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观的转换及其意义
作 者: 胡钰
导 师: 李红波
学 校: 广西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新时期 中国社会发展观 转换 意义
分类号: D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发展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发展的理论来指导。发展观是对发展的本质、内涵、目的和要求的总体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它既是对发展本质与意义的最基本的认识和体悟,也是对发展实践的一种理解与反映。社会发展观是指社会主体对社会发展变化的总体看法或根本观点。社会发展观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理念。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与中国具体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既反映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实践的理解和体悟,也反映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思想创新的历程。研究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观的转换及其意义,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总结新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树立更加科学与合理的社会发展观,以适应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观,是指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人形成的有关社会发展的理论成果。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观经历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人为本”的思想转换。本文以历史发展为线索,着重于转换的思想逻辑的分析,分别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人为本”两种社会发展观,从它们形成的基础、条件、基本内涵、特征到表现形态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和分析,揭示这两种社会发展观的内在联系,及其思想转换的历史必然性和选择的合理性,指出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发展观到“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的转换,其意义在于它不仅符合人类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也深化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创新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绪论 10-15 第一章 以经设为中心的社会发展观的形成济建 15-26 1.1 经济中心论的社会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 15-17 1.1.1 关于社会发展观的内涵界定 15-16 1.1.2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 16-17 1.2 社会发展观形成的现实基础-经济中心论 17-20 1.2.1 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理论反思 18 1.2.2 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社会发展实践的总结 18-20 1.3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20-22 1.3.1 基本内容 20 1.3.2 主要特征 20-22 1.4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发展观的两种表现形态 22-26 1.4.1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并举的思想 22-23 1.4.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3-26 第二章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的转换 26-36 2.1 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发展观的反思 26-29 2.1.1 导致发展主义倾向 26-27 2.1.2 忽视社会发展的全面性 27-28 2.1.3 忽视社会发展的本质——人的发展 28-29 2.2 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的形成 29-31 2.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 29-30 2.2.2 全球化等问题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0-31 2.3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31-36 2.3.1 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 31-34 2.3.2 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的基本特征 34-36 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观转换的意义 36-43 3.1 是人类社会发展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辩证统一的体现 36-37 3.2 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37-38 3.3 符合认识发展的普遍规律 38-39 3.4 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39-43 3.4.1 经济中心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论的创新 39-40 3.4.2 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思想的创新 40-43 结语 43-44 参考文献 44-48 致谢 48-4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9
|
相似论文
-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模态分类技术研究,V235
- 中国当代汉语诗歌阐释方法上存在的问题,I207.25
-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新探,B521
-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与现实意义,A841
- 自主课堂构建,G424.21
- 河南省燃化集团并购仰韶华源燃气公司案例研究,F271
- 新时期加强国企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267
- 积极情绪对3-5岁幼儿认知灵活性的影响,B844.1
-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G641
- 遮蔽于意义之中的真之理论,B81
- 概念隐喻的认识论意义,B842.1
- 论列宁公仆思想及当代意义,D262.6
- 孔子教学理念操作转换研究,G420
- 论我国报纸新闻时评的发展,G212
- 新时期我国东西部农民分化比较研究,D663.2
- 概念整合理论对中国风歌词的阐释,H15
- 论中国多元民族文化观的当代意义,G122
- 内蒙古“查玛”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K892.4
-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意义和作用研究,D632.9
- 宁夏贺兰山震旦系正目观组冰成岩成因及其意义研究,P581
- 从“不可说”看维特根斯坦前后期意义观的演变,B52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