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特征及其形成规律研究

作 者: 朱秋
导 师: 赵连章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政治学理论
关键词: 大学生 价值取向 特征 规律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57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探索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特征规律,有助于研究制定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针对性教育和引导措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对比分析等方法,以长春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几年来教学过程中的访谈,描述了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现状、特征;总结了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在大学阶段形成和发展所具有的一般规律;分析了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对策措施。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现状,本论文通过文献研究认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从发展趋势上看,消极因素呈增长态势;在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上,存在理论认识和实践选择相脱节的问题,表现在理论认识水平很高,现实选择个人利益化;在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关注自己大于关注他人和社会;在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自然资源关系上,生态认识水平较高,而生态道德意识较低,个别大学生生态道德缺失;在诚信标准、社会公德标准上,对群体的诚信道德评价不高,对自己个体的诚信道德认同度却很高,有损公共生活秩序的公德缺失行为还普遍存在;在遵纪守法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上,没有形成对法律公正的普遍认同,也没有内化为稳定的法治人格。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征(以长春大学为例),本论文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注重自我发展,以“自我为中心”,关注自身利益大于关注社会利益,诚信道德标准认识模糊,社会公德标准不高,具有明显功利性倾向和环保意识、法律意识显著增强的基本特征。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不一致,自我评价高是当代大学生缺乏社会磨练的表现。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缺乏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和在道德或法律问题上所掌握的基本标准,以及缺乏独立判断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的明显缺陷。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形成规律,本论文通过对比研究认为:与他人关系价值取向在步入大学校门之前的中学阶段就已经初步形成,而且主流是好的;个人人生价值取向形成具有由崇高的理想逐步向实惠的现实转变的规律;与社会关系价值取向形成具有注重个人利益的消极因素逐渐增长的规律;与自然关系价值取向形成则呈现环保知识逐渐减少、不正确的消费理念逐渐增加的规律;道德行为规范标准形成呈现诚信行为标准不断下降的规律;法律行为规范标准形成则呈现遵纪守法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逐渐弱化的规律。对于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本论文研究认为:社会主流意识影响与非主流意识影响的博弈日益加剧,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形成与发展正是这两种意识影响博弈的结果;有约束环境与相对无约束环境的影响差别明显,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形成与发展与环境约束呈正相关系;知识层面教育与思想道德层面教育不协调,教育方式不当和课程设置不合理是造成大学生“失范”的重要原因。对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对策措施,本论文研究认为:大学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收官”阶段,也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其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由于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漫长过程,大学阶段单靠哪一门课程或哪几门课程,乃至一个专业的全部课程都不可能促成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改造。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大学文化建设层面、人的精神生活层面和人生意义层面等更高、更广的层面上,采取立体交叉式的大格局教育引导措施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本论文提出了培育大学文化,倡导精神生活,实施“三生教育”的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对策措施。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10
引言  10-11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现状  11-17
  (一) 当代大学生个人人生价值取向现状  12
  (二) 当代大学生与他人关系价值取向现状  12-13
  (三) 当代大学生与社会关系价值取向现状  13-14
  (四) 当代大学生与自然关系价值取向现状  14-15
  (五) 当代大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标准现状  15-16
  (六) 当代大学生法律行为规范标准现状  16-17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征及其形成规律——以长春大学为例  17-25
  (一) 当代大学生个人人生价值取向特征及其形成规律  17-18
  (二) 当代大学生与他人关系价值取向特征及其形成规律  18-20
  (三) 当代大学生与社会关系价值取向特征及其形成规律  20-21
  (四) 当代大学生与自然关系价值取向特征及其形成规律  21-22
  (五) 当代大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标准特征及其形成规律  22-23
  (六) 当代大学生法律行为规范标准特征及其形成规律  23-25
三、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形成的主要原因  25-27
  (一) 社会主流意识影响与非主流意识影响的博弈日益加剧  25
  (二) 有约束环境与相对无约束环境的影响差别明显  25
  (三) 知识层面教育与思想道德层面教育不协调  25-27
四、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对策措施  27-32
  (一) 培育大学文化  27-28
  (二) 倡导精神生活  28-30
  (三) 实施“三生教育”  30-32
结语  32-33
参考文献  33-35
附录  35-48
后记  48

相似论文

  1. 基于SVM的高速公路路面浅层病害的自动检测算法研究,U418.6
  2. 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涵化研究,TU241.5
  3. 多厅影院空间架构研究,TU242.2
  4. 钢在建筑中的技术表现力研究,TU-0
  5.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6. 电网电压不平衡时复合型PWM整流器控制策略的研究,TM461
  7. 民国时期北平城市粮食市场区位分布及其等级研究,K291
  8.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9. 高频雷达信号电离层污染及时频分析方法研究,TN958.93
  10. 多重ANN/HMM混合模型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TN912.34
  11. 空间目标ISAR成像仿真及基于ISAR像的目标识别,TN957.52
  12. 基于特征的软构件建模方法及其在VMI管理系统中的应用,TP311.52
  13.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14. 体育动漫影响青少年篮球价值取向原因探究,G841
  15. 高位精养模式日本囊对虾生长及浮游生物演替规律,S968.22
  16. 江蓠为基质的双齿围沙蚕亲体培育及个体早期发育研究,S968.9
  17.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18. 傣族初中生教育需求价值取向研究,G755.5
  19.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20.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