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生态文明时代传统徽派民居的现代演绎

作 者: 黄娜
导 师: 刘启波
学 校: 长安大学
专 业: 建筑设计及理论
关键词: 全球化 传统民居 地域性 生态 适宜技术
分类号: TU241.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2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民族文化进行延续、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国民居建筑因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而体现出独特性,在世界建筑中独树一帜。然而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文化的全球趋同性,建筑的文化特征逐渐瓦解,使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主义探索及发展受到了阻滞。同时现代技术的运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重大的迫坏,建筑与自然处在完全对立的状态下,自然资源无法满足建筑活动的巨能消耗。为缓解能源压力,各地纷纷制定了节能策略,我国提出了“生态文明思想”,在自觉的生态意识下进行建设活动。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以徽州古民居的形制特征研究出发,分析了国内外人居环境地域的可持续发展及其传承创新的关系,将传统民居的地域特征及其生态性运用到现代建筑中来,提出对建筑地方文脉的重视及理解对于可持续建筑发展的积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总结。现代建筑的地域表达除了在形式上进行特征元素的简化、转化及创新再现外,还应在空间上抓住精髓(天井为核心,空间的序列、变化、对比等),进行符合现代使用空间的演变。此外自然资源的巨大压力也提醒着生态文明的创作主题,在建筑设计中应积极利用地方材料、传统技术及充分尊重自然环境等。如何将现代建筑成为一个富有生趣、魅力但又节约能耗,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宜人的空间环境是每一个建筑师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本论文所研究的出发点。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绪论  10-16
  1.1 研究源起  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2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1-12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3
    1.3.1 研究目的  12
    1.3.2 研究意义  12-13
  1.4 课题研究中相关概念论述  13-14
    1.4.1 生态文明  13
    1.4.2 生态建筑  13
    1.4.3 地域主义  13
    1.4.4 传统民居  13-14
    1.4.5 中国风建筑  14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4-16
第二章 国内外地域与生态建筑研究  16-31
  2.1 国外地域与生态建筑研究现状及发展  16-26
    2.1.1 研究缘起  16-17
    2.1.2 以阿尔瓦·阿尔托为代表的人情化与地方性  17-19
    2.1.3 新地域主义  19-21
    2.1.4 新地域+结合气候  21-23
    2.1.5 高技派也开始重视地域特征  23-26
  2.2 中国传统民居及其现代传承研究现状  26-31
    2.2.1 研究缘起  26-27
    2.2.2 《北京宪章》的地区建筑学观念  27-28
    2.2.3 "中国风"及存在问题  28-29
    2.2.4 "适宜技术"概念的提出是传统民居得以重生的关键  29-31
第三章 徽州民居的建筑特征解析  31-53
  3.1 徽州民居传统聚落环境  31-35
    3.1.1 传统聚落环境的形成  31-32
    3.1.2 传统聚落环境的选址  32-33
    3.1.3 传统聚落的布局特征  33-35
    3.1.4 徽州传统聚落的生态学价值  35
  3.2 徽州民居环境空间  35-39
    3.2.1 自然环境  36-38
    3.2.2 人文环境  38-39
  3.3 徽州民居建筑布局  39-44
    3.3.1 民居的单体形式及群体组合  39-41
    3.3.2 徽州民居建筑空间特征  41-44
  3.4 徽州民居细部设计  44-48
    3.4.1 民居空间的分隔体  44-47
    3.4.2 民居屋面组合  47-48
  3.5 徽州民居形制生成因素  48-53
    3.5.1 人文因素  49
    3.5.2 思想文化因素  49-51
    3.5.3 环境因素  51-53
第四章 "中国风"代表——徽派地域性建筑实践及其设计方法  53-71
  4.1 合肥和庄  53-59
    4.1.1 项目简介  53
    4.1.2 设计理念  53-54
    4.1.3 规划布局与特色  54-55
    4.1.4 建筑空间特色  55-58
    4.1.5 建筑生态性  58-59
  4.2 湖滨国际名品街  59-62
    4.2.1 项目简介  60
    4.2.2 规划特色  60
    4.2.3 建筑空间特色  60-62
    4.2.4 建筑生态理念  62
  4.3 棠溪人家  62-64
    4.3.1 项目简介  62-63
    4.3.2 规划特色  63
    4.3.3 建筑空间特色  63-64
  4.4 生态文明时代"中国风"设计方法  64-70
    4.4.1 营建和谐的自然环境  64-66
    4.4.2 建筑文化的表达  66-67
    4.4.3 适宜技术的提倡  67-69
    4.4.4 当代适宜技术概念  69-70
  4.5 当前"中国风"设计手法存在问题  70-71
    4.5.1 局限于形式符号  70
    4.5.2 地方文化的机遇及挑战  70
    4.5.3 现代技术与适宜技术的失衡  70-71
第五章 生态文明时代传统徽派民居的现代演绎  71-82
  5.1 传统徽派民居的现代演绎——安吉林语香溪项目  71
  5.2 适宜技术下的设计方法  71-81
    5.2.1 联排别墅LP—B—1  71-75
    5.2.2 院落式单体住宅DT—B  75-81
  5.3 小结  81-82
结语  82-84
参考文献  84-87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7-88
致谢  88

相似论文

  1. 当代高层建筑共享空间发展趋向设计研究,TU972.2
  2.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3.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4.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研究,F592.7
  5. 人为季节性河流水量恢复的生态补偿研究,X143
  6. 青山湖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及其功能评价研究,Q948
  7. 稻—蛙、瓜—蛙—鱼生态种养及养分平衡的研究,S-0
  8. 基于生态足迹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研究,F592.7
  9. 农村能源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益,S210.3
  10.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11. 羊栖菜、半叶马尾藻生态学特性的初步研究,S917.3
  12. 虾池一株微藻对尿素和甲硫氨酸利用效率的研究,S968.22
  13.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14. 公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X826
  15. 基于GIS的保山市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X826
  16.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综合应用研究,X826
  17.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X826
  18.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X2
  19. 遭遇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X2
  20.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X36
  21. 乡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研究,X17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设计 > 民用建筑 > 居住建筑 > 传统住宅(民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