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南岭山区扶贫攻坚对象特征与发展对策研究

作 者: 李文红
导 师: 柏振忠
学 校: 中南民族大学
专 业: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南岭山区 扶贫
分类号: F323.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并颁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指出: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意义重要,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此背景下将扶贫攻坚作为选题的主线,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扶贫是每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用经济学的“短板效应”来分析,如果贫困地区长期不能脱贫,它将成为该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短板。基于此,我国各届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我国的扶贫工作从体制扶贫到大规模开发式扶贫,进入到目前的扶贫攻坚阶段,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根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并且呈现出连片特征,因此对少数民族连片地区进行扶贫攻坚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问题是当前中国必须解决的重大社会经济政治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另一方面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跨越的必然选择。大力加强民族地区扶贫工作是解决中国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能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能力。努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是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本论文选择了南岭山区作为扶贫攻坚对象并结合其地方实际进行发展政策研究。论文一方面以南岭山区广东省少数民族作为考察对象,来探讨南岭山区扶贫攻坚普遍性的规律,阐明国家将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的原因及紧迫性;另一方面通过对广东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实证调研,阐明加强南岭山区扶贫攻坚有利于促进南岭山区经济的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全国人民共同实现小康这一目标的达成,具有深远的意义。论文采用了文献法、资料分析法和调查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在前人研究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南岭山区对象特征,构建南岭山区扶贫攻坚模式的对策建议。论文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贫困的概念、贫困线的确定、扶贫的概念及基本原则是问题研究的基础。贫困,相对于富余、小康而言,既是一个内涵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普通又常见的经济现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国家,贫困的内容和标准也不一样。扶贫是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一系列举措,攻坚则是扶贫者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以及贫困人口逐步走向富裕之路的一种坚定的决心。“反贫困”有三层含义:减少贫困、减缓贫困和消除贫困。这三层含义以递进的方式对反贫困的概念作了不同的诠释。减少贫困突显了扶贫数量上的变化;减缓贫困则是从贫困程度上表达了反贫困的行为过程;消除贫困则反映了反贫困的最终目标。从扶贫的概念看,既突显扶贫的过程又看重扶贫的目标。我国目前的扶贫与前两个概念较为相近,更多的是体现帮助贫困人口逐步摆脱贫困的一种过程,有针对性进行贫困人口的援助。扶贫攻坚的基本原则为: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部门协作,合力推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社会帮扶,共同致富;统筹兼顾,科学发展;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南岭山区贫困状况从农户家庭现状和地区现状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农户家庭现状以传统农业为主,自然资本少,生产自救能力差;思想观念陈旧,人力资本薄弱,家庭劳动力整体素质较差;家庭网络薄弱,社会网络狭窄,社会资本缺乏;物质资本缺乏,抗灾能力差,生存风险大;融资渠道少,融资渠道不畅通,金融资本稀缺。地区贫困现状分析存在自然生态环境脆弱、自然资本贫瘠、土地生产力水平低;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等物质资本不足,抗风险能力低;融资渠道窄,融资资本短缺,组织网络的社会资本薄弱;教育资源贫穷,基础教育薄弱,人力资本匮乏。通过对南岭山区致贫和返贫现状的分析,扶贫攻坚对象具有以下特征:南岭山区存在贫困者的自身条件、家庭背景等多个致贫要素导致南岭山区贫困代际传递性特征;自然条件的恶劣、农民主要收入来源单一化、社会保障系统不完备、经济薄弱导致南岭山区农民贫困脆弱性特征;扶贫政策的临时性、扶贫工程的短期行为、自然灾害的破坏和人口素质低导致反贫成果难以巩固,使得南岭山区呈现贫困的持续性特征。对于南岭山区而言,当地贫困户从根本上难以摆脱贫困,存在着阻碍扶贫攻坚的因素:部分农民思想守旧,缺乏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的意识;扶贫工作急功近利,政策研究的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农村某些发展状况和统计数据隐藏了贫困户的真实性,影响了扶贫攻坚对象的针对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扶贫攻坚带头人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南岭山区扶贫攻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扶贫对象系统内部和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动态的、整体的对扶贫对象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进而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针对贫困脆弱性特征,实施各项惠民工程,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风险防范能力;即针对贫困的代际传递性特征,应发展人力资本;针对贫困的持续性特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扶贫、用科学的手段来消除贫困,从而破解贫困山区的难题;针对贫困连片性特征,制定实行分区域进行指导,整合资源,凝聚连片开发合力的经济协作和功能互补的空间发展战略。

全文目录


摘要  7-10
Abstract  10-13
第一章 绪论  13-23
  一、 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3-14
  二、 研究的意义及方法  14-16
    (一) 研究意义  14-15
    (二) 研究方法  15-16
  三、 国内外文献综述  16-20
    (一) 国内文献综述  16-19
    (二) 国外文献综述  19-20
  四、 本文涉及的基本概念  20-22
    (一) 贫困和贫困线标准  20-21
    (二) 扶贫及扶贫攻坚原则  21-22
  五、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22-23
第二章 南岭山区贫困现状分析  23-32
  一、 农户贫困现状分析  23-27
    (一) 以传统农业为主,生产自救能力差  23
    (二) 思想观念陈旧,家庭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  23-24
    (三) 家庭网络薄弱,社会网络狭窄  24-25
    (四) 抗灾能力不强,生存风险较大  25-26
    (五) 融资渠道不畅,金融资本稀缺  26-27
  二、 地区贫困现状分析  27-32
    (一) 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力水平低  27-28
    (二) 地理位置偏僻,发展基础特别薄弱  28-29
    (三) 融资资本短缺,组织网络供给不足  29-30
    (四) 教育资源短缺,人力资本匮乏  30-32
第三章 南岭山区扶贫攻坚对象特征分析  32-39
  一、 多个致贫的要素导致了南岭山区贫困对象具有代际传递性特征  32-33
  二、 自然条件的恶劣和配套系统的不完善导致南岭山区贫困对象的脆弱性特征  33-36
  三、 扶贫措施的短期行为和自然灾害的破坏造成南岭山区贫困对象呈现持续性特征  36-37
  四、 南岭山区地理区域的整体联动形成了南岭山区贫困对象连片性特征  37-39
第四章 南岭山区扶贫攻坚面临的问题分析  39-44
  一、 南岭山区部分农户思想封闭守旧,严重缺乏自我发展意识  39-40
  二、 农村状况和统计数据隐藏贫困户的真实性,极大地影响扶贫攻坚的针对性  40-41
  三、部分地方扶贫工作急功近利,难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41-42
  四、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没有调动扶贫攻坚带头人的积极性  42-44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44-58
  一、 基本研究结论  44-46
  二、 主要对策建议  46-57
    (一) 实施惠民政策,夯实贫困山区发展基石  46-48
    (二)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贫困山区人力资本  48-50
    (三) 树立长远眼光,破解贫困山区落后难题  50-54
    (四) 推动连片开发,实施空间协作发展战略  54-57
  三、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57-58
注释  58-62
参考文献  62-64
致谢  64-65
附录 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5

相似论文

  1.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64
  2. 贫困移民扶持开发对策研究,F323.8
  3. 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研究,D630
  4. 民族地区突发性群体事件与政府危机管理研究,D630
  5. 西部循环经济区建设的社会学研究,F127;C912.82
  6. 内蒙古包头市社会扶贫工作研究,F327
  7.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行为研究,G127
  8. 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重难点与对策分析,F327;D422.6
  9. 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民族地区乡镇公务员素质研究,D630.3
  10. 需求导向型的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D422.6
  11. 民族地区实现财政均衡的法律对策研究,F812.7
  12. 民族地区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C912.82
  13.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G522.3
  14. 技术进步与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发展,F327
  15. 人力资源开发与民族地区工业发展,F272.92
  16.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D432.62
  17. 经济发展背景下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G78
  18. 甘肃省临夏自治州康乐县新治街小学女童义务教育调查研究,G629.2
  19. 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研究,F299.2
  20.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研究,TU982.29
  21. 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治理研究,D422.6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 农业收入与分配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