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武汉市光谷局域地区环境空气中颗粒物分布特征研究

作 者: 曾凡
导 师: 胡辉;梁胜文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颗粒物 气象因素 交通流量 成分分析
分类号: X8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大气污染问题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遏制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大气污染进入了复合型污染时代,并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的污染现象。为了两型社会建设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建设,为了解决市民日益关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问题,需要对城市环境空气首要污染物的污染状况及其污染来源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为此,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武汉市光谷局域地区内环境空气中大气颗粒物污染分布特征,全文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光谷区域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监测分析,发现该区域环境空气中PM10浓度达到国家城市二级标准浓度限值的达标率为44%,区域内夏、秋两个季节的环境空气质量要明显好于冬、春季;2.2009年和2010年区域内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浓度的月变化趋势相似,随着时间的变化,都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且两年的最低峰值均出现在7月份,最高峰值分别出现在10月份和11月份,其中PM10浓度月均值最高值为2010年11月份的0.189 mg/m3,最低值为2009年7月份0.058 mg/m3;3.实验还比较了监测期内两次典型空气污染现象:灰霾天气和沙尘天气发生时颗粒物浓度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两种污染现象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比较灰霾天气与非灰霾天气下PM10和PM2.5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细粒子对灰霾现象的发生具有较大的贡献率;4.探讨了温度、降水、气压等气象因素交通流量对空气中颗粒物浓度的变化的影响:温度与颗粒物浓度呈负相关,降水量的大小与时间长短对不同粒径的颗粒物雨除效果不同,交通流量与颗粒物浓度呈正相关;5.利用XRF、STEM、IC等方法相结合对颗粒物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Si、Ca、Al、S、Ti、K、Fe、Zn是颗粒物的主要元素,推断颗粒物中主要有硅铝酸盐、硫酸盐、碳酸盐、炭黑等,光谷广场样品颗粒物中的S2-、NO3-、SO42-所占比率分别是55.41%、20.29%、10.16%,而主校区图书馆中三者所占比率分别是44.99%、14.41%、30.12%。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绪论  9-22
  1.1 研究背景  9-10
  1.2 国内外对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研究现状  10-17
  1.3 武汉市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浓度分布概述  17-19
  1.4 本文研究目标和内容  19-22
2 实验方案及实验方法  22-29
  2.1 实验方案  22-27
  2.2 实验方法  27-29
3 光谷区域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变化趋势研究  29-48
  3.1 光谷区域冬季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污染状况  32-34
  3.2 光谷区域夏季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污染状况  34-36
  3.3 典型大气污染日下的颗粒物污染特征  36-43
  3.4 光谷区域空气中的PM10 和PM2.5 浓度的关系  43-46
  3.5 小结  46-48
4 光谷区域空气颗粒物浓度变化因素分析  48-58
  4.1 气候因素的影响  49-52
  4.2 温度因素的影响  52-54
  4.3 降水因素的影响  54-56
  4.4 交通污染的影响  56-57
  4.5 小结  57-58
5 光谷区域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成分分析  58-66
  5.1 XRF 和STEM 检测结果  58-62
  5.2 IC 检测结果  62-66
6 结论与建议  66-68
  6.1 结论  66-67
  6.2 建议  67-68
致谢  68-69
参考文献  69-7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项目  74

相似论文

  1. 燃煤飞灰化学团聚实验研究及机理分析,X513
  2. 基于质谱的雷公藤甲素肝脏毒性代谢组学研究,R285
  3. 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学科建设中的应用,G642.4
  4. 燃煤飞灰比电阻预测模型,X701.2
  5. 高分辨率SAR影像裸土信息提取及土壤含水量反演初探,S152.7
  6. 高光谱图像技术诊断黄瓜病害方法的研究,S436.421
  7. 旅游对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植被的影响,S759.9
  8. 赵官煤矿下组煤底板突水预测及防治技术研究,TD745
  9. 风场湍流特性对散状颗粒物风蚀污染的影响研究,X513
  10. 淮南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研究,X513
  11. 青岛大气中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及~7Be的同步观测及时间变化规律,X831
  12. 基于滑动排序窗算法的飞机排序优化设计,V355
  13. O2/CO2燃烧方式下煤中硫迁移与喷钙脱硫实验研究,X701.3
  14. 基于改进的非参数回归交通流量预测方法,F570
  15. 高硅煤燃烧矿物演化和絮凝特性的实验研究,TK16
  16. 300MW燃煤电站细微粒物化学团聚系统设计及团聚数值模拟,X773
  17. 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异构设计与PM10灰预测,X851
  18. 矿物特性对燃煤亚微米颗粒物排放特性影响研究,TK16
  19. 翅片管式换热器表面粉尘沉积规律研究,TU831
  20. 特定科研院所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与系统设计,G322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 环境监测 > 大气监测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