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空间运行机制实证研究

作 者: 付夏莲
导 师: 林彰平
学 校: 广州大学
专 业: 人文地理学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 运行空间 空间运行机制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
分类号: G32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6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90年代初,简·霍普兰德首次提出了战略联盟的概念,这代表着市场竞争方式的正式转变此后,国内外都掀起了研究战略联盟的热潮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不断加大了企业创新需求的同时又限制了企业封闭式创新的发展合作创新逐渐成为了企业组建联盟的最终目的,逐步衍生出了产业创新联盟的概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资本的积累与发展成为了产业创新的根本动力,为了推动知识资本的积累与发展,科技服务业应运而生在经过对制造业方面的技术创新联盟的研究之后,学术界关于产业创新联盟的开始转向其他产业科技服务业作为旨在推动高新科技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它与多个产业间具有产业联动效应本文以科技服务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科技服务业产业联盟的理论,并以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为案例研究了广州市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的空间运行机制全文共分六章:第一二章分别介绍了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的研究背景意义概念界定以及国内外产业创新联盟相关的研究综述,进而明确了研究对象目的方法及思路第三章探讨了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的理论依据基本类型联盟的构成要素以及联盟运行空间形成及特征,为科技服务业联盟的空间运行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第四章在前文的研究基础上,从空间运行动力机制调控机制知识创造和转移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对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空间运行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第五章以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为案例,以访谈调查资料文献资料和统计资料为依据,对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的组建原因构成要素组织结构空间布局特征和运行空间的网络结构的进行探讨,并对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空间运行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联盟在运行中面临的困难与不足第六章为结论,对本文研究内容与观点进行总结,并阐述了本研究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8
第一章 绪论  18-26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8-20
    1.1.1 研究背景  18-19
    1.1.2 研究意义  19-20
  1.2 研究资料评估  20-21
    1.2.1 文献资料  20
    1.2.2 统计资料  20
    1.2.3 调查资料  20-21
  1.3 概念界定  21-23
    1.3.1 科技服务业  21
    1.3.2 产业创新联盟  21-22
    1.3.3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  22-23
  1.4 研究方法和框架  23-26
    1.4.1 研究方法  23-25
    1.4.2 研究框架  25-26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26-34
  2.1 科技服务业创新研究  26-27
  2.2 产业创新联盟研究  27-30
    2.2.1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27-28
    2.2.2 产学研创新联盟  28-29
    2.2.3 知识联盟  29-30
  2.3 产业创新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30-32
    2.3.1 动力机制  30-31
    2.3.2 运行机制  31-32
  2.4 产业创新联盟运行空间研究  32-34
第三章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运行空间的形成及特征  34-46
  3.1 理论基础  34-37
    3.1.1 企业能力理论  34-35
    3.1.2 组织学习理论  35-36
    3.1.3 开放式创新理论  36
    3.1.4 产业创新系统论  36-37
  3.2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的分类及运行模式  37-39
    3.2.1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的分类  37-38
    3.2.2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的运行模式  38-39
  3.3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运行空间分析  39-46
    3.3.1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构成要素  39-40
    3.3.2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运行空间的构成要素  40-42
    3.3.3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运行空间的形成  42-44
    3.3.4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的运行空间的结构特征  44-46
第四章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空间运行机制分析  46-58
  4.1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空间运行动力机制  46-48
    4.1.1 市场竞争引导合作需求  46
    4.1.2 政府直接推动联盟形成与合作的持续性  46-47
    4.1.3 区位优势利好创新资源地理集聚  47
    4.1.4 多层次合作推动产业创新的协同共生  47-48
    4.1.5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空间运行动力机制的形成  48
  4.2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空间运行调控机制  48-51
    4.2.1 政府参与,加速社会资本集聚  48-49
    4.2.2 规范化管理,保证联盟的组织结构刚性  49
    4.2.3 多元化交流,提升组织创新学习能力  49-50
    4.2.4 组建机动性专家组,推动联盟柔性发展  50
    4.2.5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空间运行调控机制的形成  50-51
  4.3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的知识创造和转移机制  51-55
    4.3.1 资研互补,以项目为导促进应用知识的创新  51-52
    4.3.2 共建研究院,推动应用知识与基础知识的协同创新  52
    4.3.3 创建供需资源数据库,促进创新知识源的有效转移  52-53
    4.3.4 供需结合,以项目为载体促进创新成果的有效转移  53-54
    4.3.5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知识创造和转移机制的形成  54-55
  4.4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空间运行的利益分配机制  55-56
  4.5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空间运行机制的形成及障碍因素  56-58
    4.5.1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空间运行机制的形成  56-57
    4.5.2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空间运行机制的障碍因素  57-58
第五章 科技服务业创新联盟空间运行机制的案例实证  58-94
  5.1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的组建原因  58-64
    5.1.1 广州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58-63
    5.1.2 与独联体国家组建联盟的原因  63-64
  5.2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的构成要素及其组织结构  64-66
  5.3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运行空间结构  66-78
    5.3.1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成员的空间布局特征  66-68
    5.3.2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的创新活动点  68-71
    5.3.3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的创新合作关系链  71-73
    5.3.4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的合作创新网络的形成  73-77
    5.3.6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的组织关系网络的形成  77-78
  5.4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空间运行机制  78-91
    5.4.1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空间运行动力机制  78-82
    5.4.2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空间运行调控机制  82-85
    5.4.3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的知识创造和转移机制  85-90
    5.4.5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的利益分配机制  90-91
  5.5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91-94
第六章 结论  94-98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94-95
  6.2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95-96
    6.2.1 研究的创新之处  95
    6.2.2 研究的不足之处  95-96
  6.3 今后努力的方向  96-98
参考文献  98-104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104-106
致谢  106-108
附录  108-114

相似论文

  1. 基于三相四开关逆变器供电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容错运行研究,TM341
  2. 嵌入式环境下指纹增强和匹配算法的研究,TP391.41
  3. 我国科学合作的空间特性及其影响因子研究,G322.1
  4. 学术资本主义与科技政策的相互影响,G322.0
  5. 区域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G322
  6. 辽宁省科技创新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研究,G322.7
  7. 新疆科技人才的培育与发展研究,G322.7
  8. 产学研联盟的形成机理研究,G322
  9. 科技人力资源分布密度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G322;F224
  10. 我国科技报道中媒介的认知构建,G322.2;G212
  11. 产学研合作创新知识共享研究,G322
  12. 产学研合作创新知识管理研究,G322
  13.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产学研联盟风险评估,G322
  14. 基础研究创新平台运行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G322
  15. 浙江省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绩效评估研究,G322.7
  16. 有效提高城郊农村农民科学素养的实现路径研究,G322
  17. 广东科学中心科技影院运营模式优化研究,G322.7
  18. 科技政策的社会形成,G322
  19. 科学精神在当代中国的缺乏与重构,G322.0
  20. 自主创新环境下科技人力资源胜任力模型研究,G322
  21. 新时期我国科普创新研究,G32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科学、科学研究 > 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 > 中国 > 地方科学研究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