法为基础的体外药敏试验与临床疗效之间存在差异。临床治疗失败影响培养结果,沙眼衣原体抗菌素耐药可引起临床治疗失败,需要扩大样本量,建立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证实。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10
缩略语/符号说明  10-11
前言  11-14
  研究现状、成果  11-13
  研究目的、方法  13-14
一、沙眼衣原体多次传代培养与药物敏感性试验  14-45
  1.1 材料和方法  14-21
    1.1.1 材料  14-16
    1.1.2 方法  16-21
  1.2 结果  21-31
    1.2.1 McCoy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21-22
    1.2.2 沙眼衣原体感染McCoy细胞的检测  22-23
    1.2.3 沙眼衣原体临床株传代培养结果  23-24
    1.2.4 PCR扩增检测结果  24-25
    1.2.5 多次传代培养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感染敏感性的评价  25
    1.2.6 临床标本细胞培养检测结果与临床治疗效果相关性分析  25-26
    1.2.7 临床标本内源性质粒PCR检测结果与临床治疗效果相关性分析  26-27
    1.2.8 药敏试验结果  27-31
  1.3 讨论  31-44
    1.3.1 沙眼衣原体传代培养讨论  31-37
    1.3.2 沙眼衣原体体外药敏实验讨论  37-44
  1.4 小结  44-45
二、沙眼衣原体耐药机制与基因分型的研究  45-64
  2.1 材料和方法  45-53
    2.1.1 材料  45
    2.1.2 方法  45-53
  2.2 结果  53-57
    2.2.1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53-55
    2.2.2 基因分型结果  55-57
  2.3 讨论  57-63
    2.3.1 沙眼衣原体抗菌素耐药机制讨论  57-60
    2.3.2 沙眼衣原体基因分型讨论  60-63
  2.4 小结  63-64
结论  64-65
参考文献  65-70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70-71
综述  71-81
  沙眼衣原体体外药敏试验的测定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71-78
  综述参考文献  78-81
致谢  81-82

相似论文

  1. 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其毒力相关基因分布特征分析,S852.61
  2. 61株鸭源鸡杆菌部分耐药基因及其与耐药性关系的研究,S852.61
  3.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材料复合大鼠成骨细胞培养的实验研究,R318.08
  4. 人瘢痕疙瘩成纤维样(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鉴定,R622
  5. 大鼠颅内外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R743.3
  6. 兔脂肪来源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富血小板血浆对其增殖的影响,R329
  7.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搅拌培养和保存的初步研究,R329
  8. RNA干扰抑制ERCC1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体外实验),R734.2
  9. 低浓度血清法培养纯化新生大鼠雪旺细胞,R329
  10. 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体外诱导耐药性比较,R446.5
  11. 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K562细胞中MDR1表达的影响,R733.7
  12. 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的基因分型及微卫星DNA改变,R737.33
  13. 普萘洛尔对体外培养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VEGF、MMP-2的影响及意义,R739.5
  14. 虎纹捕鸟蛛粗毒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R735.35
  15. Myotrophin在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SGC7901/ADR中表达的差异性研究,R735.2
  16. 硅化合物SILA409对人小细胞肺癌GRP78表达及与VP-16耐药的研究,R734.2
  17. MRP1功能变化对人肺腺癌细胞化疗耐药的影响,R734.2
  18. 顺铂对小鼠肺癌细胞中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R734.2
  19.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逆转人肺腺癌A549/DDP细胞耐药性的研究,R734.2
  20. 无血清培养联合顺铂富集人肺癌干细胞的体外基础研究,R734.2
  21. 应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分离白血病多药耐药相关基因,R733.7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 性病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