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太湖地区稻田甲烷排放模拟的粒度效应研究

作 者: 孙欣
导 师: 潘剑君;史学正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土壤学
关键词: 太湖地区 水稻土 栅格粒度 效应 DNDC模型 CH4排放
分类号: S5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们正给予广泛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导致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持续增长也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所有的温室气体中,CH4对温室效应的贡献仅次于C02,是第二大温室气体。稻田CH4排放是导致大气中CH4浓度不断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采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型来模拟复杂的农业土壤痕量气体的排放过程。在模拟过程中使用栅格数据,将研究区离散化为性质均一的估算单元,有利于提高模拟精度。但在模拟时,过大的栅格单元会概化重要的属性信息,过小的栅格单元会降低模拟效率。因此,在模拟时选择适宜的模拟单元,对利用模型开展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DNDC (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模型,基于太湖地区1:50000土壤数据库转换集成的1km、2km、4km、8km、16km、32km和64km七种栅格粒度数据库,估算了1982-2000年19年间稻田CH4的排放量,研究了模型输入参数—土壤属性数据、单位面积稻田CH4年均排放量和稻田CH4排放总量,在单一栅格粒度和不同栅格粒度下的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输入参数—土壤属性数据,在单一栅格粒度和不同栅格粒度下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在单一栅格粒度下,太湖地区水稻土的土壤质地在太湖以西土壤粘粒含量最低,在太湖以东和东部偏南区域土壤粘粒含量较高,在太湖以北和以南以及上海市境内土壤粘粒含量居中;与土壤质地的空间分异不同,土壤容重在太湖以东土壤容重最低,在研究区的西南部和上海西南部土壤容重较高,在太湖以北、以西、上海东部和浙江省北部土壤容重含量居中;土壤pH值则由内陆往沿海方向逐渐变化,表现为在太湖地区自西向东土壤pH值逐渐增大,研究区北部和浙江省中部的土壤pH值最适宜CH4的产生,上海、江苏省最北部和浙江省北部较适宜CH4的产生,上海沿海的区域以及研究区西南角等抑制CH4的产生;而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异呈现出自东西两端向中偏东部和中部以南区域逐渐增加的趋势,表现为在太湖以东、上海以西和浙江省土壤有机碳的含量较高,在太湖以北和上海市的中北部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居中,在江苏省的西部土壤有机碳的含量较低。在不同栅格粒度下,太湖地区水稻土4种土壤属性的描述统计结果表明,土壤质地、容重和有机碳主要呈现出3种变化趋势;土壤pH值,主要呈现出2种变化趋势。随着栅格粒度从1 km到64 km的逐渐增大,水稻土栅格图斑的土壤特性呈现出不断被概化的趋势。单位面积稻田CH4年均排放量和CH4排放总量,在单一栅格粒度和不同栅格粒度下的变异特征表明:在单一栅格粒度下,从区域尺度来看,单位面积稻田CH4的年均排放量,呈现出由南向北、自西向东逐渐上升的趋势,研究区域的西南地区、太湖偏东地区和西北角地区的单位面积CH4年均排放量较少,中部地区的排放居中,东部和北部地区的排放较高;从不同地形区来看,单位面积稻田CH4的年平均排放量从小到大依次排序为低山丘陵区<低洼圩田区<太湖平原区<冲积平原区;从县域尺度来看,川沙的单位面积CH4年平均排放量最大为204 kg C/(hm2·a)、临安的最小为3 kgC/(hm2-a),有54%的县单位面积CH4年排放量在100~200 kg C/(hm2-a)之间,且这些县多数分布在江苏省和上海市境内,单位面积水稻土CH4的年平均排放量在上海市各县相对较大,在浙江省各县相对较小。在不同栅格粒度下,各栅格粒度的面积误差率,在16 km栅格粒度处有明显的转折点,表现为从1 km到16 km栅格粒度的面积误差率最低为0.09%、最高为2.28%,变幅极小,而在32 km和64 km栅格粒度处的面积误差率则急剧上升,分别为19.93%和42.14%,面积误差很大;从研究区区域尺度来看,水稻土CH4排放总量的尺度转折点也明显出现在16 km栅格粒度处,过大的栅格单元引起的面积误差直接导致从16km到32 km和64 km栅格粒度处的CH4排放总量迅速增加。从县域尺度来看,1 km到16 km 5种栅格粒度下单位面积水稻土CH4的年均排放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有46%的县的单位面积CH4年均排放量在8 km和16 km 2种栅格粒度下与1 km、2km、4 km 3种粒度下模拟结果差异明显。综合考虑空间数据量和模型运算周期,以1:50000土壤数据库为基础,在区域尺度上,16 km栅格粒度是最适宜于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估算的模拟粒度;在县域尺度上,4 km栅格粒度是最适宜于县域单位面积稻田温室气体年排放量估算的模拟粒度。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目录  8-11
第一章 绪论  11-28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2
  第二节 稻田甲烷排放及影响因素  12-16
    1 稻田甲烷排放  12-14
    2 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因素  14-16
  第三节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型  16-25
    1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型  16-17
    2 DNDC模型  17-25
  第四节 不同制图比例尺的粒度效应  25-26
  第五节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6-28
    1 研究目的  26
    2 研究内容  26-27
    3 技术路线  27-28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研究方法  28-39
  第一节 区域概况和行政区划  28-29
  第二节 自然环境状况  29-33
    1 气候  29
    2 地形地貌  29-31
    3 植被  31-32
    4 水文  32
    5 土壤  32-33
  第三节 数据来源  33-35
    1 土壤空间数据  33
    2 土壤属性数据  33-34
    3 气象数据  34-35
    4 农作物种类和农业数据  35
  第四节 研究方法  35-39
    1 土壤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集成方法  35-36
    2 矢量数据转栅格数据的方法  36
    3 DNDC模型参数设置  36
    4 模型验证  36-38
    5 研究所用硬件设备和软件  38-39
第三章 太湖地区1:50000土壤栅格数据库的建立  39-47
  第一节 土壤矢量数据库的建立  39-42
    1 土壤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39-40
    2 土壤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40-41
    3 土壤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的集成  41-42
  第二节 土壤栅格数据库的建立  42-47
    1 矢量数据到栅格数据的转换  42-45
    2 栅格数据的叠加匹配  45-46
    3 模型所需数据的集成  46-47
第四章 模型输入参数的空间分异特征  47-58
  第一节 土壤质地的空间分异特征  47-49
    1 单一栅格粒度的空间分异特征  47-48
    2 不同栅格粒度的空间分异特征  48-49
  第二节 土壤容重的空间分异特征  49-51
    1 单一栅格粒度的空间分异特征  49-51
    2 不同栅格粒度的空间分异特征  51
  第三节 土壤pH值的空间分异特征  51-54
    1 单一栅格粒度的空间分异特征  51-53
    2 不同栅格粒度的空间分异特征  53-54
  第四节 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异特征  54-56
    1 单一栅格粒度的空间分异特征  54-55
    2 不同栅格粒度的空间分异特征  55-56
  本章小结  56-58
第五章 太湖地区稻田甲烷排放模拟的粒度效应  58-68
  第一节 单一栅格粒度单位面积稻田CH_4年排放模拟特征  58-62
    1 区域尺度单位面积稻田CH_4年排放的分布特征  58-60
    2 不同土区单位面积稻田CH_4年平均排放量的分布特征  60-61
    3 县域单位面积稻田CH_4年排放的分布特征  61-62
  第二节 稻田甲烷排放模拟的粒度效应  62-66
    1 七种栅格粒度由小变大的面积误差  62-63
    2 栅格粒度对太湖地区区域稻田CH_4排放总量估算的影响  63-64
    3 栅格粒度对太湖地区县域尺度单位面积稻田CH_4年排放估算的影响  64-66
  第三节 稻田甲烷排放模拟的适宜粒度选择  66-67
  本章小结  67-68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8-79
  第一节 结论  68-69
  第二节 创新点  69
  第三节 不足之处  69-71
    1 模型数据库的动态更新  69-70
    2 更细栅格的模型粒度效应研究  70-71
  参考文献  71-79
致谢  79-80

相似论文

  1. 基于巨磁阻抗效应磁测传感器及地磁匹配算法研究,P318
  2. 煤制液体燃料过程中可弃型催化剂的设计与实验研究,TQ529.1
  3. 钛酸锶钡铁电薄膜的制备及电热效应,TB383.2
  4. 流动与混合过程中不可逆损失的研究,TK12
  5. 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估计,TM341
  6. HID灯整流效应的研究,TM923.32
  7.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8. 大豆疫霉RXLR效应分子靶标的筛选,S435.651
  9. 碳酸根柱撑水滑石的制备及结构重构性能研究,TQ424.2
  10. S-O-R模型的批判和预期效应的研究,B841
  11. 水葫芦对浮游动物群落及部分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分析,X174
  12. 氯氟吡氧乙酸与莱茵衣藻的相互作用,S482.4
  13. 不同类型土壤中镍的生物富集特性及其对蚯蚓的毒性效应,X131.3
  14.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太湖地区水稻土团聚体颗粒组的细菌、真菌多样性研究,S154.3
  15. 太湖地区水稻土有机碳空间表征尺度效应研究,S158
  16. 花前干旱锻炼对花后干旱逆境下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S512.1
  17. 不同轮作制度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S511
  18. 棉花间歇性土壤涝渍的产质效应及其生理基础研究,S562
  19.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红壤双季稻田甲烷与氧化亚氮排放的研究,S511
  20. 江苏省水稻、小麦施肥现状的分析与评价,S511
  21. 小麦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标记定位和效应分析,S512.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