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波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研究

作 者: 李明明
导 师: 张静
学 校: 天津商业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波德里亚 消费社会 符号消费 异化
分类号: C91-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波德里亚是当代西方社会极具影响力的社会学家、思想家之一,被称为“后现代大祭司”。他敏锐的觉察到其所处的社会正经历着这样一种转型,消费开始取代生产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符号消费操纵着整个社会生活。在他的早期著作《消费社会》一书中,波德里亚以符号学为切入口,对消费社会进行了一次全面而又系统的审视和诊断,他认为,消费社会中人们的消费已不再是物的消费,而是转变为了符号的消费。商品的使用价值被符号价值所取代,并以符号的形式建构出一种人与物的关系模型。消费社会的实质是人们通过对差异的追求而完成的对其社会身份的构建,符号消费被用来解释一切消费现象。对于波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研究,大都从批判的视角,通过对其思想前后两个时期的断裂比较来进行,而相对忽视了波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且较少提及波德里亚指出的西方社会的消费社会对中国消费现实的启示意义。所以,本文主要依据《消费社会》这一代表著作,对波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展开三个部分的研究:第一部分,通过介绍其消费社会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理论渊源,选述了与他的思想较为相近或者对其启发、影响较大的一些学者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对消费社会理论提出的背景进行梳理。波德里亚认为,消费行为已经演变成为一种系统的符号操控行为,而不单单是对物质需要的满足。其理论分析路径受符号学的影响很深。第二部分,对波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对波德里亚眼中的“消费”、“消费社会”的含义进行解读,并在此之上对消费社会的主要特征、实现方式及波德里亚本人对消费社会的负效应批判进行专门性的研究。揭露符号对人的控制,使人丧失其主体性,以此展开对符号消费思想的批判。第三部分,评析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在肯定其理论本身存在价值的基础上对其局限性进行分析。波德里亚从一个新的角度(符号)对消费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他指出符号消费是造成人们消费行为异化的罪魁祸首;但是,由于他过分强调符号消费的意义,忽视消费主体的存在,最终导致其思想的技术悲观主义倾向显露无疑。文章的最后,联系我国的消费现状,探讨波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对我国消费现状的启示,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消费的时代特点,并对其进行反思。因而,本论文力图系统地阐释波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希冀对我们理解和处理现实问题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通过对波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研究,可以看出,在波德里亚那里,消费社会的最主要特征是符号消费,他认为整个社会在符号的主导下变得商品化,人也开始变得异化,人们是在符号的引导下被迫消费。波德里亚将消费与生产二者割裂,认为可以离开生产探讨消费,用消费取代生产,虽然这一观点与马克思的生产理论相悖,但是,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从本质上来看,是抓住了当代消费社会的根本特征的。研究波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能让我们深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下的消费异化现象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有助于我国结合自身的特殊国情有针对性的构建合理的消费模式,同时,对于帮助我们理解当代西方以及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文化也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前言  10-13
  1.1 选题背景  10
  1.2 研究现状  10-12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0-1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1-12
  1.3 研究思路  12-13
第二章 波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提出的背景  13-20
  2.1 消费社会理论提出的社会背景  13-14
  2.2 消费社会理论提出的理论背景  14-20
    2.2.1 马克思的商品社会批判理论  14-15
    2.2.2 西方马克思主义  15-17
    2.2.3 符号学思想  17-18
    2.2.4 莫斯- 巴塔耶的理论  18-20
第三章 波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论述  20-29
  3.1 波德里亚对消费和消费社会的界定  20-21
    3.1.1 消费的含义  20-21
    3.1.2 消费社会的含义  21
  3.2 消费社会的特征  21-25
    3.2.1 丰盛的物时代  21-22
    3.2.2 物的消费转向符号消费  22-23
    3.2.3 身体成为新的崇拜符号  23-24
    3.2.4 大众媒介统治着社会  24-25
  3.3 消费社会的实现方式  25-26
    3.3.1 制造差异  25
    3.3.2 运用广告  25-26
  3.4 消费社会的负效应批判  26-29
    3.4.1 增长的恶性循环  26-27
    3.4.2 消费的意识形态功能  27-29
第四章 对波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评析  29-41
  4.1 波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价值  29-31
    4.1.1 为研究日常生活的消费层面提供了新视角  29-30
    4.1.2 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发展  30-31
    4.1.3 揭示了消费社会是符号操纵下的虚荣社会  31
  4.2 波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局限  31-35
    4.2.1 对马克思生产理论的错误解读  31-33
    4.2.2 对人的主体性的消解  33-34
    4.2.3 陷入技术悲观主义  34-35
  4.3 波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35-41
    4.3.1 重视生产的作用,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新方案  35-36
    4.3.2 建设生态文明,树立品牌意识  36-37
    4.3.3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37-38
    4.3.4 要以使用价值为消费尺度,树立合理消费观  38-41
结论  41-42
参考文献  42-44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44-45
致谢  45-46

相似论文

  1. 《巴黎手稿》文化思想研究,A811
  2. 电视传播中的粉丝文化效应,G223
  3.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伦理研究,B82-05
  4. 体育新闻的异化现象与大学生体育行为研究,G80-05
  5. 即时通讯时代人的主体性反思,N02
  6. 弗洛姆幸福观研究,B84-09
  7. 西方消费文化的社会学审视,C913.3
  8. 变异翻译的个案研究,I046
  9. 符号的梦魇,B565.59
  10. 早期鲍德里亚消费异化思想研究,B565.59
  11. 马尔库塞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研究,B089.1
  12. 试论技术与人的自由,B038
  13. 论人的本质的实现,B038
  14. 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比较及意义,B515
  15. 《资本论》的历史观研究,A811
  16. 《红楼梦》诗词歌赋翻译中的杂合现象探析,I046
  17. 消费社会中名著改编电视剧的奇观化分析,J905
  18. 男权主义的哲学批判,C913.14
  19. 《自动钢琴》—走向理性的毁灭,I712.074
  20. 公允价值应用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异化关系的实证研究,F832.51;F224
  21.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与马尔库塞的科技异化比较研究,B0-0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论 > 学派及其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