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淮南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研究

作 者: 张先波
导 师: 程学丰
学 校: 安徽理工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淮南市 可吸入颗粒物 多环芳烃 污染特征 源解析
分类号: X5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可吸入颗粒物(PMlo)是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由于其较大的数量和表面积,不仅影响大气能见度,产生大气光化学烟雾,加剧温室效应,而且危害人体的健康,提高致病率和死亡率。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简称PAHs)是广泛存在于大气环境中具有“致癌、致畸和致基因突变”等三致特性的污染物。大气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木材、烟草及塑料等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大多数强致癌性的PAHs能吸附在微小颗粒物上(高浓度的PAHs,集中在亚微直径颗粒物上),并通过人的呼吸道进入人体,在呼吸道气管上沉积,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PAHs的研究倍受世界各国关注。淮南市是一个集煤、电、化于一体的能源城市,属于典型的以煤炭开发利用(煤电化)为支柱产业的能源工业城市,是建设中的“火力三峡”。而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PAHs仍未进行全面研究。为了了解淮南市大气PM10及其中PAHs的时空变化规律和污染分布特征,在淮南市各功能区布点采样监测的基础上,采用称重法计算大气PM10质量浓度,讨论了PMlo质量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采用微波萃取法对尘膜样品进行前处理,处理后的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测试。初步评价了淮南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及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探索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和影响,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多环芳烃污染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4
引言  14-15
1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PAHs的研究综述  15-29
  1.1 大气颗粒物研究现状  15-17
  1.2 多环芳烃(PAHs)简介  17-20
    1.2.1 多环芳烃的种类及性质  17-19
    1.2.2 多环芳烃的来源及分布  19-20
    1.2.3 多环芳烃的毒性和危害  20
  1.3 多环芳烃迁移转化  20-22
    1.3.1 多环芳烃形成机理及转化迁移  20-21
    1.3.2 多环芳烃的降解  21-22
  1.4 大气颗粒物上多环芳烃的研究方法  22-23
    1.4.1 采样技术  22
    1.4.2 样品前处理  22-23
    1.4.3 样品纯化  23
    1.4.4 分析方法  23
  1.5 源解析  23-25
  1.6 健康风险评价  25-27
  1.7 小结  27-29
2 淮南市大气中PAHs样品的采集与测试  29-43
  2.1 研究区概况  29-31
    2.1.1 气候特点  29-30
    2.1.2 环境状况  30-31
  2.2 布点  31-32
  2.3 主要器材  32-34
    2.3.1 仪器和装置  32-34
    2.3.2 试剂和材料  34
  2.4 样品采集  34-36
    2.4.1 采样滤膜及滤膜前处理  34-35
    2.4.2 采样流程及注意事项  35
    2.4.3 采样时间及气象条件  35-36
  2.5 样品预处理  36-38
  2.6 多环芳烃的GC-MS分析  38-39
    2.6.1 分析条件  38
    2.6.2 定量曲线的绘制  38-39
  2.7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QA/QC)  39-41
  2.8 样品分析结果  41-43
3 淮南市大气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  43-74
  3.1 淮南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分析  43-49
    3.1.1 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  43
    3.1.2 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水平  43-44
    3.1.3 淮南市大气PM_(10)浓度特征分布  44-46
    3.1.4 大气中PM_(10)质量浓度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46-49
  3.2 淮南市可吸入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污染水平  49-63
    3.2.1 淮南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PAHs的浓度水平  49
    3.2.2 淮南市PM_(10)浓度与PAHs的关系  49-50
    3.2.3 淮南PM_(10)中PAHs的时空分布特征  50-56
    3.2.4 PAHs单体质量浓度和不同环数芳烃的分布特征  56-60
    3.2.5 PAHs相关性分析  60-63
  3.3 PM_(10)中多环芳烃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  63-67
    3.3.1 温度与PM_(10)质量浓度的关系  63-65
    3.3.2 风速与PAHs质量浓度的关系  65-66
    3.3.3 相对湿度与PAHs质量浓度的关系  66-67
  3.4 淮南市大气中多环芳烃源解析  67-71
    3.4.1 淮南市污染源分析  68
    3.4.2 多环芳烃特征比值研究  68-71
  3.5 多环芳烃健康风险评估  71-72
  3.6 小结  72-74
4 结论与展望  74-77
  4.1 结论  74-76
  4.2 展望  76-77
参考文献  77-84
致谢  84-85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85

相似论文

  1. 高频雷达信号电离层污染及时频分析方法研究,TN958.93
  2. 几种酶对植物代谢多环芳烃的影响,X173
  3. 根系分泌物及其组分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活化作用,X53
  4. 利用作物秸秆制备成型生物质活性炭及纤维板,X712
  5. 利用作物秸秆制备高性能吸附材料并用于水中多环芳烃治理,X712
  6. 多环芳烃在土壤不同粒径组分中的分配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X131.3
  7.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效应,X53
  8. 太湖北部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X832
  9. 典型工业固体废弃物有毒有害物质的环境效应研究,X705
  10. 环境致癌物苯并芘灭活PTEN的机制研究,R730.2
  11. 多环芳烃(PAHs)胁迫下水稻根际微域地杆菌科铁还原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研究,X53
  12. 电子垃圾拆解区多环芳烃暴露与新生儿脐带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及血清P53、P21蛋白表达的关系,R722.1
  13. 深圳市大学城大气颗粒物(PM_(2.5))污染特征分析及源解析,X513
  14. 气体射流冲击烤制“北京烤鸭”加工技术与多环芳烃产生的研究,TS251.67
  15. 神木煤多环芳烃萃取分离及吸附性能的初步研究,TK16
  16. PAHs对4种绿化树种盆栽土壤微生物和酶的影响,S714
  17. 大环江沿岸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当地植被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X173
  18. PAHs在4种绿化树种体内的分布及对其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X173
  19. 芘污染底泥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作用研究,X171.4
  20. 有机污染物对两种大型经济海藻的光合生理效应,X173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 粒状污染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