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公众参与预算研究

作 者: 万平
导 师: 朱光磊
学 校: 南开大学
专 业: 行政管理
关键词: 公众 参与 公共预算 民主 治理
分类号: D630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8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公共预算是政府分配和使用公共资源,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最重要的政策手段之一。从公共治理角度看,公众参与预算不仅能够增强政府治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而且能够有效调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差异,促进形成政府与民众之间良性合作关系。从预算民主角度看,公众参与预算是推进协商民主,增强民众民主意识和参与精神,有效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重要领域和方式。近年来,中国公众参与公共预算过程的实践探索特别引人注目,从中央到地方、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预算公开到参与式预算,都体现出社会公众对预算的重视以及影响预算安排、参与政府资源分配的强烈意愿。在当前的体制框架下,公众参与预算实践某种意义上展现了推进中国特色预算民主的可能。其一,从整体性和结构化的视角看,公众参与预算内生于转型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结构,同时,推进公众参与预算构成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结构之间的张力,而且这种张力在某种程度上又成为推进公众参与预算的动力,由此有可能发展出具有鲜明特色的预算民主生长路径。其二,基于现实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目前公众参与预算在体制内外、上下层级政府等多方面以及公民、学者、媒体等多主体的实践中,呈现出多元互动、整体推进、相互激发的态势,也呈现出政府主导、技术促进型、双向互动、目标多重等特点。其三,推进公众参与预算,要通过参与预算过程中的相互合作和观念学习,建构政府与公众之间聚合利益、科学决策、分担责任、凝聚共识的良性互动关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将公众有序参与预算过程与现有制度框架更好的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国家政治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总体思路上看,推进公众参与预算,关键是要建构一种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性合作、协商关系,使民众的意愿在预算过程中得到充分表达与切实维护,凝聚共识,逐步培养更有责任的政府与公民,以政府理财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来推动社会的民主化、法治化,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从具体举措上看,推进公众参与预算,要通过改善公众参与预算的政治环境、营造参与型文化氛围,实现参与预算理念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相互支持发展;通过修改预算法、规范预算编报行为等完善公众参与预算的支撑体系,增强公众参与预算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法律保障和技术支撑:通过强化人大对公共支出的监督制约,扩展和丰富公众参与预算的渠道和方式,有效提升预算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4
导论  14-47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意义  14-21
    一、选题缘由  14-15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  15-20
    三、选题的现实意义  20-21
  第二节 文献综述  21-29
    一、关于公众参与理论的研究  21-24
    二、关于公众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研究  24-25
    三、关于公众参与预算过程的研究  25-27
    四、关于参与式预算的案例研究  27-29
  第三节 理论框架  29-44
    一、核心概念  29-32
    二、主要观点  32-36
    三、基本理论  36-42
    四、研究框架与主要研究方法  42-44
  第四节 创新点与难点  44-47
    一、创新点  44-45
    二、难点  45-47
第一章 公众参与预算的规范分析  47-94
  第一节 公众参与预算的特殊性  47-67
    一、公共预算的概念及其作为公共领域的特殊性  47-51
    二、公众参与预算的价值与逻辑  51-58
    三、公众参与预算的形式  58-59
    四、公众参与预算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59-67
  第二节 公众参与预算与政府治理变革  67-82
    一、国家与社会  67-72
    二、政府与市场  72-75
    三、政府内部机构之间的关系  75-82
  第三节 公众参与预算与公民身份认同  82-94
    一、公众、公民与公民身份  82-86
    二、参与预算对于公民身份的影响  86-94
第二章 中国公众参与预算的历史演进  94-118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预算制度  94-110
    一、清末以前的预算制度及公众参与  94-100
    二、民国的预算制度与公众参与  100-105
    三、延安边区政府的预算民主实践  105-110
  第二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预算制度与公众参与  110-118
    一、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前的预算制度与公众参与  110-115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预算制度和公众参与  115-118
第三章 中国公众参与预算的语境  118-157
  第一节 公众参与预算的宏观环境  118-142
    一、经济发展  119-126
    二、政治环境  126-136
    三、文化传统  136-142
  第二节 公众参与预算的制度基础  142-147
    一、政府职能转变要求扩大公众参与预算  142-143
    二、预算制度改革为公众参与提供了技术基础  143-145
    三、预算权力结构特征对公众参与的限制  145-146
    四、现代信息技术为公众参与预算创造了更多的可能  146-147
  第三节 公众参与预算的主体变化  147-157
    一、公民个体  148-150
    二、公民社会组织  150-152
    三、网民  152-153
    四、专家学者  153-154
    五、媒体  154-157
第四章 中国公众参与预算的机制  157-195
  第一节 预算公开:公众参与预算的基础  157-165
    一、预算信息公开的基本要求  158-160
    二、当前中国预算信息公开情况  160-165
  第二节 公民间接参与预算  165-176
    一、公众间接参与预算的正式路径  166-172
    二、公众间接参与预算的非正式路径  172-176
  第三节 公民直接参与预算  176-187
    一、基层政府的参与式预算探索  176-184
    二、直接征求公众意见  184-187
  第四节 公众参与预算面临的问题  187-195
    一、公众参与预算的特点  188-191
    二、当前公众参与预算面临的问题  191-195
第五章 推动公众参与预算的对策与展望  195-212
  第一节 明确公众参与预算的目标导向  195-198
    一、充分表达与有效聚合  196-197
    二、科学决策与分担责任  197
    三、凝聚共识与形成价值  197-198
  第二节 改善公众参与预算的政治环境  198-204
    一、推动政府治理变革,构建服务型政府  199-201
    二、营造参与型文化氛围,提升公众参与能力  201-204
  第三节 完善公众参与预算的支撑体系  204-209
    一、修订《预算法》等法律  204-207
    二、规范预算编报行为  207-208
    三、强化预算执行管理  208-209
    四、提高公共支出透明度  209
  第四节 扩展和丰富公众参与预算的渠道和方式  209-212
    一、间接参与:强化人大对公共支出的监督制约  209-210
    二、直接参与:畅通公众参与渠道  210-212
结语  212-214
参考文献  214-221
致谢  221-222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22

相似论文

  1.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长更换与业绩的实证研究,F224
  2. 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建设研究,F275
  3. 塞缪尔·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研究,D09
  4. 参与式培训对中学教师与家长沟通能力的影响,G636
  5. 中职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问题与对策研究,G712
  6.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学英语新教师视域下的师徒制,G633.41
  7. 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比较研究,A841
  8. 广东从化参与式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422.6
  9.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特点与治理研究,D917
  10. 论我国环境污染预防中的公众参与制度,X321
  11. 我国少数民族环境权研究,D922.68
  12. 小学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策略研究,G623.31
  13.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增量民主研究,D621
  15. 民主法治视域下网络监督问题研究,D630.9
  16. 公路环境影响公众参与评价量化模型研究,U41
  17. 当代公共行政的形态与挑战,D035
  18. 新形势下信访处理中的腐败及其治理研究,D632.8
  19.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20. 服务型政府决策机制初探,D035
  21. 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民主化探究,D819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国家行政管理 >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