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演进逻辑研究
作 者: 闫芳
导 师: 唐兴霖
学 校: 上海交通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演进动因 演进模式 演变规律 组织体系
分类号: F321.4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51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农业组织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个体农户,到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再到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双层经营”的家庭承包制,农业组织结构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中国农业组织结构的变迁不仅与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也隐含着中国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的制度选择。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农村家庭承包制的确立,中国农村经济开始了市场化的进程,同时也启动了农村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作为农村经济最主要的微观经济主体——农户,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的被卷进了现代市场体系,他们的生产、生活与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农民和农村经济不仅受到了国内市场的强烈影响,而且还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强烈影响。一方面,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的组织结构在农业生产环节的效率完全释放之后,在经营环节方面的消极作用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与市场体系中农户分散性相对应的是政治体系中利益表达的分散性和治理结构的残缺性。在“乡政村治”模式下,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的组织结构无法获取高效的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也无力承担大型公共设施的供给。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整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也就是“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然而国家无法与近2亿个农户直接进行对接,必须要寻找新的组织结构来降低国家政策成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开始重新关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这一重要的组织制度资源。然而,现阶段由农民自发和政府推动建立的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历史上的合作组织都有着本质的差别,它的产生、发展有着特殊的制度环境,它的演变方向也直接影响着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革以及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因此,本研究以社会转型期为分析背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治理理论等理论为分析工具,沿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什么演变——怎么演变——演变的方向”这一逻辑线索,探讨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演进规律。论文共分为8个章节。第一章“导论”,主要阐释本研究的背景和目的,以此揭示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并通过梳理国内外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现状,来阐释本研究视角的独特性;进而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思路与框架。第二章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和合作经济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对两种理论在制度变迁的分析方法、动力源泉以及变迁方式方面的迥异进行了详细阐述。第三章主要对1949年以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历史轨迹进行了详细的梳理。第四章分别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揭示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变迁的动因,并通过对两种解释逻辑的比较分析,深刻剖析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和变迁主体问题。第五章在总结分析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演进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健康发展的有效方式。第六章重点介绍了发达国家几种重要类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起源、运行机制、类型以及与政府的关系等,从而归纳出当前国际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某些共同趋势,以此总结出指导我国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几点启示性经验。在以上几章的基础上,第七章形成了对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演变规律的总体性判断。第八章进一步归纳总结本文研究的重要结论,并提出推进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最后在检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本文的创新点有三。第一,在研究视角方面。本论文对新时期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什么演变——怎么演变——演变方向”进行了深入研究,突破了以往局限于组织内部制度安排变迁的研究视角,形成了对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演进逻辑研究的清晰脉络。第二,在理论工具方面。本研究打破固有的学术边界,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两种不同理论视角的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分析,深刻揭示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变迁的逻辑轨迹,并将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引入研究之中,从而增强了对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演进逻辑研究的解释力。第三,在研究成果上。在回答本文研究问题的基础之上,对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的构建、传统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也做了详细阐述,为推进合作经济组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3 1 导论 13-38 1.1 问题的提出 13-16 1.2 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16-17 1.2.1 理论意义 16 1.2.2 实践意义 16-17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7-23 1.3.1 合作社与农业合作社 17-18 1.3.2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18-23 1.4 既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的梳理 23-34 1.4.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23-27 1.4.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27-33 1.4.3 简评 33-34 1.5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34-38 1.5.1 论文的研究方法 34-35 1.5.2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35-38 2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演进研究的理论基础 38-56 2.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 38-40 2.2 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 40-46 2.3 两种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 46-48 2.4 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 48-56 3 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演进的历史轨迹 56-78 3.1 历史的遗产:1949~1978 年国家实施的合作化与集体化 56-63 3.1.1 农业生产合作组织的演变 56-60 3.1.2 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的演变 60-63 3.2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变迁 63-78 3.2.1 农村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的演变 64-69 3.2.2 农村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发展 69-74 3.2.3 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变迁 74-78 4 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变迁的动因解析 78-103 4.1 “小农经济”变革的内在需求 78-92 4.1.1 “现代小农”:生产关系的进步还是倒退 78-86 4.1.2 “小农”与合作经济组织:替代还是互补 86-92 4.2 相关利益主体获取“潜在利润”的需要 92-97 4.2.1 决策者的价值偏好 92-95 4.2.2 农民改善利益受损地位的迫切要求 95-97 4.3 两种解释逻辑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97-103 4.3.1 变迁动力:生产关系还是相关者的利益驱动 97-99 4.3.2 变迁主体:农民还是政府 99-101 4.3.3 启示 101-103 5 新时期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演进方式的解析 103-127 5.1 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演进的特征 103-109 5.1.1 行政推动在制度变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03-105 5.1.2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比较明显 105-107 5.1.3 合作经济组织形式日益多元化 107-109 5.2 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演进的新趋势 109-123 5.2.1 “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逐渐凸显 109-111 5.2.2 传统合作经济组织引领合作制度变迁 111-121 5.2.3 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 121-123 5.2.4 由协会型的松散团体逐步向企业型经营实体提升 123 5.3 农民、市场、政府的在组织演进中的互动博弈 123-127 6 发达国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经验及启示 127-151 6.1 国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几种模式 127-142 6.1.1 美国农合模式 127-131 6.1.2 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农合模式 131-137 6.1.3 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农合模式 137-142 6.2 国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演变的总体趋势 142-145 6.2.1 专业性合作社与综合性合作社并存 142-143 6.2.2 合作社逐步向企业化方向演变 143 6.2.3 合作社集中过程加速,逐步走上集团化 143-144 6.2.4 政府与合作社的关系日益密切 144-145 6.3 经验与启示 145-151 6.3.1 组织发展模式由本国具体国情所决定 146-147 6.3.2 完善的组织体系是保证组织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 147 6.3.3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的前提 147-148 6.3.4 政府的支持和推动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保障 148-151 7 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演变规律的梳理 151-184 7.1 组织演进与生产关系变革密切相关 151-159 7.1.1 合作经济推动农村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151-154 7.1.2 合作经济推动新型联结机制的形成 154-156 7.1.3 合作经济加速新型分配关系的建立 156-159 7.2 从分散走向联合与合作 159-171 7.2.1 合作与联合的必然性 159-161 7.2.2 合作与联合的价值取向 161-163 7.2.3 合作与联合的组织结构体系 163-167 7.2.4 合作与联合的组织监管体系 167-171 7.3 从经济合作拓展到社会公共领域的合作 171-184 7.3.1 基于治理理论视角的分析 171-173 7.3.2 基于中国农村治理主体结构现状的分析 173-178 7.3.3 基于合作经济组织制度绩效的分析 178-184 8 总结与展望 184-192 8.1 基本结论 184-187 8.2 政策建议 187-190 8.3 研究展望 190-192 参考文献 192-204 致谢 204-206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206-207
|
相似论文
- 四川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G434
- 城乡成人教育“元结构”组织体系构建研究,G720
- 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F321.42
- 甘蔗糖业创新平台的合理构造研究,F426.82
- 半导体产业创新网络国际化演进研究,F426.6
- 基于生态水文相互作用的流域水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价,X826
- 双台子河口湿地生态水文模拟与调控,X37
- 基于多雇主特征的城市建筑综合体规划策略研究,TU984.113
-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研究,TU984
- 古文字中“囗”形多义性研究,H121
- 论税务文化建设,F812.42
- 兖州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体系改革与推广方法创新研究,F323.3
- 松辽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分析,TV213.4
- 我国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组织体系研究,R395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继发低氧血症证候规律及发病机制的临床研究,R259
- 有关历代主要字词典所收颜色词的系统研究,H16
- 论媒介技术的本质与历史演变特征,G206
- 精益生产方式下组织体系研究,F273
- 飞航导弹武器军地一体化售后服务组织体系设计研究,F426.48
- 大河纸业集团营销组织体系及品牌管理整合方案研究,F426.83
- 乙型病毒性肝炎继发低氧血症证候规律及相关指标的临床研究,R259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 > 农业合作形式 > 经济联合体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