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山西晋城泽州一中为例

作 者: 张璞
导 师: 高石钢
学 校: 宁夏大学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 教学模式 新课改
分类号: G63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但其中也蕴藏着一次难得的机遇。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及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为基础,探讨建构主视野下的“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教学模式(又名“一三七”教学模式)。本文介绍了“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教学模式的产生、发展及其运作方式,采用了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以及案例研究法对“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在建构主义基本理论以及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下对“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绩效分析,分析其优越性、找出存在的不足及存在不足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研究表明,“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教学模式在营造全员参与的学习环境、促进教师团队积极进取、确立学习者主人翁地位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然而,由于师生对新模式的认识模糊、教师整体专业素养不高、管理层对细节工作缺乏必要的监督与指导等原因,“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学道指导意义出现偏差、部分课堂环节流于形式以及计算机及网络成为教师最大的担忧等方面。针对这些不足,笔者建议从四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创造机会,进一步提升教师素养;二是完善集体备课制度,优化学道;三是完善听课制度,优化课堂实施;四是强化计算机网络的指导与管理。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导论  7-14
  第一节 研究缘起  7
  第二节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7-8
    一、研究目的  7
    二、研究意义  7-8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8-12
    一、国外研究现状  8-9
    二、国内研究现状  9-11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11-12
  第四节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2
  第五节 主要研究方法  12-14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支撑  14-20
  第一节 概念界定  14-16
    一、“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一三七”)教学模式  14-15
    二、其他概念  15-16
  第二节 建构主义理论  16-20
    一、建构主义基本观点  16
    二、建构主义学生观及学习观  16-17
    三、建构主义教师观及教学观  17-18
    四、建构主义师生关系  18
    五、建构主义与“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教学模式  18-20
第二章 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教学模式的产生及运作方式  20-26
  第一节 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教学模式的产生  20-22
    一、泽州一中及其课改之路  20-21
    二、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教学模式的产生  21-22
  第二节 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教学模式的运行方式  22-26
    一、课改定位及教学内容  22-23
    二、集体备课编制学道  23
    三、独立自学完成学道  23-24
    四、课堂展示升华学道  24-26
第三章 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现状分析  26-36
  第一节 “学道”实施现状分析  26-28
    一、泽州一中的“学道”  26
    二、“学道”实施现状  26-28
    三、“学道”实施现状分析  28
  第二节 “课堂七环节”实施现状分析  28-32
    一、泽州一中的“课堂七环节”  28
    二、“课堂七环节”实施现状  28-31
    三、“课堂七环节实施”现状分析  31-32
  第三节 “组组通”实施现状及分析  32-36
    一、泽州一中“组组通”的实现  32
    二、“组组通”实施现状  32-34
    三、“组组通”实施现状分析  34-36
第四章 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教学模式绩效分析及对策建议  36-42
  第一节 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教学模式优越性分析  36-38
    一、营造全员参与的学习环境  36
    二、促进教师团队不断进取  36-37
    三、促进学生学习主人翁地位  37
    四、促进学生学习全面发展  37-38
  第二节 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38-40
    一、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38-39
    二、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39-40
  第三节 进一步完善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教学模式的对策建议  40-42
    一、创造机会,进一步提升教师素养  40
    二、完善集体备课制度,优化学道  40
    三、完善听课制度,优化课堂实施  40-41
    四、强化计算机网络的指导与管理  41-42
结语  42-43
参考文献  43-46
附录  46-53
  附录1:学道  46-48
  附录2:问卷调查表  48-50
  附录3:照片  50-53
致谢  53-55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55

相似论文

  1. 任务型教学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H319
  2. 云南省民办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G633.2
  3. 高中函数教学研究与实践,G633.6
  4.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5. 美国“写作教室”理论与实践初探,G633.3
  6. “小团队”健美操教学模式改善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G831.3
  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科教电视节目编导策略研究,G222.3
  8. 自主学习与高中语文(粤教版)现当代散文教学,G633.3
  9. 以写前活动提高英语“基础写作”能力的行动研究,G633.41
  10. 新课程初中生物“学案导学 分层施教”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G633.91
  11. 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研究,G640
  12.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游戏设计研究,G434
  13. 建构主义视阈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探究,G633.2
  14. 基于语料库的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研究,H319
  15. 以任务型教学模式培养幼师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案例研究,H319
  16.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构建及其优化,G633.8
  17.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G711
  18. 专—博平衡的音乐教学模式的探究,G633.951
  19. 中级阶段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模式探索,H195
  20. 一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设计的研究,G633.41
  21.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实验设计能力的研究,G633.7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教学理论、教学法 > 教学法与教学组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