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俞募配穴对FD模型大鼠血浆脂代谢产物的影响研究
作 者: 毛森
导 师: 余曙光
学 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专 业: 针灸推拿学
关键词: 胃俞 中脘 电针 FD大鼠 代谢组学 ~1H-NMR
分类号: R2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运用一维氢谱核磁共振(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技术从代谢组学角度研究俞募配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大鼠血浆中脂类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模型组(Model group)、胃俞组(Wei shu+Model group)、中脘组(Zhong wan+Model group)、胃俞+中脘组(Wei shu+Zhong wan+Model group)。电针“胃俞”穴、“中脘”穴,疏密波,频率2~100Hz,电压2~4V,强度以穴位处肌肉轻颤为度,留针2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0天。运用1H-NMR技术获取血浆脂类代谢谱图,将波峰归一化积分后的数值导入SIMCA-P10.0软件包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并结合正交信号校正(OSC)方法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相应的得分图和因子载荷图。结果:血浆核磁谱图结果扩散编辑实验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呈显著性分离,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的大鼠血浆中N-乙酰糖蛋白(NAc,82.02,82.03)含量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80.81-80.84)含量下降,而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VLDL/LDL,δ1.26-δ1.31)含量显著升高,脂肪酸(FA,δ2.26-δ2.28)、不饱和脂肪酸(UFA,δ2.77,δ2.78,δ5.32-δ5.35)和O-乙酰糖蛋白(OAc,δ2.14-δ2.16)含量升高;胃俞+中脘组和胃俞组、中脘组三组也呈现较好分离,胃俞+中脘组、胃俞组、中脘组三组与模型组比较,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VLDL/LDL,δ1.26-δ1.31)含量下降、N-乙酰糖蛋白(NAc,δ2.02,δ2.03)含量升高,胃俞+中脘组分别与胃俞组、中脘组比较,高密度脂蛋白(HDL,δ0.81-δ0.84)含量有升高趋势。结论:1.用扩散编辑实验技术对FD大鼠血浆1H-NMR图谱进行分析,能较好的区分出对照组、模型组、胃俞组、中脘组和胃俞+中脘组之间的差异。2.模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N-乙酰糖蛋白(NAc)含量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下降,而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VLDL/LDL)含量显著升高,脂肪酸(FA)、不饱和脂肪酸(UFA)和O-乙酰糖蛋白(OAc)含量升高。3.俞穴、募穴和俞募配穴主要是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VLDL/LDL)含量、升高N-乙酰糖蛋白(NAc)含量,从而使它们与模型组发生差异。4.俞募配穴主要是促使高密度脂蛋白(HDL,δ0.81-δ0.84)含量有升高趋势,从而使其与胃俞组、中脘组发生差异。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10 前言 10-12 实验研究 12-36 1. 实验材料 12-13 1.1 实验动物 12 1.2 主要试剂 12 1.3 主要仪器 12-13 2 实验方法 13-16 2.1 动物分组 13 2.2 造模方法 13 2.3 模型检测 13-14 2.3.1 行为学观察 13 2.3.2 饮水量的测定 13 2.3.3 进食量的测定 13-14 2.3.4 胃大体解剖观察 14 2.3.5 胃动素检测 14 2.4 治疗方法 14-15 2.4.1 取穴 14 2.4.2 针刺方法 14-15 2.5 取材 15 2.5.1 血液 15 2.6 胃动素检测 15 2.7 ~1H NMR检测 15-16 2.7.1 样品配制 15-16 2.7.2 ~1H NMR实验 16 3 数据分析 16-17 4. 结果 17-36 4.1 造模结果 17-21 4.1.1 激怒刺激时动物的行为观察 17 4.1.2 大鼠饮水量、进食量的改变 17-19 4.1.3 胃大体解剖观察 19-21 4.1.4 大鼠血浆胃动素改变 21 4.2 血浆~1H NMR谱图结果 21-36 4.2.1 血浆谱图的整体变化 21-22 4.2.2 血浆扩散编辑实验(LED)的结果与分析 22-36 讨论 36-49 1. 俞募配穴的研究 36-40 1.1 传统中医学对俞募配穴的认识 36-38 1.1.1 背俞穴 36-37 1.1.2. 募穴 37 1.1.3. 俞募配穴 37-38 1.1.4. 胃俞募配穴 38 1.2 俞募配穴的现代研究 38-40 2. 代谢组学与中医药 40-43 2.1 代谢组学与中医药在特点上的相通性 40-42 2.2 代谢组学与针灸研究结合的可能性 42-43 3. 动物模型 43 4. FD模型大鼠血浆脂代谢的改变 43-45 5. 不同取穴方式对FD大鼠血浆脂代谢的影响效应 45-49 5.1 单穴效应 45-46 5.2 配穴效应 46-47 5.3 配穴与单穴的区别和联系 47-49 结论 49-50 问题与展望 50-51 致谢 51-52 参考文献 52-61 附件一:针刺治疗脾胃疾病腧穴配伍的研究进展 61-67 附件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7
|
相似论文
- 脑梗塞血瘀证的肽组学和代谢组学初步研究,R277.7
- 松萝酸与依托红霉素致肝脏毒性的GC-MS代谢组学研究,R965
- 基于质谱的雷公藤甲素肝脏毒性代谢组学研究,R285
- 电针对老年性痴呆大鼠记忆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R245
- 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观察,R246.1
- 迷走神经刺激和电针对脑缺血大鼠学习和运动机能的影响,R245
- 随机森林特征选择,TP311.13
- 基于UPLC-Q/TOF和1H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在乳腺癌步研究中的应用,R737.9
- 基于GC-MS的术后认知障碍老龄大鼠代谢组学研究,R749.2
- 术前电针对老年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R614
- 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尿液代谢组学的研究,R587.1
- 基于核磁共振的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血清代谢组学分析,R587.1
- 维吾尔族MODY家系成员血清代谢组学分析及营养调查研究,R587.1
- 乙肝病毒性肝硬化的血清代谢轮廓分析,R512.62
- 电针对慢性吗啡耐受大鼠辣椒素受体磷酸化改变的影响及机制研究,R245
- 电针中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穴位特异性的研究,R246
- 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对脾气虚证大鼠血清NO、ET-1的影响,R245
- 电针内关穴对冠心病心电图下壁和前侧壁ST-T影响的即时效应观察,R246
- 音乐电针对慢性运动疲劳大鼠乳酸、超氧化歧化酶、丙二醛的影响,R245.97
- 核磁共振谱信号参数的RJMCMC估计,O482.532
- 黑琥珀李果实采后品质变化的代谢组学研究,TS255.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针灸学、针灸疗法 >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