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电纺丝模板法制备金属氧化物微纳米材料

作 者: 谭翠丽
导 师: 于杰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聚合物纤维 模板法 金属氧化物 微纳米材料
分类号: TB38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1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氧化镍(NiO)、二氧化钛(TiO2)和氧化锌(ZnO)是三种非常重要的金属氧化物。它们在化学、催化、传感器和电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而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目前,虽然人们已经采用多种方法制备出了这三种氧化物的微纳米材料,但是随着这些材料应用的推广和发展,要求其制备工艺得以简化,并降低制备成本。静电纺丝技术是制备纳米纤维的一种简单而高效的方法。迄今为止,已有100多种聚合物被纺成纳米纤维。随着静电纺丝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有一些学者采用电纺纤维作为模板制备具有其它微纳米结构的金属氧化物材料,如纳米管、纳米颗粒等。电纺丝模板法是制备金属氧化物微纳米材料的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廉的方法,因此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然而,至今没有看到有关电纺丝模板法制备金属氧化物微纳米材料的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本研究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本文较为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电纺纤维模板法制备的氧化镍、二氧化钛和氧化锌微纳米产品的形貌和工艺参数的密切依赖关系。在此基础上,制备出了三种具有特殊纳米结构的金属氧化物材料,即具有纳米沟槽的蜂窝、微纳米管、多孔微纳米纤维;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相应的优化,进而对其制备机理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和探索。本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各种产品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表征测试。此外,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仪(EDX)和激光拉曼光谱仪(Raman)等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通过上述研究,本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本文制备得到了具有蜂窝结构的NiO和TiO2材料。这种蜂窝状材料中的蜂窝孔的大小为0.6~4μm。更有意思的是,在这种蜂窝结构之中存在大量的半圆形沟槽,其平均直径约为200nm。研究表明,蜂窝孔来源于乱层堆积的聚丙烯腈(PAN)模板纤维之间的空隙,而纳米沟槽则是由PAN纤维被完全脱除后留下的空穴产生的。研究还表明,NiO蜂窝是在烧结过程中形成的,而TiO2蜂窝是在烧结前形成的。(2)采用电纺PAN纤维模板,通过控制浸渍包覆工艺以及选择合适的焙烧工艺制备出了直径分别为200~380nm、180~250nm和1μm左右的NiO亚微米管、TiO2纳米管和ZnO微米管。研究发现,在浸渍包覆工艺中,沉淀剂的选择非常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微纳米管的结构和表面形貌。研究表明,氨水是良好的沉淀剂。本研究首次制得了具有蜂窝孔状表面结构的NiO亚微米管,这种管状结构的形成明显依赖于沉淀过程。此外,焙烧过程中所用的升温速率是影响管状结构形成的一个重要工艺参数。一般来说,采用较小的升温速率对金属氧化物微纳米管的形成是有利的。(3)本研究还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NiO和ZnO微纳米纤维。其中,NiO纳米纤维的直径为130~210nm,其表面还存在直径约为30nm左右的孔洞;ZnO亚微米纤维的直径为400~750nm,其表面存在直径为50~100nm的孔洞。微纳米纤维结构的形成主要归因于在焙烧过程中,包覆于PAN模板纤维表面的无机氧化物壳层结构在快速升温过程,不能承受住压力的冲击而坍塌导致。本论文认为,降低浸渍溶质的浓度和提高升温速率,均有利于纤维结构的生成。纤维中的孔结构的生成则是PAN纤维在热处理过程中由于分解或氧化反应释放出气体分子造成的。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1章 绪论  11-29
  1.1 氧化镍纳米材料  11-15
    1.1.1 氧化镍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11-14
    1.1.2 氧化镍纳米材料的应用  14-15
  1.2 二氧化钛纳米材料  15-17
  1.3 氧化锌纳米材料  17-18
  1.4 静电纺丝法  18-24
    1.4.1 静电纺丝法的研究现状  18-21
    1.4.2 静电纺丝法的基本原理  21-22
    1.4.3 静电纺丝法的应用  22-24
  1.5 模板法  24-27
    1.5.1 模板的种类  24-26
    1.5.2 模板法在纳米材料领域的应用  26-27
  1.6 本课题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27-29
第2章 实验部分  29-34
  2.1 实验材料  29
  2.2 实验仪器  29
  2.3 实验内容  29-34
    2.3.1 聚合物模板纤维的制备  30-31
    2.3.2 金属氧化物蜂窝的制备  31
    2.3.3 金属氧化物微纳米管的制备  31-32
    2.3.4 金属氧化物微纳米纤维的制备  32-33
    2.3.5 表征测试  33-34
第3章 金属氧化物蜂窝的制备研究  34-41
  3.1 前言  34
  3.2 氧化镍和二氧化钛蜂窝材料的微观形貌  34-35
  3.3 氧化镍和二氧化钛蜂窝材料的物相成分及结构表征  35-38
    3.3.1 X射线衍射谱(XRD)分析  35-36
    3.3.2 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EDX)分析  36-37
    3.3.3 拉曼光谱(Raman)分析  37-38
  3.4 氧化镍和二氧化钛蜂窝材料的形成机理  38-40
  3.5 本章小结  40-41
第4章 金属氧化物微纳米管的制备研究  41-55
  4.1 前言  41
  4.2 氧化镍亚微米管材料的微观形貌分析及表征  41-46
    4.2.1 氧化镍亚微米管材料的微观形貌及结构  41-42
    4.2.2 氧化镍亚微米管的物相成分及结构表征  42-44
    4.2.3 表面呈蜂窝状的氧化镍亚微米管的成因分析  44-45
    4.2.4 沉淀剂对氧化镍亚微米管微观形貌的影响  45-46
  4.3 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微观形貌分析及表征  46-50
    4.3.1 二氧化钛纳米管材料的微观形貌及分析  46-48
    4.3.2 二氧化钛纳米管材料的成分与结构表征  48-49
    4.3.3 沉淀剂对二氧化钛纳米管形貌的影响  49-50
  4.4 氧化锌微米管的微观形貌分析及表征  50-53
    4.4.1 氧化锌微米管材料的微观形貌分析  50-52
    4.4.2 氧化锌微米管材料的表征  52-53
  4.5 本章小结  53-55
第5章 金属氧化物多孔微纳米纤维的制备研究  55-60
  5.1 前言  55
  5.2 氧化镍和氧化锌多孔微纳米纤维材料的微观形貌  55-56
  5.3 氧化镍和氧化锌多孔微纳米纤维材料的成分及结构表征  56-58
    5.3.1 X射线衍射谱(XRD)分析  56-57
    5.3.2 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EDX)分析  57-58
  5.4 氧化镍和氧化锌多孔微纳米纤维材料的形成机理  58
  5.5 本章小结  58-60
结论  60-62
参考文献  62-6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9-71
致谢  71

相似论文

  1. 溶胶—凝胶AAO模板法制备ITO准一维纳米结构,TB383.1
  2. 水热法制备氧化物中空微球,TB383.4
  3. 可磁分离的TiO2基光催化纳米纤维的制备研究,TB383.1
  4. 静电纺丝法制备TiO2及其光催化行为的研究,O614.411
  5. 高粘度尼龙6制备高性能纤维及纳米多孔纤维研究,TQ342
  6. 高粘度PA6/稀土的纺丝研究,TQ340.64
  7. 激光熔体静电纺丝法制备聚合物微/纳米纤维及其性能研究,TQ340.64
  8. 聚乙烯醇/聚苯乙烯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TQ340.1
  9. “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在改性SEBS橡胶中的应用,TQ330.6
  10. 壁上有孔的二氧化硅空心球的制备,TB383.1
  11. 微/纳米结构聚苯胺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TB383.1
  12. 静电纺丝制备复合纳米纤维材料,TB383.1
  13. 高粘度溶液和导电微粒对气泡静电纺丝的影响,TQ340.6
  14. 金属氧化物平板气体传感器的制造工艺研究,TP212
  15. 绿色电纺技术制备负载维生素A与E的丝素蛋白纳米纤维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TQ340.64
  16. 静电纺丝射流纺程形态的数值模拟及实验拟合,TQ340.6
  17. 聚氨酯纤维/纳米蛛网的可控制备及其性能研究,TB383.1
  18. 纳米纤维基复合滤膜制备及其在乳化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X703
  19. 一种基于鱼胶原的抗菌止血医用敷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TS106.67
  20. 静电纺/驻极熔喷复合非织造材料工艺性能研究,TQ340.6
  21. 静电纺含双金属纳米颗粒高分子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环境修复应用,TB383.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一般工业技术 > 工程材料学 > 特种结构材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