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华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线虫和螨的影响

作 者: 陈铮
导 师: 刘大林;邓波
学 校: 扬州大学
专 业: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利用方式 线虫 
分类号: S15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开展华北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中土壤线虫类的基础研究,初步了解该地区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线虫类群多样性和螨类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将线虫和螨类群落特征作为生态指示因子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对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生态健康进行了评估。结果如下:苜蓿地、玉米地、羊草地和围封草地等四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线虫数量、线虫属数、螨类数量均为围封草地﹥羊草地﹥苜蓿地﹥玉米地;线虫数量、螨类数量在植物生长季内总体上持续增多;围封草地和羊草地线虫数量、螨类数量随土层加深显著减少,线虫和螨表聚性显著;苜蓿地、玉米地线虫和螨无表聚现象。四种土地利用方式共捕获土壤线虫60138条,个体密度平均606条/100g干土,分别隶属于线虫动物门2纲7目24科49属,其中,优势类群为拟盘旋属Pararotylenchus和螺旋属Helicotylenchus,常见类群共l7属,稀有类群共30属。苜蓿样地捕获土壤线虫32属8155条,拟丽突属Arcobeloides、杰纳属Nagelus、螺旋Helicotylenchus和拟盘旋属Pararotylenchus为优势类群。玉米地捕获土壤线虫30属5696条,丽突属Acrobeles和真矮化Tylenchorhynchus为优势类群。羊草样地捕获土壤线虫39属14316条,螺旋Helicotylenchus和拟盘旋Pararotylenchus为优势类群。围封草地样地捕获土壤线虫40属31971条,螺旋Helicotylenchus和垫刃属Tylenchus为优势类群。四种利用方式下土壤线虫各群落功能类群百分比均为植物寄生类线虫>食细菌类线虫>捕食/杂食类线虫>食真菌类线虫;标志土壤健康的WI指数玉米地﹤羊草地﹤苜蓿地﹤围封草地,其中玉米地WI均值小于0.4,围封草地WI均值接近1。四种利用方式下,围封草地线虫群落生物多样性最高且季节变化较稳定,羊草地和苜蓿地线虫生物多样性较高,而连作玉米地的生物多样性较低且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四种利用方式土壤理化性质有较大差异,围封草地土壤质量较好,羊草地次之,玉米地和苜蓿地土壤质量较差;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线虫和螨类有显著影响,线虫、螨类的多少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有效磷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综上所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线虫和螨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线虫和螨对不同利用方式有不同的响应;围栏封育和退耕还草可以明显提高土壤动物数量和群落多样性,有效改善土壤质量,有益于土壤健康;连作玉米对土壤健康不利。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9
第一章 文献综述  9-20
  1.1 线虫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9-15
    1.1.1 线虫的生物多样性  9
    1.1.2 线虫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9-10
      1.1.2.1 线虫在食物网中的作用  9
      1.1.2.2 线虫对养分循环的作用  9-10
      1.1.2.3 线虫生态健康指示作用  10
    1.1.3 线虫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  10-13
      1.1.3.1 农业生态系统的土壤线虫  10-11
      1.1.3.2 草地生态系统的土壤线虫  11-12
      1.1.3.3 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线虫  12
      1.1.3.4 林地生态系统的土壤线虫  12-13
      1.1.3.5 其它生态系统的土壤线虫  13
    1.1.4 线虫作为土壤健康指示生物的应用  13-15
      1.1.4.1 线虫对农业生态系统土壤的指示  13-14
      1.1.4.2 线虫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的指示  14
      1.1.4.3 线虫对林业生态系统土壤的指示  14
      1.1.4.4 线虫对其他生态系统土壤的指示  14-15
    1.1.5 土壤线虫群落研究现状及展望  15
  1.2 类研究概况及其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5-19
    1.2.1 土壤螨类的特点  15-16
    1.2.2 土壤螨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6
    1.2.3 不同环境下土壤螨类分布研究  16-17
    1.2.4 土壤螨类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17-18
    1.2.5 土壤螨类研究进程与展望  18-19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9-20
第二章 试验方法  20-23
  2.1 研究内容  20
  2.2 试验地点概况  20
  2.3 样地设置  20
  2.4 取样时间和方法  20
  2.5 线虫的分离计数与鉴定  20-21
  2.6 螨的分离与计数  21
  2.7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21
  2.8 线虫群落指数的计算  21-22
  2.9 数据处理  22-23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23-39
  3.1 不同利用方式下线虫群落分布特征  23-34
    3.1.1 不同利用方式下线虫水平分布特征  23-24
    3.1.2 不同利用方式下线虫垂直分布特征  24-27
    3.1.3 不同利用方式下线虫群落组成  27-31
    3.1.4 土壤线虫群落功能类群特征  31-34
  3.2 不同利用方式下螨分布特征  34-36
    3.2.1 不同利用方式下螨水平分布特征  34-35
    3.2.2 不同利用方式下螨垂直分布特征  35-36
  3.3 土壤线虫、螨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36-39
    3.3.1 土壤理化性质  36-37
    3.3.2 土壤线虫、螨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37-39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39-45
  4.1 线虫时空分布特征讨论  39-40
  4.2 线虫功能类群分布特征讨论  40-41
  4.3 线虫群落多样性分布特征讨论  41-42
  4.4 螨时空分布特征讨论  42-43
  4.5 土壤线虫、螨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讨论  43
  4.6 主要结论  43-45
参考文献  45-51
致谢  51-52
作者简介  52

相似论文

  1. 奉化市溪口风景区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S763.3
  2. 二斑叶螨体内噬菌体WO、Wolbachia和寄主三者关系的研究,S433.7
  3. 根结线虫生防菌的筛选及其生物有机肥研制,S476.1
  4. 基于线虫群落分析的转Bt水稻土壤生态风险评价,S154.1
  5. 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原鉴定和RAPD分析,S435.121
  6. 豫西、豫北及冀南地区4个禾谷孢囊线虫群体种类和致病型鉴定及品种抗性研究,S435.121
  7. 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生物防治及其生态有机药肥研制,S436.421
  8.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调查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S435.121
  9. 鲁豫皖交界地区四个CCN群体种类和致病型鉴定及品种对淮阳群体的抗性评价,S435.121
  10. 蓖麻提取物和淡紫拟青霉对南方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作用研究,S482.51
  11. 黄瓜渐渗系抗南方根结线虫病遗传规律及分子标记研究,S436.421
  12. 内共生菌Wolbachia对中国二斑叶螨自然种群线粒体DNA多样性及其进化的影响,S433.7
  13. 黄淮麦区禾谷孢囊线虫ITS分子特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S435.121
  14. 大豆孢囊线虫扩展蛋白基因expansin的克隆和分析及大豆种质资源的抗性鉴定,S565.1
  15. 甘肃桃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抗南方根结线虫的分子标记,S662.1
  16. 捻转血矛线虫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克隆、表达、酶活性分析及重组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测定,S852.7
  17.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鉴定及其化学防治研究,S435.121
  18. 细菌发酵液诱导大豆抗寒及抗病性研究,S435.651
  19. 具杀线虫活性植物内生细菌和根际放线菌的筛选及防效研究,S476
  20. 花卉害虫二斑叶螨对大型真菌的毒性反应,S476
  21. 线虫对土壤CO2、CH4、N2O排放/吸收的影响,X17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