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苏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比较研究及启示-以勃列日涅夫、邓小平为例

作 者: 方芳
导 师: 刘添才
学 校: 淮北师范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意识形态建设工作 比较研究 启示
分类号: B03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991年,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崩溃瓦解,这对有着共产主义信念的中国人民也是一种巨大的打击,消弱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他的解体也势必会引起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重视。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苏联共产党内部腐败变质的原因,也有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外因;既有苏联僵硬腐化的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因,也有其在意识形态领域方面管理的混乱局面造成的不稳定因素。因为意识形态领域向来都是制度博弈的重要战场,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成功决定了执政党领导地位的长久和稳定,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全与社会的进步。目前,国际形势复杂,随着西方资本大国对一些后现代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颜色革命”战略的成功,中国也被迫成为西方敌对势力下一个和平演变的重要目标,目前的中国正处于“意识形态”斗争的焦点之上,也已然被推到世界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中国必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打出漂亮的一仗。本文以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开展为研究视角,通过将其执政时期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背景、环境、时代特征、政治特征、文化特点以及所面临的困境与我国改革开放时期作对比,通过对前任领导人的客观评价作对比,把两个不同民族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链接到一起,从中即找相同之处,又找不同之处,正所谓“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以史为镜,引以为戒”,从而最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解决对策。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绪论  9-13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9-10
    (一) 研究背景  9-10
    (二) 研究目的  10
    (三) 研究意义  10
  二、研究综述和创新  10-13
第二章 意识形态的起源发展和功能  13-29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起源  13-16
    (一) 意识形态的起点  13-14
    (二) 意识形态的发展  14-15
    (三)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形成  15-16
  二、苏共时期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发展和演变  16-21
    (一) 列宁时期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开端  16-17
    (二) 斯大林时期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继承和发展  17-18
    (三) 后斯大林时期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演变和瓦解  18-21
  三、中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进程  21-27
    (一)建国后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21-22
    (二) 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调整——邓小平理论  22-23
    (三) 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完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3-24
    (四) 中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日趋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4
    (五) 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发展  24-27
  四、意识形态的功能  27-29
    (一) 意识形态为执政党的建设理论提供“合法性”依据  27
    (二) 意识形态具有的一定的价值导向功能和凝聚功能  27-28
    (三) 意识形态的外交功能  28-29
第三章 勃列日涅夫、邓小平在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方面的比较研究  29-38
  一、中苏两国对前任领导人的评价  29-31
    (一) 勃列日涅夫时期  29-30
    (二) 邓小平时期  30-31
  二、中苏两国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  31-33
    (一) 勃列日涅夫时期  31-32
    (二) 邓小平时期  32-33
  三、中苏两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开展和效果  33-38
    (一) 勃列日涅夫时期  33-35
    (二) 邓小平时期  35-38
第四章 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所面临的境遇和挑战  38-43
  一、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38-39
  二、多元化社会思潮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领导地位的冲击  39-41
    (一)自由主义的泛滥  39-40
    (二)意识形态终结论、历史终结论的冲击  40
    (三)“中国威胁论”、中国模式的挑衅  40-41
  三、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亟待解决的难题  41-43
    (一)“革命斗争型”的思维方式已形成“定势”  41
    (二)出发点重视“社会需要”,忽视“现实的个人”  41-42
    (三)中国的社会分层给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带来的困境  42-43
第五章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对策 ---对比后的启示  43-50
  一、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43-44
  二、扎实推进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基础  44-48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继承传统,不断创新  44-45
    (二)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统筹规划、合理协调  45
    (三)加强党员队伍自身建设,加大打击腐败力度  45-47
    (四)合理把握意识形态宣传方法的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47-48
  三、批判的吸收西方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先进经验  48-50
结语  50-51
参考文献  51-55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55-56
致谢  56

相似论文

  1. 美国退伍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E712
  2.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材结构的研究,G807.4
  3. 中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之比较研究,G623.58
  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5.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研究,C913.68
  6. 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高职应用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H319
  7. 全闽师范学堂与清末福建师范教育,G659.29
  8.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研究及启示,X196
  9.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D231
  10. 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及当代启示,G633.3
  11. 中国大陆与台湾专业体育院校体操类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G831
  12. 传统文明的转变,B03
  13. 数字时代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倾向比较研究,G258.6
  14. 论列宁公仆思想及当代意义,D262.6
  15.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农业思想研究,F091.93
  16.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历史发展和现实启示,F301
  17. 美国社区学院师生关系及其启示,G648.6
  18. 我国企业教育改革历程对学习型企业建设的启示,F279.2
  19. 法国成人学习权利保障策略研究,G720
  20. 艺术体操教学中三种直观教学法的比较研究,G834
  21. 新时期我国东西部农民分化比较研究,D663.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哲学理论 >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