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怪诞不羁背后的感时忧国

作 者: 张秋莲
导 师: 辜也平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传统 突破 国民性 实验 意义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文坛出现了三部立意批判、怪诞不羁、讽喻夸张且感时忧国的小说:沈从文的《阿丽思中国游记》、张天翼的《鬼土日记》和老舍的《猫城记》。在想象力相对匮乏的中国现代小说中,它们作为“异类”存在。在文学与政治关系较为密切、复杂的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它们的处境显得尴尬、暧昧。我们试图通过文本分析,结合其研究史,探寻它们被遗忘的原因,即传统审美习惯的无形引导和左翼思维的直接影响,其最大的价值也正体现于它们对当时左翼思维的突破和对国民性批判的坚持。可以说它们属于实验性质的作品,在很多方面都不成熟。对创作个体而言,它们更多的是提供了某些经验教训,帮助他们寻找自己最合适的方式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不同身份的三位作家在处理同一题材时有共同的指向,也各有其言说的重点,他们在各自的文化政治群体里做了相当的调整。这三部小说具有鲜明的情节小说、寓言小说特色,如果仍以现实主义原则去要求、限制和批判难免有失公允。从这方面说这三部小说的研究史对文学研究有着不可忽略的警示意义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3
Abstract  3-4
中文文摘  4-7
目录  7-8
绪论  8-12
第一章 被遗忘原因探寻  12-24
  第一节 审美传统的无形引导  12-17
  第二节 左翼思维的直接影响  17-24
第二章 绝境中的突破和坚守  24-36
  第一节 对左翼思维的突破  24-29
  第二节 对国民性批判的坚持  29-36
第三章 创作个体的写作实验  36-48
  第一节 文化品格的确立  36-39
  第二节 怪诞讽刺的探索  39-43
  第三节 舍弃幽默的尝试  43-48
第四章 结论  48-50
参考文献  50-54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54-56
致谢  56-58
个人简历  58

相似论文

  1. 煤制液体燃料过程中可弃型催化剂的设计与实验研究,TQ529.1
  2. 煤制油连续性模型系统的实现及其液化实验研究,TQ529.1
  3. 永磁磁力耦合器结构与特性研究,TH139
  4. Hall推进器寿命预测和壁面侵蚀加速实验研究,V439.2
  5. 中心回燃式燃烧室燃烧特性研究,TK223.21
  6. HID灯整流效应的研究,TM923.32
  7. 基于细胞电生理模型的膜片钳实验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R318.0
  8. 中国当代汉语诗歌阐释方法上存在的问题,I207.25
  9.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10.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11. 基于ARM的实验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制,TP242.6
  12. 三种中药浸膏微波真空干燥工艺优化及降解动力学研究,TQ461
  13. 探析中国网络广告联盟的发展,G206
  14. 云南省人力资本空间网络结构关键效率因素研究,F249.27
  15. 广州市高中生生物实验学习兴趣现状及对策研究,G633.91
  16. 拓展训练引入初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验研究,G633.96
  17. 测量微波材料介电常数的新方法研究,O441.6
  18. 女性乒乓球服的热湿舒适性研究,TS941.15
  19.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TS941.1
  20.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21.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传承问题的探究,G12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