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下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

作 者: 柯生武
导 师: 雷敏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数量经济学
关键词: 新兴古典经济学 超边际分析 专业化和分工 货币内生 货币交易效率 Iogistic模型
分类号: F83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0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尝试从一个新视角去研究货币国际化问题,以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为理论基础,使用超边际分析从货币交易效率(即货币交换媒介职能)的视角去分析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本文首先构建以专业化和分工为基础的内生货币制度模型,然后引入货币之间存在兑换成本,对货币模型进行改进,深化和拓展成文利的基于分工和专业化的货币内生模型,得出货币交易效率与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关系,最后构建货币交易效率测算体系,并运用计量方法,对货币交易效率与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理论关系,以及货币交易效率度量体系的合理性进行实证检验,同时从货币交易效率及其度量指标层面,将人民币与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作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1.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货币国际化是一个国家的主权货币在国际贸易中被国际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广泛接受和使用(Kenen,1983:Mundell,2002)。在世界经济领域中,货币国际化问题一直是个热点话题,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由于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资本国际流通规模拓展速度和资本流通速度在全球范围内的得到极大的提高。由此而引发的国际范围内货币金融危机不断冲击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导致国际金融格局的变动,因此学者们从多个视角对国际货币的定义、基本职能、货币国际化的成本收益、条件与路径等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kenen,1983;Hartmann,1988;Matsuyama,Kiyotki和Matsui,1993;、Bayoumi和Eichengreen,1994; Rey,2001; Mundell,2002; Chinn和Franke,2005)。形成了多个理论,如最优货币区理论(Mundell,1960; Mckinnon,1969)、从货币服务角度考虑的货币服务生产函数理论(Miles,1978)、从货币需求角度考虑的货币需求资产组合理论(King,1978)和货币需求边际效用理论(Bordo和Chondhri,1982)以及货币的预防需求理论(Poloz,1986)等等著名的货币理论。这些货币理论分别从货币服务、货币需求等不同角度研究了货币国际化的形成机制、发展程度和后期效应等问题。就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而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实力的增强,以及对外金融管制的逐步自由化,人民币在全球经济体和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在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实现,不但能够使我国在国际铸币税收益中分一杯羹,同时还可以改善与他国经济贸易关系、维护国内金融市场稳定、缓解国内巨大外汇储备压力、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增长。同时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向多元化的格局发展,对国际当前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以及2005年以来我国面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迫切要求对货币国际化的内涵、规律、作用机制有深刻的把握的同时,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进行深入设计。基于此进行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能够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提供更为切实可行的决策依据,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2.研究目的通过研究,文章拟解决以下几点问题:1.货币是如何从模型中内生产生的?货币产生条件是什么?2.从分工和专业化视角来看,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其交易效率(即人民币从交易媒介只职能)需满足什么样的条件?3.建立什么样的指标体系去度量货币的交易效率?4.如何验证分工和专业化视角下推导出的货币交易效率与货币国际化之间的关系?如何验证所选取度量交易效率的指标体系的合理性?5.人民币与美元、欧元等现有世界货币相比在指标体系上有哪些不足?6.针对不同指标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不同影响力,国家政策是否该有不同偏重点,以便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3.研究内容、方法与主要结论论文包括理论和实证研究两部分,其中理论研究是本文的核心研究部分,主要从如下两点展开:(1)内生货币分析。以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中成文利的一个简单货币模型入手,基于专业化和分工视角,使用超边际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得出在一个足够长的迂回生产链条中,足够高的专业化和分工水平是货币出现的必要条件,随着制度环境的改善使得货币或货币代用品的交易成都系数降低,则纸币就会出现,且完全分工就成为一般均衡。(2)货币交易效率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分析。通过引入货币之间兑换成本,对基于分工和专业化的货币模型的改进,使得模型更加贴近现实,深化和拓展成文利的货币内生模型。最后分别从有中国参与和没有参与两种国际贸易形式上得出人民币交易效率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的理论分析,通过对货币内生模型及其改进后模型的理论分析,本文得出以下四个命题:命题1:对于交易效率与专业化经济程度足够高、中等水平和非常低这三种情况,均衡分别是完全分工、部分分工和自给自足。命题2:当均衡是完全分工时,如果有一个可强制推行的信贷系统,则纸币将充当交换媒介;否则商品货币将充当交换媒介。命题3:当国家之间的货币交易效率非常低时,国际贸易大多会以物物交换的形式发生,且这种物物交换一般都发生在邻国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货币兑换会很少。只有当货币之间的交易效率达到某一水平后,国际之间的货币流通才会发生,并且随着交易效率的不断提高,货币流通随之提高。命题4:人民币交易效率(k0)满足:k0>k1,k0>k2,k0>k3和k02>k1k2, k02>k2k3,k02>k1k3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其中的k0是指人民与他国货币之间的交易效率水平,k1、k2、k3是xm、 ym、zm三种货币之间的交易效率。条件k1>k1,k0>k2,k0>k3的含义是在有中国参与的国际贸易中,当人民币交易效率较高时,贸易就会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k02>k1k2,,k02>k2k3,k02>k1k3的含义是在没有中国参与的国际贸易中,当人民币的交易效率较高时,贸易会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本文实证部分的主要目的是对基于专业化和分工的理论推导的实证检验:通过构建logistic二元分类模型,对货币交易效率与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理论关系,以及货币交易效率度量体系的合理性进行实证检验。最后从货币交易效率及其度量指标体系层面,将人民币与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作对比分析,得出人民币国际化需做出以下四点努力:(1)持续提高国家经济实力,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稳定的政治格局是一个国家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而健康稳定的经济环境又是货币国际化的基础要求,因此只有保证政治格局稳定的前提下,人民币才具有国际化的可能性。(2)健全金融体系,提升宏观金融调控能力。人民币国际化之后,人民币必然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经济动荡等负面因素的经济冲击,为了及时减轻或消除这些冲击对人民币的影响,国家当局就必须具备强有力的宏观金融调控和监管能力。因此一个健全的金融体系以及具备较高的宏观金融调控和监管能力是人民币国际化强有力保障。(3)完善金融市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一国或地区货币国际化与否的一个关键要素是一国的金融市场完善程度。建立完善交易、等级和结算的金融市场体系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道路提供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4)保持国际储备水平稳定,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范围为了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就要能满足在国际贸易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的货币兑换需求,充足的国际储备水平,尤其是外汇储备水平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可靠保障,同时可以提升持有人民币的个人或机构对人民币的信心。4.研究特色本文使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对货币模型进行分析方法,从货币的交易成本、交易政策等方面去研究人民币国际化,从理论上去论证人民币国际化所必须具备的国内金融、市场、政策偏向等因素,研究特色有以下三点:(1)将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应用于货币国际化的分析中,构建以专业化和分工为基础的内生货币制度模型(3.1节),摒弃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个人的专业化水平不是内生的假定,使用超边际一般均衡分析探讨货币的起源以及国际货币出现的条件(3.2节)。(2)基于专业化和分工视角,引入货币之间兑换成本,对成文利的基于分工和专业化的货币模型的改进,使得模型更加贴近现实,并使用改进后的成文利的货币内生模型(3.3节),去探讨货币发展及交易的内在规律。从货币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职能——交换媒介职能,去层面探讨货币国际化理论和思想(3.4节、3.5节),分析人民币交易效率与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关系(货币交易效率也就是货币行使其交换媒介职能的难易程度)。(3)建立货币交易效率的测算体系(第4章),计量方法验证货币国际化理论和思想的推导并检验货币交易效率测算体系的合理性(5.3节)。最后结合基于专业化和分工视角的货币国际化理论与思想,初步探讨了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因素(5.4节)。

全文目录


摘要  4-9
Abstract  9-14
1. 绪论  14-30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4-18
    1.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4-17
    1.1.2 研究意义  17-18
  1.2 文献综述  18-25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8-20
    1.2.2 国内相关研究  20-24
    1.2.3 研究评述  24-25
  1.3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25-29
    1.3.1 研究目的  25
    1.3.2 研究内容  25-27
    1.3.3 研究方法  27-29
  1.4 研究特色  29-30
2. 基础理论与模型  30-37
  2.1 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理论  30-31
  2.2 交易效率与交易成本理论  31-34
    2.2.1 交易效率内涵与作用  31-32
    2.2.2 交易成本概念与内涵  32-33
    2.2.3 交易效率与交易成本的关系  33-34
  2.3 货币专业化与分工理论  34-35
    2.3.1 货币、国际货币和货币国际化  34
    2.3.2 货币专业化和分工理论  34-35
  2.4 人民币国际化理论  35-37
    2.4.1 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  35-36
    2.4.2 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演变  36-37
3. 分工、货币内生模型及其改进  37-51
  3.1 一个内生货币制度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  37-39
  3.2 可能的结构和货币制度  39-45
  3.3 引入货币兑换成本后的改进模型及分析  45-47
  3.4 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分析  47-49
  3.5 一般均衡及其超边际比较静态分析  49-51
4. 交易效率的度量  51-59
  4.1 货币交易效率的组成层面  51-52
  4.2 货币交易效率的指标选取  52-55
  4.3 货币交易效率的指标度量  55-59
    4.3.1 信度分析  55-57
    4.3.2 货币交易效率的因素分析  57-59
5.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实证分析  59-69
  5.1 模型理论  59-62
    5.1.1 logistic模型  59-60
    5.1.2 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  60-61
    5.1.3 logistic回归模型的假设检验  61-62
  5.2 指标数据的选择与处理  62-63
  5.3 模型建立及分析  63-65
    5.3.1 模型建立  63-64
    5.3.2 回代检验  64-65
  5.4 交易效率及其指标体系的对比分析  65-67
  5.5 结论  67-69
6. 结语  69-73
  6.1 文章主要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69-71
    6.1.1 结论  69-70
    6.1.2 政策建议  70-71
  6.2 文章不足与展望  71-73
参考文献  73-78
致谢  78-79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79

相似论文

  1. 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长株潭城市化问题研究,F224
  2. 分工、交易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F719
  3.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生及运行机理研究,F321.42
  4. 新兴古典经济学视角下房地产业演化动力研究,F224
  5. 农业分工与农业产业化研究,F321
  6. 制造资源模块化整合模式研究,F416.471
  7. 我国产业集群形成路径研究,F270
  8. 对企业并购后资源整合的超边际分析,F271
  9.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述评,F740
  10. 法治下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学分析,F123
  11. 跨国并购的内生演进及对中国的启示,F271
  12. 分工、交易与企业规模的关系研究,F224
  13. 新兴古典经济学企业制度演进理论及启示,F270
  14. 我国税务信息化发展的宏观思考,F812.42
  15. 企业制度演进大纲,F271
  16. 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机制与效率研究,F626
  17. 金融排斥的一种理论解释与实证分析-基于交易效率的角度,F830
  18. 基于超边际分析的分布式资源分配模型,TP316.4
  19. 义乌市场发展机理研究-基于分工和专业化视角,F723
  20. 内生货币体制中资本监管对我国信贷的影响研究,F83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汇兑、对外金融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