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藏传佛教如来藏思想研究

作 者: 孟万鹏
导 师: 索南才让
学 校: 西藏民族学院
专 业: 专门史
关键词: 藏传佛教 如来藏 佛性 心性 思想
分类号: B946.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5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如来藏,亦称“佛性”。本义是指众生与佛的体性是同一的,因由众生本具的自性清净性(心性真如)被无明烦恼、虚妄分别等覆蔽而显现出染污相,但只要摒除烦恼、虚妄等,众生即能开显本有、潜藏的佛性及佛之智慧和德相,故而,众生皆有佛性,每个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佛教,以其“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有漏皆苦”,四大法印来宣扬众生因无明妄执而陷足于无常、虚幻的现实世界,从而尽显苦态,进而以教导众生获得智慧而脱离苦海,超越生死而证得涅槃为最终的旨归。佛教的最终目的即是“觉悟成佛”,就是一种授传众生能否成佛、如何成佛为目的的宗教学说。如来藏佛性思想就是阐明“众生能不能成佛?”、“如何成佛?”、“成佛之内在原因和可能性”等问题为要旨的。因此,如来藏佛性问题即是佛教的中心问题,如来藏佛性思想更是佛学研究的核心思想。藏传佛教如来藏思想是在全面继承印度佛教如来藏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印度佛教如来藏思想,是以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的“心性本净”思想为其渊薮,并随着大乘佛教空性思想的兴起而出现,之后又与瑜伽行派的心性学说相互影响、交融,最终与之杂糅而成为晚期融摄有唯识学的如来藏学,或者说唯识学的如来藏思想。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初传时的西藏佛教,也即前弘期的西藏佛教:藏传佛教的形成和发展期,也即后弘期的藏传佛教;藏传佛教的成熟时期,也即格鲁派兴起以后趋于成熟、完善的藏传佛教。如来藏思想西藏的源流与发展大致也与此阶段相当。具体而言,在前弘期,西藏佛教中尚未明确提出如来藏说,有则也多是隐含性地存在于一些高僧大德的思想中,譬如莲花戒、莲花生、摩诃衍那、智军、吉祥积等人,其中,汉僧摩诃衍那的思想,颇具代表性,他的“佛性观”、“观心说”以及“顿悟说”等思想,都对藏传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弘期藏传佛教诸派则几乎都持如来藏佛性说,并将之作为自身教派的核心教义和基本思想而立论、阐发。具体来说,宁玛派的大圆满法、萨迦派的“道果法”、噶举派的“大手印”法、觉囊派的“他空见”思想等,都认为一切众生的心性中都含有如来藏佛性,即本来具有成佛的潜质,一切众生皆能成佛。当然,各派观点又不完全相同。其中,萨迦派和噶举派持如来藏性空说,宁玛派与觉囊派则主如来藏实有说。格鲁派兴起之后,对当时佛教出现的种种问题及弊端进行了清理和整顿,并对以上诸派所持的如来藏佛性思想予以了反对和批判,主张如来藏佛性绝不是本有本觉的,而是始觉的,是从污染、虚幻、无常的人生烦恼中解脱出来的。因此,格鲁派更加注重如何以般若智慧体认宇宙万有的空性本质,破除染污、无明、愚痴,使人的世界观实现一个根本的改变,从而涅槃成佛。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前言  7-13
  一、略说如来藏  7
  二、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7-8
  三、研究的范围和方法  8-9
  四、研究现状略述  9-13
第一章 如来藏思想溯源  13-23
  一、释义如来藏  13-15
  二、如来藏思想之源流  15-21
    (一) 原始佛教心性思想的萌芽  15
    (二) 部派佛教的心性思想  15-18
    (三) 大乘佛教中观行派之心性思想  18-19
    (四) 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心性思想  19-21
    (五) 晚期印度佛教的如来藏学说及其与瑜伽行派“心性本净”说的融合  21
  三、佛教在西藏发展的历史分期  21-23
第二章 :前弘期西藏佛学中所含摄的如来藏思想  23-34
  一、寂护及莲花戒的思想  23-25
  二、莲花生的密教思想  25-26
  三、摩诃衍那的思想  26-29
  四、智军的思想  29-31
  五、吉祥积的思想  31-34
第三章 :后弘期各教派的如来藏思想  34-70
  一、宁玛派的如来藏思想  34-41
    (一) 宁玛派的大圆满法及其主要内容  34-40
    (二) 宁玛派大圆满法中的如来藏思想  40-41
  二、萨迦派的如来藏思想  41-49
    (一) 萨迦派的道果法及主要内容  42-48
    (二) 萨迦派道果法的如来藏思想  48-49
  三、噶举派的如来藏思想  49-58
    (一) 噶举派的大手印法及主要内容  49-57
    (二) 噶举派大手印的如来藏思想  57-58
  四、觉囊派的如来藏思想  58-67
    (一) 觉囊派的他空见及主要内容  59-65
    (二) 觉囊派的如来藏思想  65-67
  五、总说“他空见”思想及其内部差异  67-70
第四章 格鲁派对于如来藏说所持的态度  70-72
结论  72-73
参考文献  73-77
  一、佛教经论  73
  二、学术专著  73-75
  三、学位论文  75-76
  四、期刊论文  76-77
致谢  77-8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81

相似论文

  1. 云南省民办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G633.2
  2.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3. 张炳厚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应用地龟汤类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研究,R249.2
  4. “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G41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6. 汉藏边缘藏语穆斯林现状研究,C955
  7. 朱熹善恶思想研究,B244.7
  8. 哲学思想在指导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G633.6
  9. 来华西方左翼思想家看社会主义在中国,D61
  10. 交往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G641
  11. 高校经济困难生资助研究,G647
  12. 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13. 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探索古代体育健身思想的演变,G812.9
  14.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结构思想分析,K02
  15.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G206
  16. 胡锦涛新闻思想研究,G210
  17. 迪庆藏族地区的丧葬礼仪和灵魂崇拜研究,K892.22
  18. 炳灵寺石窟藏传佛教艺术研究,B948
  19. 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诠释,D092
  20.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科学化研究,D64
  21. 林风眠的美术教育理念对美术师范生培养的启示,J20-4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宗教 > 佛教 > 宗派 > 密宗(秘宗教、真言乘、金刚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