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科技人力资源分布密度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
作 者: 汪宝进
导 师: 杜鹏程
学 校: 安徽大学
专 业: 企业管理
关键词: 科技人力资源 分布密度 区域创新能力 相关分析 偏相关分析
分类号: G322;F2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0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创新和科技人力资源的竞争。在2006年1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只有拥有自主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使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只有通过自主科技创新,提高利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手段来解决我国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才能大幅度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和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要加强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科技人力资源,科技人力资源是创新的主体,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杰出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才群体,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大国,都把科技人力资源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大力加强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我国在很早之前就曾提出过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希望通过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来进一步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而科技进步和创新将有力的推动我国更快、更好的发展。从人才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两大战略的关系来看,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依据我国的具体国情,采用图示对比分析和相关实证分析法来探究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并对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分布状况和区域创新能力的分布状况及其两者关系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并介绍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主要基于两大战略背景,即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探究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分布状况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以及科技人力资源分布和区域创新能力的分布状况。鉴此目的,本研究采用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研究方法展开分析。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对有关科技人力资源和区域创新能力的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从中找到了有价值的研究点,为下文展开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文献回顾发现,目前对于科技人力资源分布状况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较少,因而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第三部分内容是研究设计。在这一部分主要是提出一些理论研究前提,并对科技人力资源分布状况的统计指标及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进行了选取,为下文的定量分析奠定基础。科技人力资源分布状况所选取的衡量指标不仅要考虑区域科技人力资源的绝对规模,同时也必须考虑该区域科技人力资源的相对规模。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笔者从区域知识创新能力、区域企业技术创新力、区域创新环境等三个大的方面,构建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第四部分内容是本文的核心。在该部分采用了图示对比分析法、因子定权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和DEA等多种实证分析方法,对科技人力资源分布状况和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客观的衡量与评价,并分析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展开对科技人力资源分布状况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最后对于实证研究的结果做出了一定的解释,使得分析更加完整。第五部分内容主要是针对本文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并就如何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同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第一章 绪论 9-14 一、研究背景 9-10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0-11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1-12 四、可能的创新点 12-14 第二章 文献研究综述 14-23 一、国内外关于科技人力资源的研究现状 14-18 二、国内外关于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现状 18-21 三、科技人力资源与创新能力关系的研究现状 21-23 第三章 研究设计 23-30 一、科技人力资源统计范围与研究假设 23-24 二、科技人力资源分布状况统计指标的选取 24-25 三、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5-30 第四章 实证分析 30-45 一、科技人力资源分布密度的测量 30-32 二、区域创新能力评价 32-36 三、相关性研究 36-40 四、实证解释 40-45 第五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45-49 一、研究结论与对策性建议 45-48 二、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48-49 参考文献 49-53 致谢 53-5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4
|
相似论文
- 烤烟不同香型烟叶质量特点及判别分析,S572
- 陆地棉矮化突变体Ari1327的形态、生理和分子标记研究,S562
- 烤烟连作对土壤理化特性及烟叶品质的影响,S572
- 切花菊品质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及性状遗传分析,S682.11
- H公司人才流失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F272.92
- 离石气温变化及城市化影响初步分析,P467
- 国内冶金行业继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统计分析,F426.32
- 基于DCCA和MF-DCCA的步态信号的分析与研究,TN911.6
- 发动机冷试与加工数据的多元相关性研究与应用,U464
- 河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分析,F224;F425
- 皖江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研究,F249.27;F224
- 雇主品牌对知识型员工忠诚度影响的实证研究,F272.92
- 海洋运输业对浙江省海洋经济的影响力分析,F552.7;F224
- 浙江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与国际竞争力变化研究,F224
- 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单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苗期根系性状分析,S513
- 特大型钢锭凝固过程研究,TG244.3
- 农村师资与基础教育质量关系研究,G525.1
- 区域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F224
- 政府科技资助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F273.1;F224
- 资本深化对FDI影响实证研究,F832.6
- 滇西北高寒山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F127;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