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杜维运、谢保成两部三卷本《中国史学史》初步研究

作 者: 杨婧
导 师: 陈立柱
学 校: 安徽大学
专 业: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关键词: 杜维运 谢保成 中国史学史 比较研究
分类号: K0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台湾史家杜维运,历时17年,于2004年出版了三卷本《中国史学史》,这是迄今为止“惟一一部以一人之力撰述的多卷本的中国史学通史”。其中很多地方都突破了中国史学史的传统写法,比如在每一卷的结尾都有关于中国史学在世界上的地位的探讨。同时作者也十分注意对各个时代史学思想、史学方法的挖掘。国内史家谢保成,继参与导师尹达著作《中国史学发展史》20年后,组织史学史队伍编写中国史学史,于2006年出版了三卷本《中国史学史》,是中国大陆“迄今惟一一部三卷本《中国史学史》”。其《中国史学史》采取按史学成长阶段和按基本系列相结合的框架,充分利用传统史书以外的材料,探索了中国史学的发展及演变趋势。杜维运和谢保成是台湾和大陆地区史学史研究知名学者。他们的三卷本《中国史学史》,集中反映了他们对中国史学的认识。两书是本世纪初中国史学史的重要总结性著作。杜维运和谢保成的中国史学史研究中既有对传统史学优点的融会与继承,又有对社会和时代脉动、史学思潮、史著的分析与批评的新内容,吸收了近现代史学的诸多研究成果。学术界对两人的《中国史学史》研究刚刚开始,鉴于两人的史学史研究有着不同的背景和体系,将两人的史学史研究背景体系及两书内容结合起来研究更能体现其《中国史学史》的特色,也能更好地认识把握新世纪中国史学史研究与撰述的新发展、新成就。目前,这方面的工作目前还没有人做过。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杜维运和谢保成的思想与学术背景、研究经历来探讨他们对于中国史学史的总体认识,如历史观、史学史分期、史学立场等。另一方面,史家是史学发展的主体,本文通过杜维运、谢保成史家的选取、史家思想与特点的认识,史家与时代的关系等,来探讨两人关注的侧重点、看待中国史学史的方式之差异,从而显现不同视角对于中国史学史内涵的折射的不同。具体来说,二人史学史分期之不同便是一个典型。杜维运以中西比较的角度,以较长时段的中西史学发展状况的对比为依据,同时注重将时代与史学作整体性的看待,兼顾中国各个时代史学的具体特点。谢保成按照史学的自身线索同时也按史书编纂的系列发展来考察中国史学。三者,通过初步的比较研究,归纳两人中国史学史研究与认识的基本特点,借助章学诚的说法,我们说杜著近乎“圆而神”,谢书接近“方以智”。智以藏往,是以谢书对于中国史学史的方方面面有着较为细致的叙述与讨论,可以说是内容较全面;神以知来,所以杜著比较中国与西方,在比较中看到中国史学的特点,即优长与不足,以及中国史学的世界地位,借以讨论中国史学的未来发展与命运。而这些都是中国史学史未来发展最为值得关切的大问题。两部《中国史学史》,是新世纪中国史学史撰写的重要探索,体现了中国史学史研究的趋向。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7
目录  7-9
引言  9-15
  第一节 学术界研究状况  9-13
    一、对杜维运史学史的研究  9-12
    二、对谢保成史学史的研究  12-13
  第二节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5
第一章 杜维运、谢保成的学术经历与中国史学史的撰写  15-26
  第一节 杜维运的学术经历与中国史学史的撰写  15-21
    一、杜维运的学术经历  15-16
    二、杜维运中国史学史的撰写  16-21
  第二节 谢保成的学术经历与中国史学史的撰写  21-26
    一、谢保成的学术经历  21
    二、谢保成中国史学史的撰写  21-26
第二章 杜维运、谢保成《中国史学史》史家研究比较  26-37
  第一节 杜著、谢著史家选取比较  26-28
  第二节 杜著、谢著史家选取标准比较  28-32
    一、谢著尽可能选取更多史家,杜著特别关注重要史家  28-29
    二、谢著重视撰写“正史”、创造体裁的史家,杜著注重于史学方法、史学思想方面有发明的史家  29-32
  第三节 杜著、谢著史家思想研究比较  32-37
第三章 杜维运、谢保成对中国史学史基本看法比较  37-54
  第一节 杜维运、谢保成《中国史学史》史学分期比较  37-40
    一、杜著进行长时段的中西对比  37-38
    二、谢著按史学成长阶段分期  38
    三、关于唐代史学分期的差异  38-40
  第二节 杜维运、谢保成对中国史学特点认识之比较  40-49
    一、杜维运对中国史学的认识  40-43
    二、谢保成对中国史学的认识  43-47
    三、杜维运、谢保成对中国史学认识之比较  47-49
  第三节 杜维运、谢保成《中国史学史》对与史学相关因素探讨之比较  49-54
    一、杜著注重时代社会与史学关系  50-51
    二、谢著注重文献与史学的关系  51-54
第四章 杜维运、谢保成《中国史学史》特点  54-66
  第一节 杜著近乎“圆而神”  54-60
    一、比较中西史学,确立中国古代史学之世界地位  54-56
    二、立足文明史观,认识史学发展演变  56-58
    三、重视个案研究  58-60
  第二节 谢著接近“方以智”  60-66
    一、注重学科建设,全面展现史学编纂成果  60-62
    二、求真求实  62-64
    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  64-66
结论  66-69
参考文献  69-73
致谢  73-7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4

相似论文

  1.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材结构的研究,G807.4
  2. 中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之比较研究,G623.58
  3. 中国大陆与台湾专业体育院校体操类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G831
  4. 数字时代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倾向比较研究,G258.6
  5. 艺术体操教学中三种直观教学法的比较研究,G834
  6. 新时期我国东西部农民分化比较研究,D663.2
  7. 人教版、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的比较研究,G633.3
  8. 唐宋山水诗境界与山水画意境比较研究,I207.22
  9. 中日初中数学教材例题的综合难度之比较研究,G633.6
  10. 高中文理科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对比研究,G633.6
  11. 吴泽与中国史学史研究,K092
  12. 异工同曲论“夕阳”,J624.1
  13. 中美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比较研究,G760
  14. IE与VE的和合:持续改进方法比较研究,F424
  15. 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激励问题比较研究,F272.92
  16. 文化学视域下的伏羲女娲与亚当夏娃比较研究,B932
  17. 中西方文学中“父与子”主题比较研究,I106
  18. 中日贝类产业发展与管理比较研究,F326.4
  19.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比较研究,D231
  20. 十国中央政府机构设置比较研究,D630.1
  21. 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作风建设比较研究,D261.3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史学理论 > 史学史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