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黑格尔艺术理论的当代价值

作 者: 杨静
导 师: 贺志朴
学 校: 河北大学
专 业: 艺术学
关键词: 黑格尔 绝对理念 艺术终结 艺术目的 摹仿说
分类号: J0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6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著名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美学家、辩证法者,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市。黑格尔大学毕业后在瑞士和法兰克福担任多年家庭教师,1801年任耶拿大学讲师,此期间曾与别人合办过《哲学评论》杂志。曾任报馆编辑、纽伦堡中学校长、海德堡大学教授,1818年被聘请到柏林大学任哲学教授和校长。黑格尔的著作很多,主要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死后出版的有《历史哲学》、《哲学史讲演录》、《宗教哲学》、《美学》。他的美学理论主要见于《美学》,这是他在海德堡大学和伯林大学期间所作的“美学讲演录”,是由他的学生整理出版的。黑格尔的艺术理论源自他的美学著作。黑格尔的美学是以艺术为研究对象的,美学是对艺术的理性的研究,所以我们在研究黑格尔美学的过程中不断领略到其艺术理论的博大精神。在黑格尔的理论中,他将美学划为哲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是属于广义范围的一门艺术科学。缺少了美学,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就崩塌了一角,就缺乏了体系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了;同时,它又不同于形形色色的艺术理论,而是站在哲学高度对艺术理论概括,所以黑格尔美学又称为艺术哲学。黑格尔的艺术理论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它不仅涉及到黑格尔对艺术本质、艺术目的的探讨,还有对艺术家的探讨,以及他的艺术史观等。而且,黑格尔还采用辩证的观点和历史的逻辑的观点对艺术的类型和门类作了详细的划分和深入地研究。当然,对黑格尔理论的研究已经汗牛充栋。本文拈出几个有当代价值的问题来写。第一,艺术终结问题,艺术转化为哲学、艺术评论。和丹托艺术终结的观点结合起来进行论述,参考艺术现实、大众审美文化的现实来写。第二,艺术的目的,游戏说、更高的目的说等的评论,把它和当代艺术理论结合起来,和《艺术学》的理论结合起来,和当代形形色色的艺术理论结合起来。第三,黑格尔对摹仿说的批判。摹仿说在历史上是怎么回事,黑格尔为什么批判摹仿说,他是怎么批判的,黑格尔的批判有何得失。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1章 艺术的终结  9-27
  1.1 艺术终结理论  9-13
    1.1.1 艺术终结的现实基础  10-12
    1.1.2 艺术终结的理论基础  12-13
  1.2 丹托的艺术终结理论  13-15
  1.3 艺术终结之后——走向哲学  15-22
    1.3.1 现代哲学、美学的任务  15-16
    1.3.2 概念艺术  16-18
    1.3.3 艺术与哲学  18-22
  1.4 对黑格尔艺术终结的评析  22-27
    1.4.1 黑格尔体察到了艺术在未来崇高地位的丧失  22-23
    1.4.2 黑格尔体察到艺术在未来会导致艺术灵魂的分裂  23-25
    1.4.3 黑格尔敏锐地体察到艺术的发展与哲学密不可分  25-27
第2章 艺术的目的  27-42
  2.1 黑格尔评论了当时几种流行的艺术目的说观点  28-31
    2.1.1 评论了"摹仿自然说"  28-29
    2.1.2 评论了"激发情绪"说  29-30
    2.1.3 评论了"更高的实体性目的说"  30-31
  2.2 现代的一些艺术目的理论的观点  31-34
  2.3 当代理论家对黑格尔艺术目的的评论  34-37
  2.4 如何正确理解黑格尔的艺术目的  37-42
    2.4.1 艺术源泉  37-38
    2.4.2 艺术的本质  38-39
    2.4.3 艺术目的  39-40
    2.4.4 黑格尔的哲学观  40-42
第3章 黑格尔对摹仿说的批判  42-53
  3.1 摹仿说的历史流变及其哲学轨迹  42-44
  3.2 黑格尔对摹仿说的批判  44-49
    3.2.1 黑格尔关于摹仿说的观点  44-46
    3.2.2 黑格尔对摹仿说的批判,大大动摇了摹仿说在西方文论史上的统治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46-49
  3.3 黑格尔为什么批判模仿说  49-53
    3.3.1 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艺术表现理论逐渐取代了摹仿论  49-50
    3.3.2 黑格尔对模仿说的批判受到康德的影响  50
    3.3.3 黑格尔对摹仿说的批判是基于他的哲学、美学既"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思想产生的结果  50-51
    3.3.4 从摹仿说本身而言它存在着一些缺点  51-53
结论  53-55
参考文献  55-57
后记  57-58

相似论文

  1. 劳思光文化哲学思想控赜,G02
  2. 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扬弃及其当代价值,B516.35
  3. 黑格尔的“和悦静穆”与朱熹的“气象浑成”,I01
  4. 从后现代视域看黑格尔“艺术终结论”,B516.35
  5.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与超越,B516.35
  6. 试析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03
  7. 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批判,A811
  8. 论卢卡奇的人道主义思想,B089.1
  9. 柏拉图摹仿说的现代阐释,B502.232
  10. 当代行为艺术的审美解读,J120.9
  11.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研究,A811
  12. 艺术终结问题及其中国式表征,J0
  13. 黑格尔自我意识理论及其与康德自我意识理论的关系,B516.31
  14. 西方艺术哲学的发展及其前景展望,J0-02
  15. 卢梭的问题 康德的回答,B82-09
  16. 从艺术否定论到艺术终结论,J0
  17. 《易传·系辞》“观物取象”试探,I0-03
  18. 艺术观念的演进与变异,J04
  19. 黑格尔艺术终结论新探,J01
  20. 黑格尔美学中的真理与艺术终结问题,B83-06

中图分类: > 艺术 > 艺术理论 > 艺术美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