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以文化距离理论透析沈阳与哈尔滨近代建筑现象

作 者: 高帆
导 师: 刘大平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建筑历史与理论
关键词: 文化距离 近代建筑 沈阳 哈尔滨
分类号: TU-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5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建筑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建筑史研究所关注的重点。本文把近代社会文化中的中西冲突和融合为作为研究对象,在建筑史研究中引入人类学的跨文化比较理论,并从历史学研究的方法和目的重新对其进行审视,提出一套关于东北地区城市文化的形成与近代建筑现象的文化距离理论。从文化交流的主客观维度和文化传播的社会层次两个角度,以沈阳哈尔滨两座城市的近代化历程和其独特的近代建筑现象进行解读。首先从历史背景开始,将近代围绕东北地区的多民族多国家之间的文化关系作为研究的宏观要素,并主要关注文化距离在这一层次的主观维度表现,提出认知度作为跨文化交流结果的衡量方法。其次再进入到中观层次,考察两座城市的近代社会的形成和城市的区域性特征。根据文化距离作用的社会层次理论,客观上通过对两座城市外来人口的变化和城市区域的形成两段历史描述文化距离发展的规模和途径;主观上则通过对以近代之前的城市社会生态和以宗教传播的社会接受程度两个方面的评价来分析社会对文化距离的接受程度。在沈阳与哈尔滨之间的比较中,掌握近代社会的普遍性特征在不同城市中的不同表达,最后,以宏观和中观的分析结论为基础,站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建筑实践者的角度,以历史的和跨文化的方法分别对其所属的近代建筑进行解读,从而证明文化距离缩小与近代建筑的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不同民族群体在应对这种多文化城市语境的态度千差万别,同一国别内部又由于阶级背景的原因使得利用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具体方式又不尽相通。近代建筑除了是政治、经济的阶级性表达外,更是社会变迁的缩影,背负着多元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历史烙印。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1章 绪论  8-19
  1.1 研究的学术背景  8-9
    1.1.1 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学术背景  8-9
    1.1.2 文化理论研究的学术背景  9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9-11
    1.2.1 选题的目的  9-10
    1.2.2 选题的意义  10-11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1-16
    1.3.1 历史理论与近代史的研究  11-13
    1.3.2 东北地区近代城市史的研究  13
    1.3.3 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  13-15
    1.3.4 文化分析与比较理论的方法论研究  15-16
    1.3.5 新文化史学的研究进展  16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6-19
    1.4.1 研究的内容  16-17
    1.4.2 研究的方法  17-19
第2章 文化距离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  19-30
  2.1 跨文化研究中的文化距离理论  19-23
    2.1.1 跨文化研究的研究范围与特征  19-21
    2.1.2 跨文化研究领域的文化维度理论  21-22
    2.1.3 文化距离的概念与理论内涵  22-23
  2.2 应用于近代建筑史研究的文化距离理论  23-28
    2.2.1 近代建筑产生与文化距离的关系  23-25
    2.2.2 文化距离演变的维度理论  25-26
    2.2.3 文化距离影响的层次理论  26-28
  2.3 本章小结  28-30
第3章 文化距离与两座城市近代文化演进  30-60
  3.1 近代多元文化冲突与文化距离的产生  30-36
    3.1.1 近代历史中的多元文化互动与相互认知  30-35
    3.1.2 文化距离的产生与主观维度比较  35-36
  3.2 文化距离与沈阳.哈尔滨近代城市文化的演变  36-49
    3.2.1 文化距离产生的土壤:城市生态  36-39
    3.2.2 文化距离产生的主体:外来人口  39-45
    3.2.3 文化距离产生的精神特征:宗教活动  45-49
  3.3 文化距离与沈阳.哈尔滨近代城市形态的形成  49-59
    3.3.1 外来文化本土化的起始点:铁路附属地  49-55
    3.3.2 文化融合与冲突的主要场所:商埠地  55-59
  3.4 本章小结  59-60
第4章 文化距离与近代建筑的多样性  60-91
  4.1 鲜明居远的文化距离——西方近代建筑的文化表征  60-68
    4.1.1 西方建筑文化在沈阳与哈尔滨的本土化演进  60-64
    4.1.2 西式近代建筑风格的多元并存与新发展  64-67
    4.1.3 西式近代建筑与殖民者社会身份的建构  67-68
  4.2 隐晦居中的文化距离——日式近代建筑文化的移植  68-75
    4.2.1 日本近代在华设计机构的内向型特征  69-71
    4.2.2 日式近代建筑所表现出的殖民主义倾向  71-74
    4.2.3 日式近代建筑风格与民族文化疏离感  74-75
  4.3 渐进融合的文化距离——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近代转型  75-89
    4.3.1 近代早期传统建筑文化的满汉混合特征  76-78
    4.3.2 近代社会接受外来建筑文化的三种模式  78-88
    4.3.3 近代建筑文化的反身性:选择的社会结果  88-89
  4.4 本章小结  89-91
结论  91-93
参考文献  93-9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7-99
致谢  99

相似论文

  1. 统一方便面黑龙江市场营销,F274
  2.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科团队管理与支持机制研究,G647
  3. 东正教哈尔滨教区研究(1898-1956年),B979
  4. 沈阳市领导干部学习的考核与激励机制研究,D262.3
  5. 沈阳市直机关作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探讨,D630.9
  6. 沈阳市林业局创建学习型机关研究,F326.2
  7. 沈阳市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研究,C916
  8. 都市居民旅游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F224
  9. 沈阳市城市品牌策略研究,F299.27
  10. FNL公司跨国经营中的跨文化管理问题,F276.7
  11. 沈阳市软件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F426.672
  12. 沈阳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F127;F224
  13. 沈阳经济区的战略定位研究,F127
  14.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省级政府角色研究,F127
  15. 烟台山近代建筑研究,TU-092
  16. 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的先驱—刘福泰研究,TU-092
  17. 基于气候变化的哈尔滨城市公共空间安全应对研究,TU984.113
  18. 论沈阳老字号商品包装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创新,J524.2
  19. 浅析沈阳市劳动争议仲裁中的问题与对策,D922.5
  20. 沈阳地区农村青年中心发展对策研究,D432.6
  21. 沈阳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社会责任履行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G818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