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共产党的激励思想研究

作 者: 艾红梅
导 师: 王平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激励 西方激励理论 理论来源 理论体系 特色
分类号: D261.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7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激励,意为激发、鼓励。广义而言,激励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潜力。虽然,不同学科、诸多领域都在各自探讨有关激励的问题,但是却鲜有综合各个学科和领域的横断科学的激励理论。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把激励当作一种统整性的现实问题,从总体上加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激励思想研究力图通过考察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奋进、求索的历史变迁,并审视革命战争、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演变,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历史脉络、根本原则、认识思路、实施策略与工作方法的科学体系,阐明中国共产党激励思想的中国特色,反思党的激励思想践行中出现的偏差,并展望其发展完善的方向。第一章导论。集中说明了选题提出的依据,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选题的创新之处与价值,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激励”概述。分别从一般意义上和特定意义解释了激励的含义,既界定了激励的广义概念,又解说了“中国共产党激励思想”的特定含义。介绍了激励发生的一般机理和基本功能,同时,总结了激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第三章中国共产党激励思想的理论来源。通过深入分析,指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勾画出中国共产党激励思想的轮廓,唯物史观的利益分析理论则为党的激励思想提供了方法论依据,从根本上讲明,马克思主义才是党的激励思想的理论渊源。深入发掘了中国古代在治国、治军、教育和管理等方面蕴含的激励思想,并指明了中华传统激励思想是党的激励思想的文化基因。介绍了西方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同时,客观评价了西方激励理论的长处与弊端。第四章中国共产党激励思想的历史脉络。依照历史的演进过程,深度考察了中国共产党激励思想的形成发展,详细归纳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各代领导集体关于激励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基本思路、策略、路径、载体和方式方法,深入考证了“激励”的实践价值和意义。第五章中国共产党激励思想的体系梳理。系统梳理出中国共产党激励思想的体系构架,总结出党的激励思想的根本目标、基本原则、主要内容、载体、策略和方法。第六章中国共产党激励思想的特色与发展完善。归纳总结出中国共产党激励思想独具的特色,适用于中国实际和体现出中国风格的基本标志。理性分析了党的激励思想践行中出现的偏差。从激励机制体系和激励方略的构建、传统激励思想精华的弘扬、西方激励理论有益成分的借鉴等方面展望了党的激励思想发展完善的方向。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1
引言  11-12
第一章 导论  12-18
  一、问题提出  12-14
    (一)激励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优势  12-13
    (二)激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13-14
  二、研究现状  14-16
    (一)研究方向:厚洋薄中  15
    (二)研究视角:微观分散  15-16
  三、研究意义与目标  16-17
    (一)研究意义  16-17
    (二)研究目标  17
  四、研究方法  17-18
    (一)文献研究的方法  17
    (二)比较研究的方法  17
    (三)归纳总结的方法  17
    (四)交叉借鉴的方法  17-18
第二章 “激励”概述  18-27
  一、“激励”释义  18-21
    (一)激励的一般含义与特定含义  18-19
    (二)激励的一般原理  19-21
  二、激励的功能  21-23
    (一)满足期待功能  21
    (二)价值引导功能  21-22
    (三)凝聚吸引功能  22-23
    (四)提升发展功能  23
  三、激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  23-27
    (一)激励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和现实反映  24-25
    (二)激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  25
    (三)激励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根本保证  25-27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激励思想的理论来源  27-44
  一、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激励思想的理论根基  27-36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  27-31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理论  31-32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与发展理论  32-34
    (四)唯物史观的利益分析理论  34-36
  二、中华传统激励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激励思想的文化基因  36-39
    (一)激励是以“仁德”为核心的治国策略  36-37
    (二)激励是以“赏罚”为核心的治军方略  37-38
    (三)激励是以“内圣外王”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38-39
    (四)激励是以“以上为心”为核心的管理思想  39
  三、西方激励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激励思想的有益借鉴  39-44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40-41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  41-43
    (三)西方激励理论评说  43-44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激励思想的历史脉络  44-87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建国初期(1919年—1965年):毛泽东的激励思想  44-52
    (一)青少年时期:毛泽东激励思想的萌生  44-45
    (二)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激励思想的形成  45-47
    (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激励思想的成熟  47-51
    (四)建国初期:毛泽东激励思想在曲折中发展  51-52
  二、改革开放初期(1978 年—1991 年):邓小平的激励思想  52-65
    (一)改革开放以前:邓小平激励思想的酝酿、探索与深化发展  52-58
    (二)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激励思想的丰富与完善  58-65
  三、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1992年—2002年):江泽民的激励思想  65-77
    (一)“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深化了对激励对象的认识  66-68
    (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涵盖着激励的先决条件  68-70
    (三)引导好、维护好、发挥好,整合出激励的逻辑思路  70-71
    (四)先进文化建设与民生工程建设,充实了激励的载体形式  71-75
    (五)作风性激励方法,突显出激励的中国风格  75-77
  四、改革开放新阶段(2003年—2012年):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中的激励思想  77-87
    (一)以人为本,激励思想创新的观念变革  77-81
    (二)全面、协调、可持续,激励思想创新的基本思路  81-85
    (三)统筹兼顾,激励思想创新的方法论依据  85-87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激励思想的体系梳理  87-112
  一、中国共产党的激励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  87-88
  二、中国共产党激励思想的根本目标  88-91
    (一)激励要为革命服务  88-89
    (二)激励要为改革发展服务  89-91
  三、中国共产党激励思想的基本原则  91-96
    (一)坚持以人为本  91-93
    (二)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93-96
  四、中国共产党激励思想的主要激励内容  96-98
    (一)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96-97
    (二)主人翁精神  97
    (三)创新精神  97-98
    (四)艰苦奋斗的精神  98
  五、中国共产党激励思想的重要载体  98-107
    (一)民生建设  98-102
    (二)理论创新  102-104
    (三)思想政治工作  104-107
  六、中国共产党激励思想的践行策略  107-109
    (一)把全面的利益发展作为激励的根本基点  107
    (二)把协调利益关系作为激励的突破口  107-108
    (三)把可持续的利益观作为激励的价值取向  108
    (四)把统筹兼顾作为激励方略创新的科学依据  108-109
  七、中国共产党激励思想的实施方法  109-112
    (一)科学的理论激励  109
    (二)新型的民主激励  109-110
    (三)正确的政策激励  110
    (四)发展式目标激励  110
    (五)中国式作风激励  110
    (六)典型示范激励  110-112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激励思想的特色与发展完善  112-138
  一、中国共产党激励思想的特色  112-119
    (一)中国共产党的激励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宏观激励理论  112-117
    (二)中国共产党激励思想的逻辑起点是“以发展人来激励人”  117-119
  二、中国共产党激励思想践行中的偏差分析  119-120
    (一)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失衡异化了激励的作用  119
    (二)利益关系协调失当遏制了激励的功能发挥  119-120
    (三)利益观念引导失范背离了激励的初衷  120
    (四)激励的技术薄弱消减了激励的实效  120
  三、中国共产党激励思想的发展完善  120-13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决定中国共产党激励思想的发展方向  121-122
    (二)构建全覆盖的激励机制体系  122-129
    (三)构建全方位的激励方略  129-135
    (四)坚持对中华传统激励思想精髓的光大  135-136
    (五)坚持对西方激励思想有益成分的借鉴  136-138
结语  138-140
参考文献  140-143
后记  143-144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144

相似论文

  1. 网络语音传输丢包的恢复技术,TN912.3
  2. 课改区高考语文试题地域特色研究,G633.3
  3.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4.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5. 蔡渊易学研究,B221
  6.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7.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8. 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演变中的思维方式变革,D61
  9.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10.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1. 公共部门中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探研,F272.92
  12. 对初中数学课堂学习即时性评价的认识与探索,G633.6
  13. 四川会理烤烟叶片生长发育及物质代谢特性研究,S572
  14. 龚原《周易新讲义》研究,B244
  15. K市W区普通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D630.3
  16. 关于完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研究,D630.3
  17.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G647.38
  18. 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G717
  19. 论平梁烟草公司激励性薪酬制度的构建,F272.92
  20. 城市特色文化与城市景观建设研究,S731.2
  21. 对公务员进行有效激励的对策研究,D630.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共产党 > 党的建设 > 思想建设 > 思想教育、路线教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