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明清京杭运河沿线漕运仓储系统研究

作 者: 郑民德
导 师: 许檀
学 校: 南开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史
关键词: 漕仓 运河 漕运 社会
分类号: D69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7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明清两朝倚漕为命,所以对关系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漕运异常重视,为将江南漕粮顺利运往京师,中央政府不但设置了河道总督、漕运总督、仓场总督等官员相互配合、彼此合作,共同保障国家漕运秩序的稳定,而且在地方州县置小型漕粮收兑仓,在沿河重要城市设大型水次仓,在京城与通州立京通仓,这些规模不等、管理不同、作用各异的漕仓都属于国家漕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漕粮、漕军、漕船、漕丁形成了完整的漕运系统。本文分为八章,加上绪论与结语,共十部分,每一部分既独立成篇,同时又与前面章节相互照应,共同构成了整篇论文的主体。绪论部分主要是学术史回顾,对此前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探讨,属借鉴前人成果,同时对本文的选题、研究范围、创新之处、写作方法进行说明与介绍。第一章,对明清之前中国漕运与漕仓的历史演变进行了回顾与说明,从商代的巨桥仓到元代的河仓,中国漕运的演变是与水路交通的发展及运河的开辟密不可分的,隋唐、宋元的运河仓储群也都是建立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运道通畅的基础之上,漕仓的作用也从单一的军需发展到灾荒赈济、粮价平衡、京师保障等多重功能。同时明清之前的漕运仓储虽为后代漕仓的完善提供了经验与借鉴,但因当时漕运制度尚不健全,也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与不足。第二章,本章对明清时期京通仓的历史沿革、粮数变化、仓廒修造作了介绍。明清京通仓储制度既存在着诸多共性,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种情况的出现,除了与漕政变化、制度更替、运河现状有很大的关系外,还与仓储管理方式、国内外政局变化、技术革新等方面的因素密不可分。第三章,明清京通仓的管理与运作有一整套复杂而严密的体系与程序,这其中既包括仓储官员的诠选、考核、奖惩、任免,也包括仓粮的收支、出纳、审核等,是关系国家政局的重要事务。在仓储管理中,既有不同官员之间的相互监督与合作,也有基层劳役人员的选拔与分配,甚至连仓储守卫、斛斗称量、开关仓日期都有着详细的规定,这既体现了国家对京通仓场的重视,也表明了仓场本身制度的严密性与复杂性。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明清时期的大型运河水次仓,明清水次仓位于天津、德州、临清、徐州、淮安等运河名城,是随着漕运的兴起与运河的畅通而设置的,这些漕仓不但转运与存贮大量税粮,而且还起着灾荒赈济、官军俸粮、填补京通仓缺额、公共工程用粮的作用,在国家与地方社会中起着诸多的功能。第五章,明清京通仓与水次仓作为存储国家数百万乃至数千万石漕粮的处所,不但影响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而且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治方面,京城百官、驻军、皇室都倚漕为命;军事方面,边疆卫所、战时开支、平息叛乱均需要漕粮供给;经济方面,灾荒赈济、粮价平衡、市场稳定都不能离开漕粮的支持。第六章,明清京通仓与水次仓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随着漕运的衰败与国家吏治的腐朽,产生了诸多的弊端。在明代主要是监仓宦官对仓储的祸乱,在清代则有花户、地棍、仓匪的骚扰与侵盗,这些人群均以仓储为利薮,为了获取利益彼此之间既有勾结也有博弈,尽管国家屡次整顿仓政,但因河弊、漕弊、仓弊已积重难返,因此其效果并不明显。第七章,明清京通仓虽然管理严密,有着森严的看守制度,但百密一疏,仍然在数百年间发生了不计其数的仓储火灾,这其中既有防范上的疏忽,也有人为的故意纵火,其中掺杂了很多仓储方面的黑暗因素,是当时仓弊的一种直接反映。第八章,明清时期地方社会的小型漕仓是国家税粮存储的起点,这些漕仓主要分布于运河与长江沿线的有漕省份,是周边民众纳粮与从事商业交易的场所,属于地域社会的公共空间。在这些地方既有百姓和谐纳粮的场面,也有缙绅、地棍、生监人员对国家漕粮的鱼肉,甚至更有轰轰烈烈的闹漕斗争。结语主要对本篇论文进行了总结与升华,是在全部写作基础的提高与深化。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3
绪论  13-26
  一、选题缘由、目的与意义  13-14
  二、学术史回顾  14-21
  三、本文的史料运用  21-24
  四、本文主要内容  24-25
  五、论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25-26
第一章 明清之前中国的漕运与漕仓  26-40
  第一节 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漕运与仓储  26-31
  第二节 隋唐宋元时期的漕运与仓储  31-37
  第三节 明清之前漕运的特点  37-40
    一 漕运量不稳定  37-38
    二 漕运制度不完善  38
    三 漕运弊端尚不严重  38-40
第二章 明清京通仓的建置、沿革、粮数与修造  40-77
  第一节 明清京仓的建置与沿革  40-49
    一 明代京仓的建置沿革  40-45
    二 清代京仓的建置沿革  45-49
  第二节 明清通州仓的建置与沿革  49-55
    一 明代的通州仓  50-53
    二 清代的通州仓  53-55
  第三节 明清京通仓粮数及变化  55-65
    一 明代的漕运数与京通仓粮数  56-61
    二 清代的京通仓粮数及其变化  61-65
  第四节 明清时期京通仓的修造  65-73
    一 明代京通仓的修造  66-70
    二 清代京通仓的修造  70-73
  第五节 小结  73-77
第三章 明清时期京通仓的管理与运作  77-112
  第一节 明清京通仓储的高层管理与机构设置  77-89
    一 明代京通仓官员的设置及其历史演变  78-85
    二 清代京通仓储管理机构的演变  85-89
  第二节 明清京通仓储的基层管理者与劳役人员  89-98
    一 明代京通仓的基层管理者与劳役人员  89-93
    二 清代京通仓的基层管理者与劳役人员  93-98
  第三节 明清京通仓储的日常运作  98-109
    一 明代京通仓储的运作  98-102
    二 清代京通仓储的运作  102-109
  第四节 小结  109-112
第四章 明清时期的运河水次仓  112-144
  第一节 明代的运河水次仓  113-131
    一 天津水次仓  114-117
    二 德州水次仓  117-120
    三 临清水次仓  120-123
    四 徐州水次仓  123-126
    五 淮安水次仓  126-129
    六 明代的其他运河水次仓  129-131
  第二节 清代运河水次仓  131-141
    一 临清、德州二仓  132-137
    二 徐州、淮安二仓  137-140
    三 江宁、凤阳二仓  140-141
  第三节 小结  141-144
第五章 明清时期京通仓与水次仓的功能及作用  144-201
  第一节 京通仓与水次仓的政治功能  145-168
    一 皇室宗藩人等对京通仓粮的消费  145-157
    二 文武百官对京通仓粮的消耗  157-163
    三 明清水次仓的政治功能  163-168
  第二节 明清京通仓与水次仓的军事功能  168-178
    一 明代京通仓与水次仓的军事作用  169-175
    二 清代京通仓粮对京城驻军的供给  175-178
  第三节 明清京通仓及水次仓的经济与社会保障功能  178-198
    一 明代京通仓的社会保障功能  178-182
    二 清代京通仓的赈济与保障作用  182-192
    三 明清水次仓社会救济功能的发挥  192-198
  第四节 小结  198-201
第六章 明清京通仓与水次仓之弊  201-232
  第一节 明代京通仓与水次仓弊端  201-212
    一 明代监仓宦官与朝臣的斗争  201-206
    二 宦官祸乱仓储的具体体现  206-208
    三 其他势力对京通仓的危害  208-212
  第二节 清代京通仓弊端  212-230
    一 清代京通仓花户对仓储的危害  212-221
    二 清代地棍与仓匪对仓储的危害  221-225
    三 其他势力对京通仓的破坏  225-230
  第三节 小结  230-232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京通仓与水次仓火灾  232-247
  第一节 明清仓储火灾律法及演变  232-234
  第二节 明代的京通仓与水次仓火灾  234-237
  第三节 清代的京通仓火灾  237-245
    一 清前期的京通仓火灾  237-238
    二 清中期的京通仓火灾  238-242
    三 清末的京通仓火灾  242-245
  第四节 小结  245-247
第八章 明清基层社会的小型漕仓及闹漕、哄仓之争  247-276
  第一节 明清时期小型漕仓的分布  248-257
    一 山东境内的小型漕仓  249-252
    二 南直隶境内的小型漕仓  252-255
    三 其他有漕省份的小型漕仓  255-257
  第二节 明清时期基层社会的漕弊  257-265
    一 明代基层社会的漕弊  258-260
    二 清代基层社会的漕弊  260-264
    三 明清漕弊之比较与漕运的变革  264-265
  第三节 清代基层社会的闹漕与哄仓之争  265-276
    一 清代运河区域的闹漕运动  266-271
    二 长江流域有漕省份的闹漕斗争  271-276
结语  276-281
参考文献  281-288
致谢  288-290
个人简历及读博期间学术成果  290

相似论文

  1. 溃坝生命损失风险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TV122.4
  2. 社会行为与建筑空间的关联性研究,TU-024
  3. 白族文化对学生德育的影响,G410
  4.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5.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6.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7.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研究,G124
  8.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9. 美国退伍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E712
  10.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政策的实证研究,G818.2
  11. 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社会技能与情绪调节的关系,B842.6
  12.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13. 语文教材性别文化研究,G633.3
  14.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15.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特点与治理研究,D917
  16. 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新探,G521
  17. 思维导图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G633.98
  18.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G718.3
  19.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20. 基督徒的社会支持:结构与测量,B84-05
  21.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治制度史 > 清、清以前政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