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作 者: 毕亮
导 师: 潘宝明
学 校: 扬州大学
专 业: 旅游管理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资源 保护 开发 扬州
分类号: G1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786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联合国颁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世界各国掀起了一股申报“非遗”热潮,我国政府、学术界以及社会大众层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予都予以了高度重视,相关的科研工作逐年增加。本文以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保护开发为论题,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保护工作的方针,从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角度,正确认识和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相关理论深入研究及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级别、表现形式及旅游资源分类,对各大类典型的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阐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分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以确定开发价值。通过对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提出符合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情况的保护性旅游开发模式。通过提出切实可行的开发及保护模式,形成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系统,从而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全文共分为五章,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前提式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界定的前提下,对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基础上,通过分类对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评价,对其特点、价值进行分析。(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式开发。在解析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矛盾性基础之上,对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分析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难题,提出建立在真实性原则上的保护性旅游开发以及适合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模式,包括博物馆式、前店后作式、街区集中展示式等。(3)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后的巩固式保护。首先客观评价扬州儒商对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贡献,然后从思想、组织、法制、经济、人力和宣传以及申遗角度保证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后续式保护。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6
ABSTRACT  6-7
第一章 绪论  7-1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7-8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8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8-11
  第四节 研究的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点  11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11-16
  第一节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  11-13
    一、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11-12
    二、国外相关文献研究现状  12-13
  第二节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  13-15
    一、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13
    二、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现状  13-15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理论基础  15-16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15
    二、RMP 模式理论  15-16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前提式保护  16-26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  16-17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缘起  16-17
    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  17
    三、物质与非物质的关系  17
  第二节 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调查及评价  17-26
    一、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调查分析  17-18
    二、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  18-20
    三、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简介  20-22
    四、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评价  22-26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式开发  26-35
  第一节 解析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存在的悖论  26-27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与政府发展经济需要的悖论  26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保护与人们向往现代生活的悖论  26-27
    三、保护的原真性与经济或商业利益驱动下开发导致的环境破坏形成的悖论  27
  第二节 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7-29
    一、必要性分析  27-28
    二、可行性分析  28-29
  第三节 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基本现状  29-32
    一、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取得的成果  29-30
    二、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难题  30-32
  第四节 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模式  32-35
    一、保护性旅游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性延续的必然选择  32
    二、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32-35
第五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后的巩固式保护  35-51
  第一节 客观评价扬州儒商对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贡献  35-37
    一、扬州儒商对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经验借鉴  35-37
  第二节 思想保证——观念上必须十分注重古城自身的保护  37-40
    一、处理好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37
    二、形成古城的保护整治的总体的规划  37-38
    三、城区民居“现代化”  38
    四、整治开发历史城区  38-39
    五、整治开发运河两岸  39-40
  第三节 组织保证——体系上必须建立健全“非遗”的保护体系  40-41
    一、发挥政府主导体系作用  40
    二、发挥社区辅助体系作用  40
    三、使古城资源产权不模糊  40-41
  第四节 法制保证——制度上以法明确政府、部门和全民责任  41-42
    一、增强领导的保护“非遗”的法制意识  41
    二、增强相关部门的保护“非遗”的法制意识  41-42
    三、加强对城市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的“非遗”保护法制意识的教育  42
  第五节 经济保证——资金上多渠道地筹措、利用  42-46
    一、加大政府投入  43
    二、强化合理利用  43
    三、狠抓传承创新  43-44
    四、探索文化组合  44-45
    五、注重品牌建设  45-46
  第六节 人力保证——人才上致力于薪火相传  46-47
    一、强化文化传承人的保护  46
    二、不断改善传承人的待遇  46
    三、加大人才培养规模  46
    四、防止人才流失  46
    五、提高自身队伍的素质  46
    六、壮大研究队伍  46-47
  第七节 宣传保证——宣传上多方借力,加大力度  47-49
    一、以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渗透  47-48
    二、抓住一切机会,见缝插针  48
    三、多方借力,加大宣传力度  48-49
  第八节 申遗保证——积极务实地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49-51
    一、扬州园林申请世界遗产有利因素  50
    二、扬州园林申请世界遗产不利条件  50
    三、扬州园林申请世界遗产的努力方向  50-51
第六章 结语和展望  51-52
参考文献  52-56
附录  56-65
评阅人评审意见  65-66
答辩委员会决议  66-67
致谢  67-68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8

相似论文

  1. 汽车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U463.4
  2. 吉林市历史风貌区保护研究,TU984.114
  3. 兴城古城保护研究,TU984.114
  4.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5. HID灯整流效应的研究,TM923.32
  6. 2D人脸模板保护算法研究,TP391.41
  7. 矢量CAD电子图纸保护系统研究,TP391.72
  8. 城市商品住宅开发风险分析与应对研究,F293.35
  9. 利用荆门地区文化资源开发农村初中美术校本教材的实践与探索,G633.955
  10. 基于距离映射码的安全指纹认证研究,TP391.4
  11. 城市历史街区交通问题研究,TU984.191
  12. 芦苇基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Q174.1
  13. 乌贼墨—黄芪合剂缓解化疗副作用研究,R285.5
  14. 珠三角地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智能化系统,TU528
  15. 论我国农民环境权的保护,D922.68
  16. 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旅游行为特征分析,G647
  17. 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人力资本开发与收益分配研究,G812.0
  18. 抗菌型多功能聚酰胺纤维的性能及应用研究,TQ342.1
  19. 酵母抗冻性研究及其在冷冻面团中的应用,TS213.2
  20.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X36
  21. 江苏省降雨侵蚀力研究,S157.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 中国 > 文化专题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