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协同保障体系的构建-基于大学利益相关者视角

作 者: 廖莎
导 师: 徐爱萍
学 校: 武汉理工大学
专 业: 教育经济与管理
关键词: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质量保障体系 利益相关者 协同
分类号: G6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5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硕士专业学位达到39种,博士专业学位5种,大体上覆盖了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的主要领域;在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我国已有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培养单位50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67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6个,招收专业学位研究超过100万人。在此形势下,如何保障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要课题。自2009年教育部启动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来,其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谁来保障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以何种方式使之有效实现?这是开展质量保障工作之前需要明晰的问题。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不在少数,但多以“问题—对策”或是“经验—借鉴”的模式展开,其研究的广度、深度与实证性均有待加强。本文在鼓励协同创新的背景下,将重点构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协同保障体系,并以H大学作为个案进行探讨。全文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国内外有关文献综述,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等领域的学术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为相关研究基础。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包括利益相关者、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协同;其次分别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协同理论出发,全面阐述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核心利益相关者识别及动力机制分析。这一部分是本文构建质量协同保障体系的关键。以米切尔对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方法为依据,识别各个核心利益相关者,再从责权利的统一对其协同保障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为本文的核心部分,即质量协同保障体系的设计。首先,对设计目的以及基本原则进行了说明;其次,基于前面各章节的研究构建了组成质量协同保障体系的基本要素框架;最后,对该体系进行设计并分析其核心内容。第五部分为个案研究。以H大学为案例,分析该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现状,围绕其现有质量保障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在本文所持有的观点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1章 导论  10-26
  1.1 研究背景  10-13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5
    1.2.1 研究目的  13-14
    1.2.2 研究意义  14-15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现状  15-23
    1.3.1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与实践  15-18
    1.3.2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与实践  18-21
    1.3.3 利益相关者的研究与实践  21-23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3-26
    1.4.1 研究方法  23-24
    1.4.2 技术路线  24-26
第2章 相关研究基础  26-33
  2.1 相关概念界定  26-28
    2.1.1 利益相关者  26-27
    2.1.2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27
    2.1.3 研究生教育质量  27
    2.1.4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27
    2.1.5 协同  27-28
  2.2 相关理论  28-33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8-29
    2.2.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9-30
    2.2.3 协同理论  30-33
第3章 核心利益相关者识别与协同保障分析  33-41
  3.1 核心利益相关者识别  33-36
    3.1.1 识别依据  33-34
    3.1.2 利益相关者分析  34-36
  3.2 利益相关者协同保障的动力机制分析  36-41
    3.2.1 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分析  36-39
    3.2.2 利益相关者责权利的均衡统一  39-41
第4章 质量协同保障体系设计  41-55
  4.1 设计的目的  41-42
    4.1.1 明确教育质量保障的各利益主体  41
    4.1.2 解决现有教育质量保障存在的问题  41-42
    4.1.3 完善现行的质量保障体系  42
  4.2 设计的基本原则  42-44
    4.2.1 协同性原则  42
    4.2.2 过程全面性原则  42-43
    4.2.3 目标适应性原则  43
    4.2.4 效率与效益原则  43
    4.2.5 质量文化引领原则  43-44
    4.2.6 全球—本土化原则  44
  4.3 基本要素分析  44-51
    4.3.1 目标定位  45
    4.3.2 保障过程  45-46
    4.3.3 保障内容  46-48
    4.3.4 保障主体  48-50
    4.3.5 保障方法  50-51
  4.4 协同保障体系的构成  51-55
    4.4.1 协同保障体系的结构形态  51-53
    4.4.2 协同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  53-55
第5章 现有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以H大学为例  55-60
  5.1 H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现状  55-57
    5.1.1 总体概况  55-56
    5.1.2 现有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情况  56-57
  5.2 现有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57-60
    5.2.1 协同保障理念未深入各利益主体  57-58
    5.2.2 政府的定位不当  58
    5.2.3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缺乏参与权  58-59
    5.2.4 导师队伍建设滞后  59
    5.2.5 企事业合作单位未能真正联合培养  59-60
第6章 完善现有质量保障体系的策略  60-68
  6.1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理念创新  60-61
    6.1.1 多元利益主体协同保障的理念需求  60
    6.1.2 主体协同的基本要求  60-61
  6.2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61-62
    6.2.1 角色转变  61
    6.2.2 政策支持  61-62
  6.3 实施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校内外协同机制  62-63
    6.3.1 校内培养与校外实践的协同  62
    6.3.2 校内研究平台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协同  62-63
  6.4 重视导师队伍的建设与学生的利益表达  63-64
    6.4.1 校企人力资源互补  63-64
    6.4.2 拓宽学生表达利益的渠道  64
  6.5 发展有效的质量评价机制  64-65
    6.5.1 发展评价机制的必要性  64
    6.5.2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64-65
  6.6 鼓励校校与国际间的协同  65-68
    6.6.1 校校协同  65-66
    6.6.2 国际协同  66-68
总结与展望  68-69
致谢  69-70
参考文献  70-7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与发表论文情况  74

相似论文

  1.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F274
  2. 媒介在乡村日常生活中的角色,D422.7
  3.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大学外部治理结构研究,G647
  4. 大学出版社发展数字出版的问题及对策研究,G237.6
  5. 微带天线的频率可重构及其与滤波器的协同设计,TN822
  6. 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G718.5
  7. B7-H1分子在人肠癌肿瘤微环境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作用机制,R735.3
  8.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公司治理模式选择研究,F276.6
  9. 协同护理对提高脑卒中家属照顾者照顾能力及生活质量的研究,R473.74
  10. 重庆利用轨道交通开展城市配送的研究,F572.88
  11. 赵官煤矿班组安全协同管理方法研究,TD791
  12. 网络环境下小学协同教育的策略研究,G629.2
  13. 人B7-H4基因转染细胞株的构建与鼠抗人B7-H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R730.3
  14. 县级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保障体系问题研究,G637.12
  15. 苏州星港学校培养学生现代教养的实践与研究,G631
  16. 基于自然遗忘的个性化推荐算法研究,TP311.52
  17. 现阶段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体系中的问题与对策,D422.6
  18.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相互关系研究,F276.1;F224
  19. 基于语义Wiki的集成过程知识协同技术研究,TP311.52
  20. 基于启发式规则的供应链协同调度问题仿真研究,F224
  21. 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公司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F832.51;F22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