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机制关系研究

作 者: 谭钊
导 师: 彭韶兵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会计学
关键词: 盈余管理 公司治理 委托代理问题
分类号: F276.6;F2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8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盈余管理是会计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西方,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会计理论界致力于盈余管理的研究,这一问题已成为当代实证会计研究的重点之一。1.本文研究背景和目的:在我国,自1990年设立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在市场容量、交易品种、交易手段、清算体系以及信息披露制度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盈余数字具有很强的信息含量,不仅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还是许多契约和证券市场管制的重要参数,各利益相关人对此十分敏感。因此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出于经济利益,普遍地采取各种手段影响报告盈余。从国内目前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献来看,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验证处于各种境况下的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以及进一步探究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的手段、盈余管理的程度和盈余管理所带来的影响等,对于盈余管理产生和存在的原因研究较少。同时,大多数研究者在进行盈余管理研究的时候,虽然把公司治理机制的缺陷视为盈余管理产生的重要原因,但对公司治理因素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程度进行系统研究的却不多。因此,本文试图从公司治理因素的角度入手,考察公司治理因素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文献研究表明,盈余管理的产生有两个因素:激励因素和机会因素。会计报告的提供者具有各种盈余管理的动机,他们构成了盈余管理的激励因素。比如:管理层报酬契约动机、资本市场融资动机、政治成本动机、经理人市场动机等。盈余管理的机会因素在于应计制会计、会计准则的局限性和信息不对称。在现代会计报告系统中,有许多盈利管理的机会,如应计制会计中的预计、摊销,折旧、计提等都很容易利用作盈余管理的手段。同时,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不确定性的经济交易和会计事项也越来越多,对这些不确定经济交易和会计事项的正确判断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从更深层次理解盈余管理产生的两个因素可以发现,激励因素和机会因素均与信息不对称有关,信息不对称阻碍了信息交流,产生了代理问题,代理人永远都会拥有一部份私人信息,经理人不可能把他所掌握的全部信息传递出去,这些信息永远都不可能被委托人或其他团体完全知晓。因此,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直接相关,当公司治理的内外部治理机制对盈余管理有激励作用时,盈余管理行为就产生了或者更严重了,当公司治理的内外部治理机制对盈余管理有约束作用时,盈余管理行为就被制止或者削弱了。本文以中国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工业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了649个上市公司样本,收集了这649个上市公司2005-2006年各项财务数据及公司治理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采用参数检验的方法,验证盈余管理程度(因变量)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自变量)的相关性程度。2.本文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即本文的引论部分。本章对盈余管理进行了初步的介绍,并引出本文所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的方法,并对全文的框架结构进行了介绍。第二章是文献综述。本人在广泛阅读国内外有关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重要文献的基础上,对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本章为本文的后续研究内容提供了指引。第三章是对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机制相关性的理论分析。本章是本文实证研究的多元回归模型设计的理论基础。第四章是样本选择与研究设计。本文要研究的重点是盈余管理程度与公司治理机制的相关关系,因此本章首先解决盈余管理程度的测度模型的问题,其次是解决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相关测度指标,在此基础上,根据提出的假设来设计相关的检验模型,本章最后对本文样本的选择作了说明。第五章是实证分析。本章主要是对沪深股市的工业类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验证第四章所提出的假设,并得出实证研究的结论。第六章是政策性建议。根据第五章实证分析所得出的盈余管理程度与公司治理因素的相关性的结论,提出通过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从而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的政策性建议。3.本文的主要贡献与不足:第一,样本数量较大。本文以2005年末已在中国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工业类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剔除了一些数据不全或数据过度极端的公司,剔除后的样本总容量为649家。第二,研究变量较多。本文反映盈余管理程度与公司治理特征变量的变量有将近20个,比较全面的反映了盈余管理程度与公司治理机制的相关性。第三,对盈余管理测度模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虽然国外的研究模型相对成熟,但是由于国内外会计准则以及证券市场存在时间方面的差异,我们并不能照搬国外的模型。考虑到中国证券市场历史不长,并且每年都会有新会计准则和新披露规则出台,因此本文没有象国外研究一样采用时间序列模型,而是采用了截面回归模型。本文使用的非可控应计利润测度模型借鉴了Jones模型,模型中的参数也是用截面数据估计,而不是用时间序列数据估计,因此本文的总体应计利润比较真实的反映了我国工业类上市公司在经营活动中通过应计项目对盈余的管理。作为研究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相关性的论文,我主要闸述了盈余管理程度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等相关因素的关系,但我的研究范围较宽,显得研究还不够深入,我的后续研究包括:(1)对某一方面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比如盈余管理与股东性质的关系,盈余管理与董事会性质的关系,盈余管理与监事会的关系,盈余管理与管理层的关系等。(2)结合会计准则与公司治理因素研究盈余管理行为的预警模型。(3)研究公司治理的评级模型,给投资者选择有价值的公司投资提供参考等。

全文目录


摘要  3-6
ABSTRACT  6-13
1. 引论  13-26
  1.1 盈余管理的内涵  13-16
    1.1.1 盈余管理的多角度分析  14-15
    1.1.2 盈余管理的重新定位  15-16
  1.2 问题的提出  16-22
    1.2.1 盈余管理产生的一般条件  16-19
    1.2.2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19-20
    1.2.3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案例分析  20-22
  1.3 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简介  22-23
  1.4 本文各章节内容简介  23-24
  1.5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不足  24-26
2. 文献综述  26-38
  2.1 盈余管理相关文献回顾  26-34
    2.1.1 关于盈余管理的定义  26-27
    2.1.2 盈余管理的研究角度  27-29
    2.1.3 盈余管理的研究方法  29-34
  2.2 公司治理相关文献回顾  34-38
    2.2.1 公司治理的概念体系  34-36
    2.2.2 公司治理的变量描述  36-38
3. 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的相关性理论分析  38-47
  3.1 公司治理机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38-43
    3.1.1 外部治理机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38-40
    3.1.2 内部治理机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40-43
  3.2 不同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下盈余管理的具体特征  43-47
    3.2.1 不同的治理模式及其差异  43-45
    3.2.2 不同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下盈余管理的具体特征  45-47
4. 研究设计  47-56
  4.1 研究方法  47
  4.2 研究假说  47-52
    4.2.1 盈余管理程度与股权特征变量相关的假说  47-49
    4.2.2 盈余管理程度与董事会特征变量相关的假说  49-51
    4.2.3 盈余管理程度与监事会特征变量相关的假说  51
    4.2.4 盈余管理程度与管理层特征变量相关的假说  51-52
  4.3 检验模型及变量定义  52-54
  4.4 盈余管理程度的测度模型  54-56
    4.4.1 本文所采用的盈余管理测度方法:应计利润分离法  54
    4.4.2 本文所设计的盈余管理测度模型(截面修正的Jones 模型)  54-55
    4.4.3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55-56
5. 实证分析  56-69
  5.1 盈余管理程度数据的处理  56
  5.2 数据处理的方法与程序  56-57
  5.3 盈余管理程度数据描述统计  57
  5.4 公司治理测度数据描述统计  57-61
    5.4.1 股权特征变量描述统计  57-58
    5.4.2 董事会特征变量描述统计  58-59
    5.4.3 监事会特征变量描述统计  59-60
    5.4.4 管理层特征变量描述统计  60
    5.4.5 控制变量描述统计  60-61
  5.5 盈余管理程度与公司治理相关因素的回归分析  61-69
    5.5.1 盈余管理程度与股权特征变量相关性检验  61-63
    5.5.2 盈余管理程度与董事会特征变量相关性检验  63-65
    5.5.3 盈余管理程度与监事会特征变量相关性检验  65-66
    5.5.4 盈余管理程度与管理层特征变量相关性检验  66-67
    5.5.5 盈余管理程度与控制变量相关性的说明  67-69
6. 政策性建议  69-82
  6.1 改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69-75
    6.1.1 优化股权结构、完善股东大会表决权制度  69-70
    6.1.2 规范董事会运作,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70-74
    6.1.3 完善监事会的监督职能  74-75
    6.1.4 改善管理层激励机制  75
  6.2 改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  75-82
    6.2.1 推动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发展与成熟  75-76
    6.2.2 建立债权人治理机制  76-77
    6.2.3 加强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77
    6.2.4 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运作  77-79
    6.2.5 建立经理人市场,完善经理选聘机制  79
    6.2.6 完善会计准则并逐渐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79-80
    6.2.7 提高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发现概率和惩罚力度  80-81
    6.2.8 建立更加市场化的发行上市和再融资制度  81-82
参考文献  82-84
后记  84-85
致谢  85-86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86

相似论文

  1.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长更换与业绩的实证研究,F224
  2. 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建设研究,F275
  3. 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研究,D922.291.91
  4. 公司治理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F224
  5.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影响的实证研究,F276.5
  6.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研究,F830.42
  7. 基于公司治理的企业集团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F275
  8. 女性董事参与度研究,D442.6;F224
  9.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公司治理的构建与改革探析,F832.3
  10. 中外公司控制权配置比较研究,D912.29
  11. 公司意思自治与法律规制,D922.291.91
  12.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F276.6;F224
  13. 扭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之间关系的研究,F275
  14. 论我国一人公司制度的完善,D922.291.91
  15. 试论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的完善,D922.291.91
  16. 制度环境因素对会计准则执行影响的研究,F233
  17. 国有商业银行网上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F832.2
  18. 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特征与盈余管理度的相关性研究,F275
  19. 股票期权法律制度研究,D922.28
  20. 论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制度构建,D922.28;F832.4
  21.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法律问题研究,F832.51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