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动脉狭窄是脑缺血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及时有效的治疗该疾病有赖于疾病预防和早期且可靠的诊断,积极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和高血压可能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预防手段;与DSA金" />
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颅内动脉狭窄病因分析、CTA和DSA诊断的对比分析

作 者: 倪志华
导 师: 李克;张晓龙;初曙光;周林江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颅内动脉 解剖学 数字血管减影术 CT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分类号: R74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7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脑缺血性疾病是继冠心病之后人类第二大死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的学位论文">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动脉狭窄是脑缺血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及时有效的治疗该疾病有赖于疾病预防和早期且可靠的诊断,积极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和高血压可能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预防手段;与DSA金标准比较,先进的CTA技术包括(MIP、VR等重建技术)使早期诊断疾病具有现实意义。第一部分: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危险因素对比分析目的: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和颅外段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作主要发病危险因素对比分析,比较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发病危险因素的差异,为疾病筛查人群的选择提供依据,避免漏诊;并为预防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及介入治疗积累经验。材料和方法:选取2006年3月至2008年8月期间,全脑血管分段造影检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双侧椎动脉)证实脑供血动脉狭窄的病人100例,其中35例证实有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75例有颅外动脉狭窄,10例患者有颅内外多发狭窄,以颅内病变组为研究组,颅外病变组为对照组,组成研究组25例,对照组65例,(排除10例患者有颅内外多发狭窄)。以患者病史为依据,回顾性统计分析其发病特点(包括: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糖尿病、有无血脂异常、血红蛋白水平、实验室脂蛋白水平、吸烟史、有无冠状动脉疾病史)。结果:颅内病变组平均年龄66.2岁,对照组平均年龄62.6岁,P值0.092;颅内病变组糖尿病患者48.0%,对照组糖尿病患者32.3%,P值0.039;颅内病变组平均收缩压150.7,对照组平均收缩压139.4,P值0.007。结论:在研究组与对照组数据的统计学分析中我们得出:患者糖尿病史、收缩期高血压史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较颅外动脉狭窄疾病有明显相关性,糖尿病患者或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更易有颅内动脉病变,这两者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重要发病危险因素。第二部分:颅内动脉血供的DSA研究目的:通过对正常人全脑血管造影的分析,了解正常颅内动脉血供的特点,对各种脑血管变异做初步研究。材料和方法:在排除了血管畸形、动脉瘤、烟雾病、脑肿瘤、CCF等脑内疾病后,对24例正常人的完整全脑DSA资料,进行统计分析。Toshiba INFINX/VC数字血管造影机,患者DSA检查时平卧位,双侧腹股沟区备皮、消毒,铺无菌巾,常规选用Cook公司穿刺三件套(穿刺针、塑料外套管、直头软导丝),腹股沟中点下方2—3指处触及股动脉搏动,局部用利多卡因浸润麻醉,Selender法穿刺股动脉,选5—6F导管鞘经导丝送入股动脉,鞘接生理盐水滴注,5 F H1脑血管造影导管分别行左右颈总动脉造影,双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汤氏位及侧位造影,用量每次6~8 ml,注射流率为4—5 ml/s,压力200PIS,延迟0.5s,图像5F/s。用STATA 7.0版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颈内动脉造影时常见血管分支的显示率(%):眼动脉93.75、脉络膜前动脉91.67、前交通动脉20.83、后交通动脉70.83、大脑前动脉97.92、大脑中动脉100;椎动脉造影时常见血管分支的显示率(%):小脑后下动脉70.83、小脑前下动脉62.5、小脑上动脉72.92、大脑后动脉83.33。所有DSA照片24例共17例完整的Willis环,3例出现前循环A1优势征,阳性率10.42%。4例出现颈内动脉供应同侧后循环,阳性率6.25%;以及6例后循环混合供血,阳性率22.92%。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方法能清晰地观察到各颅内动脉2、3级分支,本组分别统计了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造影时正常颅内血管各主要分支的显示率;分析总结了脑动脉的正常解剖学特征及其变异,基本反映脑底血管实际解剖关系较为复杂;通过调整投照体位可非常逼真的反映血流的动态变化。为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提供参考。本组病人DSA检查结果显示(表3)正常人群中脑血管变异主要有:A1优势征、大脑后动脉供血为颈动脉供血型及混合供血型者这几种,基本反映排除血管性疾病的正常人群的变异情况。对颅内的某些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了解Willis动脉环的解剖变异是最根本的。第三部分:DSA与CTA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中价值的比较目的:对颅内狭窄动脉作形态学分析,比较CTA与DSA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8月期间,30例药物治疗后仍反复中风发作的患者,超声排除颅外动脉狭窄性疾病,疑为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时行DSA和CTA检查,双盲法DSA和CTA诊断有无颅内动脉狭窄、分别发现的颅内动脉狭窄支数、判断狭窄血管的动脉分级是否清楚,了解狭窄远端血管血供情况。采用Siemens 64排螺旋CT。成像的技术条件:螺旋扫描,扫描参数250 mA,120 kV,层厚、层距1.25 mm,扫描视野(FOV)20 cm,进床速度13.75 mm(螺距1.375:1)。对比剂: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碘含量300 mg/ml),70~80 ml,流率3.0~4.0 ml/s。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团注,延迟时间为15~20 s,域值为80 HU,扫描范围从第7颈椎起,采用头架及绑带固定患者头部,防止运动伪影,顺动脉血流方向从足侧至头侧扫描,平扫与增强扫描的位置,层面中心及视野完全保持一致,扫描时嘱患者平静呼吸,避免吞咽活动。扫描所得原始数据以0.625mm层厚、层距重建,并传送到工作站(Siemens CTA workstation)进行图像后处理。图像重建的方法:通过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intensity projection,MIP)的方法从各个角度筛选并显示出有狭窄的动脉。我们应用的Toshiba INFINX/VC数字血管造影机,患者DSA检查时平卧位,双侧腹股沟区备皮、消毒,铺无菌巾,常规选用Cook公司穿刺三件套(穿刺针、塑料外套管、直头软导丝),腹股沟中点下方2—3指处触及股动脉搏动,局部用利多卡因浸润麻醉,Selender法穿刺动脉成功后,选5—6F导管鞘经导丝送入股动脉,鞘接生理盐水滴注,5 F猪尾巴导管接Y阀接滴注排气后。在导丝引导下置于主动脉弓,行主动脉弓造影,了解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的开口部有无血管狭窄或闭塞;然后换成5 F H1脑血管造影导管分别行左右颈总动脉造影,双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汤氏位及侧位造影,用量每次6~8 ml,注射流率为4—5 ml/s,压力200PIS,延迟0.5s,图像5F/s。结果:所有CTA、DSA照片,均盲法由两位高级职称医师共同阅片后作出诊断对经DSA证实狭窄的34条颅内动脉选用最佳重建方法(包括VR、MIP)所得的图像分别诊断。所得结果与DSA作对比。DSA显示30例患者有30例共33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CTA显示有30例34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假阳性数为1,假阴性数为0。结论:CTA能基本反映病变部位,是疾病筛查的较好方法,但需根据病变观察部位选择合适的重建方法,且由于有容积效应等因素,不能准确反映动脉狭窄的程度,而DSA则能准确反映其病变程度,且DSA动脉分级清晰明确,能显示远端及侧支血供情况,为介入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相信依据。

全文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4-5
中文摘要  5-9
英文摘要  9-14
前言  14-17
第一部分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危险因素对比分析  17-21
  一、材料和方法  17
  二、结果  17-18
  三、讨论  18-20
  四、参考文献  20-21
第二部分 颅内动脉血供的DSA研究  21-27
  一、材料和方法  21
  二、结果  21-24
  三、讨论  24-26
  四、参考文献  26-27
第三部分 DSA与CTA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中价值的比较  27-42
  一、材料和方法  27-28
  二、结果  28-34
  三、讨论  34-40
  四、参考文献  40-42
综述  42-48
参考文献  48-51
致谢  51-52

相似论文

  1.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研究与分析,R657.4
  2.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材结构的研究,G807.4
  3. 环境因子对牡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S685.11
  4. 围绝经期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性激素、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R259
  5. 合肥市0-6岁儿童血铅现况调查及低水平铅暴露影响因素分析,R179
  6. 影响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分析(附348例分析),R692
  7. 合肥市手足口病流行状况及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分析,R725.1
  8. 大鼠颅内外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R743.3
  9. 颅内动脉瘤患者死亡原因分析,R743.3
  10. 大连市海港集团职工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及相关因素调查研究,R181.3
  11. 原发性高血压患病风险评估的异质性及Meta分析,R544.1
  12. 青年与老年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的研究,R542.22
  13. 不同级别高血压病住院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R544.1
  14. 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R563.1
  15. 早发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分析,R587.1
  16. 早发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R587.1
  17. MRA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应用的可行性分析,R651.1
  1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预后及预防的探讨,R656
  19. 86例青年脑卒中的DSA分析及病因探讨,R743.3
  20. 大连地区中年人白内障危险因素研究,R776.1
  21. 对有无既往心绞痛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R542.2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神经病学 > 脑血管疾病 >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