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陆地C_3、C_4草本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研究

作 者: 李嘉竹
导 师: 刘贤赵;王国安
学 校: 鲁东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植物稳定碳同位素 温度 控温实验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 响应机制
分类号: Q94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37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植物稳定碳同位素13C)的研究能够为提取可靠的古环境与古生态信息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具有“将古论今”的重要意义。然而在“温室效应”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植物δ13C与温度的关系研究还很不足,仅有的报道所得的结果不尽相同,且对于这些结论,众学者都未能给出合理、充分的解释。因而,植物碳同位素温度系数的大小目前仍没有达成共识,温度的作用机理尚未清晰,温度效应仍是当前环境因子与植物稳定碳同位素关系研究中颇具争议的热点问题。基于此,本研究采取人工控制实验与野外样品采集相结合的方法,设置了五个温度处理对四种C3草本植物和三种C4草本植物进行人工控温栽培,同时,在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由东向西沿400 mm等降水量线进行植物样品的采集,以借助天然温度梯度,较为系统地探讨C3、C4草本植物碳同位素的组成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趋势,并尝试从植物生理、营养元素含量等角度对温度对植物δ13C的作用机理进行阐释,目的是确定植物δ13C的温度系数和揭示植物δ13C对温度的响应机制,以期进一步揭示现代植物δ13C对气候参数的响应,并为碳同位素在古气候和古生态研究中的定量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室内实验中,四种C3植物和三种C4植物的δ13C值分布范围分别为-28.31‰-32.32‰和-14.39‰-18.27‰。野外所采集的C3、C4植物样品的δ13C值分布在-24.32‰-32.76‰范围和-10.50‰-15.58‰范围,均在前人所得取值范围之内。C3、C4植物δ13C取值范围无重合,从而验证了光合途径是影响植物碳同位素组成的最根本因素。但将室内试验所得取值范围与野外样品分析结果相比,C3植物δ13C的取值范围较窄,C4植物的δ13C取值则相对偏负,这可能与试验中植物种的选择和所研究植物种的数量有关。2、室内试验结果显示, C3、C4植物总体δ13C均随温度的升高而有微弱变轻趋势,变化系数分别为-0.017‰/℃和-0.036‰/℃,但单个植物种δ13C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尽一致;野外样品分析结果中,C3植物δ13C与温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δ13C随温度变化明显,温度系数达0.11‰/℃,但C4植物δ13C与温度无相关性。3、室内试验中,对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比值(ci/ca)的变化,C3植物的碳同位素组成有较敏感的响应,而C4植物δ13C的变化则相对较弱,表明ci/ca是影响C3植物碳同位素分馏的最关键因素,而对于C4植物,除ci/ca外,其同位素分馏还受到φ值(C4光合过程中,在鞘细胞内C4二羧酸释放的部分CO2因未被Rubisco羧化而又泄露返回至叶肉细胞中,这部分CO2所占整个C4二羧酸释放的CO2的比例)的影响; C3、C4植物δ13C均具有与SLA(Specific Leaf Area,比叶面积)成反比的总体趋势。4、根据野外样品的分析结果,植物叶片SLA与温度之间无相关性,表明SLA不是影响植物δ13C随温度变化的原因;虽然各样点间土壤N含量具有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趋势,但C3、C4植物总体叶片N含量与温度无相关性,这可能是由于低温降低了土壤N的可利用性;对三种C3植物种和两种C4植物种的基于叶片面积的N含量(Narea)和基于叶片干重的N含量(Nmas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Narea和Nmass具有增大和无明显变化等不同模式,这与植物叶片厚度未随温度显著变化有关,也可能与研究区的年均温度范围及植物种的差异有关;植物种δ13C与叶片N含量的关系也表现出随之增大或无明显变化等不同模式,这表明在应用植物叶片N含量与δ13C值之间的关系时,需同时考虑植物叶片N含量及其光合N利用效率。5、分析野外研究区植物样品碳同位素组成与海拔、经度、纬度等地理空间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现C3植物δ13C值与海拔高度显著正相关,变化速率为1.3‰/km,与经度、纬度显著负相关,经、纬度每增高1度,C3植物δ13C值分别偏负0.11‰和0.097‰,温度是研究区影响植物δ13C随地理变量变化的关键因素。C4植物δ13C值与三个地理变量之间则均未表现线性关系。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钛酸锶钡铁电薄膜的制备及电热效应,TB383.2
  2. 基于温度变化的润滑脂对接触疲劳寿命影响的研究,TH117.22
  3. 基于CCD图像传感器的温度测量技术研究,TH811
  4. 基于多光谱法的爆炸火焰测温系统的研制,TH811
  5. 光纤陀螺温度漂移建模与补偿,V241.5
  6. 碾压混凝土拱坝温度应力仿真分析与分缝设计研究,TV642.2
  7. 混凝土高拱坝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坝肩稳定分析研究,TV642.4
  8. 喷管羽流温度场测量系统的研制,V434
  9.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内流动过程数值分析,TM911.4
  10. IGCC系统高温合成气中碱金属凝结特性的试验研究,TM611.3
  11. 交联电缆生产线电控系统的研制,TP273.5
  12. 半导体激光器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TP273
  13. 高性能恒温晶体振荡器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TN752
  14. 携带WSSV凡纳滨对虾的养殖和环境因子胁迫的研究,S945
  15. 江蓠为基质的双齿围沙蚕亲体培育及个体早期发育研究,S968.9
  16. 堆石混凝土综合性能试验与温度应力研究,TU528
  17. 远海梭子蟹及其软壳蟹、抱卵蟹的保存与运输研究,S968.252
  18. 光照强度、温度和总氮浓度对三种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Q945
  19. 电极和电解质对H2O2开路电位的影响研究,TM911.4
  20. 二斑叶螨体内噬菌体WO、Wolbachia和寄主三者关系的研究,S433.7
  21. 罗非鱼死鱼厌氧发酵处理技术研究,TS254.4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植物学 > 植物生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