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以扬州大学为研究对象

作 者: 陈燕萍
导 师: 张宇
学 校: 扬州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大学生 途径
分类号: D621.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4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网络政治参与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政治参与方式。通过网络途径进行政治参与能拓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有利于大学生提高政治素养,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但目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还处于初期,网络政治参与环境不够健全,大学生自身的政治参与能力较弱,加之当前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政治参与活动尚缺乏有效的引导,使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政治责任感不明显,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阶段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政治参与作为民主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对于指导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民群众是政治参与的主体,在推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重视主体作用的发挥,进步青年在革命和建设中起着先锋带头作用。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是人民群众中的一部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与有序性对我国政治参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认为制度和法律是实现人民群众政治参与权利的保障,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能推动政治参与的发展。目前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途径主要有网络论坛(BBS)、微博、博客和政府网站,其中政府网站是最直接的网络政治参与途径。但大学生在通过这些网络途径进行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却呈现出参与形式单一、参与盲目与态度随意、政治冷漠和网络政治参与效能感低等。通过从制度和法律因素、政府因素、网络因素以及大学生的个人因素四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可以发现,相关制度与法律的缺失,政府信息公开不够,政府网站不完善,政府对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视不够等原因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进行:另外,网络本身的信息协同过滤等问题也给大学生从网络获取政治信息带来障碍;最后,大学生自身对网络政治参与缺乏兴趣以及网络政治参与能力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为了促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应该制定相关的制度与法律,创新政府在线职能,培养大学生公共精神,提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热情与能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进行不仅有利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也有利于大学生全面提高自身能力,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积极公民。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3
Abstract  3-8
绪论  8-17
  (一) 选题的缘由及研究意义  8-9
    1、选题缘由  8
    2、研究意义  8-9
  (二) 研究对象界定  9
  (三) 国内外研究状况  9-15
    1、国内研究状况  9-13
    2、国外研究概述  13-14
    3、述评  14-15
  (四) 研究方法  15
  (五)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15-17
一、政治参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17-27
  (一) 马列主义关于政治参与的理论  17-20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治参与的理论设想  17-19
    2、列宁的政治参与思想的在继承中探索前进  19-20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的政治参与思想  20-27
    1、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20-22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政治参与理论的深入发展  22-27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途径与存在问题  27-40
  (一)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途径选择  27-36
    1、时政类网络公共论坛  27-31
    2、微博  31-33
    3、博客  33-34
    4、政府门户网站  34-36
  (二)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36-40
    1、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广度不大  36
    2、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深度不够  36-37
    3、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效度不高  37-40
三、影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40-46
  (一) 制度与法律因素  40-41
    1、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程度低  40
    2、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律不健全  40-41
  (二) 政府因素  41-42
    1、政府信息公开不够  41
    2、政府网上互动不频繁  41-42
    3、政府网络平台建设不规范  42
  (三) 网络因素  42-44
    1、网站的信息协同推荐技术容易造成群体极化  42-43
    2、网络匿名行为削弱大学生网民的责任自觉  43
    3、网络对现实影响的不确定性易于引发政治冷漠  43-44
  (四) 大学生个人因素  44-46
    1、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不足  44
    2、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意识较弱  44-46
四、提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有效性的对策分析  46-51
  (一) 提高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与法律保障  46-47
    1、完善网络参政的制度  46
    2、健全网络法律规范  46-47
  (二) 履行和创新网络时代的政府职能  47-49
    1、扩大政府信息公开与信息解读  47
    2、增加与改进政府网络行为  47-49
  (三) 提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  49-51
    1、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49
    2、加强网络法制与道德教育规范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  49
    3、通过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公共精神  49-51
结语  51-52
参考文献  52-61
附录  61-63
致谢  63-6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4-65

相似论文

  1. 在大肠杆菌内引入MVA途径高效合成抗疟药青蒿素前体—紫穗槐-4,11-二烯,TQ463
  2.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3.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4. 教师专业成长积分制的实践探索,G451.1
  5.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6. 大学生应对能力现状及其干预研究,B844.2
  7.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8.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9.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1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11. 福建省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41
  12. 艺术体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功能的影响,G834-4
  13. 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初级套路对普通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G831.3
  14.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15.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16.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267.6
  17.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哲学思考,G641
  18. 大学生成人依恋、完美主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19.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蚁族”现象研究,D669.5
  20. 网络问政视野下我国政府治理优化研究,D630
  21. “美国大学生早期干预计划”理论与实践研究,G649.71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 > 政治制度 > 公民权利与义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