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作 者: 朱海涛
导 师: 熊健
学 校: 安徽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经济管理
关键词: 农业 农业产业化 农民 增收
分类号: F3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举世瞩目。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中,中国的“三农”问题依然严峻,已经成为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政府一直强调要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但是农民的纯收入难于随GDP的增长而增加。一直以来党和政府把“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种背景下,探索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途径,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就成了一种必然的和现实的选择。农业产业化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接轨问题,改变了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的分离状态,延长了传统农业的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农业产业化经营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是一个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偏低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全面分析了安徽省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特点,并总结出目前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安徽省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总的水平比较低下,规模较小,带动力不足,与其他经济发达的省份比较仍存有一定的差距;涉农企业科学技术水平不高;产业链窄而短;市场意识不强;可持续发展意识薄弱。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具体的对策建议:积极创造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外部坏境和条件;加大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挖掘农业增收潜力;突出重点,扶持龙头;完善农业产业化人才队伍培训机制;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提供产业支撑和提高非农就业水平,作为农民增收的着力点;开展“千企联千村”活动,鼓励工商企业入乡村工业园发展;发展农业服务业,拓宽服务领域、革新服务方式;农业产业经济要素配合;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论文绪论部分就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主要内容和创新与不足作说明。第二部分主要对安徽省农民收入增长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安徽省农民收入增长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以及农民增收的意义,探索了农民收入增长的途径。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具体介绍了农业产业化的基础理论、涵义与特征、发展模式、利益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实施农业产业化的意义。第四部分是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的案例分析。第五部分提出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第六部分是结论。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1 绪论  9-15
  1.1 问题的提出  9
  1.2 研究文献综述  9-12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3
    1.3.1 研究目的  12-13
    1.3.2 研究意义  13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4
    1.4.1 研究思路  13
    1.4.2 技术路线  13-14
    1.4.3 研究方法  14
  1.5 研究内容  14
  1.6 可能存在的创新与存在的问题  14-15
    1.6.1 可能存在的创新  14
    1.6.2 可能存在的问题  14-15
2 安徽省农民收入增长的现状分析  15-19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15
    2.1.1 农民概念的界定  15
    2.1.2 农民收入及相关概念  15
  2.2 安徽省农民收入增长现状  15-17
  2.3 安徽省农民收入增长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17
    2.3.1 有利因素  17
    2.3.2 不利因素  17
  2.4 农民增收的意义  17-19
3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  19-31
  3.1 基础理论分析  19-20
    3.1.1 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理论  19
    3.1.2 比较效益理论  19
    3.1.3 区域经济学理论  19
    3.1.4 产业经济学理论  19-20
  3.2 农业产业化的涵义与特征  20-22
    3.2.1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涵义与联系  20-21
    3.2.2 农业家庭承包经营与产业化的互补关系  21
    3.2.3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  21-22
  3.3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  22-24
    3.3.1 龙头企业带动型  22
    3.3.2 主导产业带动型  22-23
    3.3.3 中介组织协调型  23
    3.3.4 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  23-24
  3.4 农业产业化的利益机制  24
  3.5 “十一五”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状况  24-26
  3.6 安徽省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6-29
    3.6.1 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面临的机遇  26-27
    3.6.2 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面临的挑战  27-29
  3.7 实施农业产业化的意义  29-31
4 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的案例分析  31-39
  4.1 颍上县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31-34
    4.1.1 农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31-33
    4.1.2 主要的措施  33
    4.1.3 问题与思考  33-34
  4.2 宿松县春润食品有限公司农业产业化实施及农户增效增收的情况  34-36
  4.3 亳州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及意义  36-39
5 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39-45
  5.1 积极创造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外部坏境和条件  39-40
    5.1.1 加大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39
    5.1.2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39
    5.1.3 大力推进现代销售方式,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39
    5.1.4 产业链与市场的对接  39-40
  5.2 加大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挖掘农业增收潜力  40-41
    5.2.1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发展特色高效农业  40
    5.2.2 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  40
    5.2.3 实行城乡工业联动,结成产业联盟  40-41
  5.3 突出重点、扶持龙头  41
    5.3.1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41
    5.3.2 培育农村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其成为农村市场经营主体  41
  5.4 完善农业产业化人才队伍培训机制  41-42
    5.4.1 培训新型职业农民  41-42
    5.4.2 改革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育大批农村实用人才  42
  5.5 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  42
  5.6 提供产业支撑和提高非农就业水平,作为农民增收的着力点  42
  5.7 开展“千企联千村”活动,鼓励工商企业入乡村工业园发展  42-43
  5.8 发展农业服务业,拓宽服务领域、革新服务方式  43
  5.9 农业产业经济要素配合  43
  5.10 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43-45
6 结论  45-46
参考文献  46-49
致谢  49-50
作者简介  50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50

相似论文

  1. 稻—蛙、瓜—蛙—鱼生态种养及养分平衡的研究,S-0
  2.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3. 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新探,G521
  4. 论我国农民环境权的保护,D922.68
  5. 不同类型稻田非作物生境的节肢动物多样性,S435.112
  6. 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研究,D412.6
  7.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8. 河南境内淮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X52
  9. 宜兴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的费用效益分析,X592
  10. 从国家农民到社会农民的农民人权嬗变,A811
  11. 福建省农业信息化模式发展研究,F320.1
  12.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13.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行使的制度保障研究,D412.6
  14.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D630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民思想教育问题研究,D422.62
  16. 中国政府惠农政策实证研究,D422.6
  17. 淮南市农民增收对策研究,F323.8
  18. 南通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研究与综合评价,X592
  19. 金山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F320.1
  20. 基于GIS的温州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S126
  21.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东南沿海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D422.6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地方农业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