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酸—碱交替沉淀法制备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放大效应及表征

作 者: 吴再国
导 师: 刘化章;岑亚青
学 校: 浙江工业大学
专 业: 工业催化
关键词: 甲醇合成 铜基催化剂 酸-碱交替沉淀法 放大效应 稳定性 氧-化学吸附
分类号: TQ223.1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甲醇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化工原料,同时又是一种潜在的代用清洁燃料。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具有低温低压高活性等特点,然而仍存在抗毒性差、热稳定性及机械强度差、使用寿命短等方面的问题。采用酸.碱交替沉淀法(AP法)制备的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耐热性。本文在小试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催化剂制备的放大效应,同时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以期将这种新型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实现工业化。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和耐热性的影响。催化剂制备条件优化后如下:搅拌速度为250r/min,溶液滴加速度为200ml/min,盐碱溶液浓度都为1.0mol/1,沉淀温度为70℃,pH值摆动范围为5.0-9.5,交替沉淀次数为3次,老化时间为2h,焙烧温度为350℃。考察了催化剂制备的放大效应,并与国内外工业催化剂进行比较。催化剂制备量放大100倍后,活性和耐热性基本保持不变,催化剂物相、比表面积和表面颗粒形貌无明显变化。催化剂放大样(500g)初活性比国内工业催化剂X-98和CN分别高24.4%和26.8%,比DM高3.3%;耐热后活性比X-98和CN分别高24.8%和28.6%,比DM高17.1%。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催化剂在反应556h后无明显失活。这是因为催化剂中铜锌组分基本上形成了无定形状态的铜锌固溶体,铜锌组分间作用较强,还原后Cu晶粒较好地分散在ZnO晶格中,且铜晶粒较小。催化剂中较强的铜锌组分间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铜晶粒的增长,防止团聚以及热烧结现象的发生。采用氧-化学吸附H2-TPR技术测定铜分散度,并对表征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纯氢、5K/min的H2-TPR升温速率和10%的氧脉冲浓度等表征条件对不同催化剂进行了铜分散度的测定,所得结果较好地反应了催化剂活性的变化规律,且能与XRD和BET等表征结果较好地关联。氧-化学吸附H2-TPR技术是一种新型、有效的铜分散度表征方法。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2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2-39
  1.1 序言  12-14
    1.1.1 世界甲醇工业发展概况  12-13
    1.1.2 我国甲醇工业发展概况  13-14
  1.2 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开发研究现状  14-19
    1.2.1 国外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开发研究现状  14-17
    1.2.2 国内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开发研究现状  17-19
  1.3 制备工艺对铜基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19-23
    1.3.1 沉淀剂的影响  19-20
    1.3.2 沉淀方法的影响  20
    1.3.3 沉淀温度和pH值的影响  20-21
    1.3.4 老化时间的影响  21-22
    1.3.5 干燥和焙烧的影响  22-23
  1.4 催化剂制备的放大效应  23-24
    1.4.1 沉淀设备的放大  23-24
    1.4.2 干燥和焙烧设备的放大  24
    1.4.3 混料和成型设备的放大  24
  1.5 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失活  24-29
    1.5.1 催化剂失活方式  25-27
    1.5.2 催化剂失活控制  27-29
  1.6 铜分散度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29-30
    1.6.1 铜分散度测定的原理  29
    1.6.2 N_2O分解技术测定铜分散度的研究进展  29-30
    1.6.3 氧-化学吸附H_2-TPR技术测定铜分散度的研究进展  30
  1.7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30-31
    1.7.1 选题依据  30-31
    1.7.2 研究目的与内容  31
  参考文献  31-39
第二章 实验  39-47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39-40
  2.2 催化剂制备  40
  2.3 催化剂活性评价  40-41
  2.4 分析方法  41-45
    2.4.1 分析原理  41-42
    2.4.2 色谱分析  42-45
  2.5 催化剂表征  45-47
    2.5.1 氧-化学吸附H_2-TPR技术  45-46
    2.5.2 XRD表征  46
    2.5.3 BET表征  46
    2.5.4 SEM表征  46-47
第三章 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和耐热性的影响  47-68
  3.1 搅拌速度的影响  47-49
  3.2 溶液滴加速度的影响  49-51
  3.3 沉淀温度的影响  51-53
  3.4 老化时间的影响  53-56
  3.5 盐碱溶液浓度的影响  56-59
    3.5.1 碱溶液浓度的影响  56-57
    3.5.2 盐溶液浓度的影响  57-59
  3.6 pH值的影响  59-64
    3.6.1 碱侧pH值的影响  59-61
    3.6.2 酸侧pH值的影响  61-62
    3.6.3 交替次数的影响  62-64
  3.7 焙烧温度的影响  64-66
  3.8 本章小结  66
  参考文献  66-68
第四章 催化剂制备的放大效应及国内外工业催化剂对比  68-77
  4.1 催化剂制备的放大效应  68-71
    4.1.1 不同制备量的催化剂的活性和耐热性  68-69
    4.1.2 XRD表征  69-70
    4.1.3 BET表征  70
    4.1.4 SEM表征  70-71
  4.2 与国内外工业催化剂的比较  71-76
    4.2.1 催化剂活性和耐热性比较  71
    4.2.2 XRD表征  71-72
    4.2.3 铜分散度及铜比表面积  72-74
    4.2.4 BET表征  74-75
    4.2.5 SEM表征  75-76
  4.3 本章小结  76
  参考文献  76-77
第五章 催化剂重复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77-88
  5.1 催化剂制备的重复性  77-79
  5.2 催化剂稳定性实验  79-85
    5.2.1 556h活性测试  79-82
    5.2.2 XRD表征  82-83
    5.2.3 H_2-TPR结果  83-84
    5.2.4 BET表征  84-85
    5.2.5 SEM表征  85
  5.3 本章小结  85-86
  参考文献  86-88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88-91
  6.1 总结  88-89
  6.2 展望  89-91
附录Ⅰ 氧-化学吸附H_2-TPR技术测定铜分散度  91-101
  1 铜分散度的估算  91-92
  2 N_2O分解H_2-TPR技术和氧-化学吸附H_2-TPR技术测定铜分散度的比较  92-93
  3 升温速率对氧-化学吸附H_2-TPR技术测定铜分散度的影响  93-95
  4 氢浓度对氧-化学吸附H_2-TPR技术测定铜分散度的影响  95-96
  5 脉冲氧浓度对氧-化学吸附H_2-TPR技术测定铜分散度的影响  96-97
  6 氧-化学吸附H_2-TPR技术用于铜分散度的测定  97-98
  7 小结  98-99
  参考文献  99-101
附录Ⅱ  101-102
致谢  102

相似论文

  1. 自变量分段连续型随机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收敛性及稳定性,O211.63
  2. 具有变截面臂架的格构式起重机结构计算分析方法研究,TH21
  3. 开关磁阻发电机供电系统仿真分析,TM31
  4. 多层卫星网络稳定性设计研究,TN927.23
  5. 分导飞行器多模型自适应控制,TP273.2
  6. 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TP13
  7. 离散非线性系统输入到状态稳定性研究,TP13
  8. 复杂布尔网络稳定性问题的研究,O157.5
  9. 渗流对尾矿坝稳定性影响的分析,TV649
  10. 连续种植超级稻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S511
  11. 灰飞虱功能基因的克隆及其RNAi致死效应,S435.112.3
  12. 注射用头孢硫脒与四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R942
  13.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R942
  14. 劳动力市场扭曲背景下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研究,D412.6
  15.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与四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R942
  16.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含量测定及其配伍稳定性的考察,R927.2
  17. 脑心肌炎病毒VP1片段基因稳定性、原核表达及应用研究,S852.65
  18. 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TD824.7
  19. 时延网络控制系统的建模与稳定性分析,TP273
  20. 网络化大系统的建模、分析与分散控制,O231
  21. 采用电极界面修饰的聚合物光伏电池性能研究,TM914.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基本有机化学工业 > 脂肪族化合物(无环化合物)的生产 > 脂肪族醇(醇、羟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 脂肪族醇 > 饱和一元醇 > 甲醇(木精)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