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即时通信中情绪的感知与表达:情绪图标的影响

作 者: 袁凯歌
导 师: 范翠英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 情绪图标 情绪感知 情绪表达 性别
分类号: B84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交往媒介也获得了不断发展,特别是即时通信(instant message, IM),连续多年位居网络使用率榜首。作为即时通信的一大功能特色,情绪图标现已被人们广为接受和认可。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IP)所进行的一系列研究结果指出,情绪图标集非言语交流和情绪表达于一身,它的出现能够有效地弥补网络交往中非言语信息的不足,对于个体准确理解信息内容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此外,它具体、形象地再现了人类的面部表情,具有传递情绪、感受的功能,有助于网络人际关系的建立、维持和发展。然而,现有研究对情绪图标所包含情绪内容的关注度不高,难以准确解释个体在情绪交流过程中情绪图标的使用特点,而这一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个体在虚拟环境中的情绪交流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进行了如下两个研究:研究一:采用问卷法探讨了大学生QQ情绪图标使用的基本情况,包括常用的情绪图标类型及其情绪内容,并对情绪图标的整体使用特点在性别上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倾向于使用情绪图标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或感知他人的情绪感受,且在整体使用频率上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通过分析66种QQ经典情绪图标的使用情况发现(?)这八种情绪图标获得了较多的使用频率,有13种情绪图标的使用得分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结合11种情绪类型对情绪图标进行归类可知,上述八种常用的情绪图标所表达的情绪主要有:高兴((?)(?))、尴尬((?))和悲伤((?));女性使用情绪图标表达的负性情绪要多于男性,而男性则表达了较多的积极情绪。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借鉴Walther和O’Addario (2001)的研究范式,采用情境实验考察了由情绪图标或情绪词汇组合而成的多种情绪表达方式对情绪强度感知的影响,以及个体在表达这些情绪时所偏好的情绪表达方式,并分析了情绪感知和情绪图标的使用特点在性别上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1)情绪表达方式、情绪类型、性别对情绪强度感知的主效应均显著:(2)情绪表达方式与情绪类型之间存在交互效应;(3)个体对不同情绪表达方式的选择偏好受到情绪类型的影响;(4)情绪表达方式的选择偏好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最后,对本研究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梳理,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1 前言  10-13
  1.1 研究背景  10-11
  1.2 研究意义  11-12
    1.2.1 理论意义  11
    1.2.2 实践意义  11-12
  1.3 研究目的  12-13
2 文献综述  13-22
  2.1 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的比较  13-14
  2.2 网络交往中的情绪交流  14-15
  2.3 情绪图标的相关研究  15-22
    2.3.1 情绪图标的定义  15
    2.3.2 情绪图标的特点  15-16
    2.3.3 情绪图标的功能  16-17
    2.3.4 情绪图标的分类  17-18
    2.3.5 性别与情绪图标的使用  18
    2.3.6 情绪图标与情绪表达  18-19
    2.3.7 情绪图标与情绪感知  19-22
3 问题提出与研究思路  22-25
  3.1 以往研究不足与研究问题  22-24
  3.2 总体研究思路  24
  3.3 研究假设  24-25
4 研究一 即时通信中情绪图标的基本使用情况  25-33
  4.1 研究目的  25
  4.2 研究方法  25-26
    4.2.1 研究对象  25
    4.2.2 研究工具  25-26
  4.3 研究结果  26-31
    4.3.1 情绪图标整体使用情况分析  26-27
    4.3.2 各类型情绪图标的使用情况分析  27-28
    4.3.3 各情绪图标所包含的情绪内涵分析  28-30
    4.3.4 情绪图标的使用在性别上的差异比较  30-31
  4.4 讨论  31-32
  4.5 结论  32-33
5 研究二 情绪图标对情绪感知和表达的影响  33-43
  5.1 研究目的  33
  5.2 研究方法  33-36
    5.2.1 研究对象  33
    5.2.2 实验材料  33-35
    5.2.3 实验设计与程序  35-36
  5.3 研究结果  36-40
    5.3.1 情绪表达方式对情绪感知的影响  36-37
    5.3.2 情绪表达方式的选择在情绪类型上的差异分析  37-39
    5.3.3 情绪表达方式的选择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39-40
  5.4 讨论  40-41
  5.5 结论  41-43
6 综合讨论  43-45
7 研究结论  45-46
8 研究创新与局限  46-48
  8.1 研究创新  46
  8.2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46-48
参考文献  48-54
附录  54-59
在校期间参与课题与发表论文  59-60
致谢  60

相似论文

  1. 论王安忆《长恨歌》的中国现代海派文学特征,I207.42
  2. 民族旅游地少数民族妇女性别角色变迁研究,F592.7
  3. 胡子鲶Dmrt1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和时空表达,S917.4
  4. 语文教材性别文化研究,G633.3
  5. 公共治理视角下的“计生两非”问题研究,C924.21
  6. 不同性别角色中学生的自我构念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7. 千岛湖岛屿社鼠的巢区和领域研究,Q958.1
  8. 《最蓝的眼睛》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I712.074
  9. 媒介性别歧视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G206
  10. 女性公务员和知识分子与男性同龄退休的需求及对策研究,D669.6
  11. 中国当代家庭伦理剧的女性主义研究,J905
  12. 雪域高原的女性呼喊,I207.42
  13. 男女生在高中英语学习中的差异研究及对策,G633.41
  14. 《老友记》中抱怨言语行为性别差异的语用研究,H313
  15. 江苏现行高考模式下女生高考成绩优于男生现象研究,G632.474
  16. 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研究,D923.9
  17. 从《非诚勿扰》看消费快感与社会性别重构,G206
  18. 左旋多巴制剂对帕金森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R742.5
  19. 从社会认知角度看广告中的性别隐喻,H05
  20. 高二学生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适应性的关系及对策研究,B844.2
  21. 一项关于高中生英语课堂焦虑感的调查研究,G633.4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 > 情绪与情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