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外国口音研究-以听者对口音的感知为视角

作 者: 李景娜
导 师: 梅德明
学 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外国口音 感知 听者因素 敏感度 容忍度
分类号: H31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外国口音或外国腔指操母语者在说二语时由于受到自身母语语音的影响而出现的偏离二语语音规范的现象。外国口音不仅会影响言语的可理解度,较浓重的外国口音甚至会引起听话人语言态度的改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各种英语舞台上操着不同程度的外国口音展现着自我。学习者外国口音的特殊之处在哪?听者是如何感知外国口音的?不同背景的听者对外国口音到底有着怎样的感觉?一系列的相关问题清晰地显示出对于外国口音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国外对外国口音的感知研究,无论是从理论而言还是就实证来说,成果都较为丰硕,然而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类似研究在国内却甚为鲜见。基于此,本文依据语音范畴感知模型,从一个新的视角即以听者对口音的感知作为切入点,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语音习得中表现出的外国口音进行了实证性的探究。笔者按照英语中的基本句式从中国英语学习者语音数据库(ESCCL)的朗读语料部分选取了12个对话/句子(平均单词数为20个,平均时长为8080.22毫秒)作为本文的感知语料。每个对话/句子都由2位发音人朗读,构成2种不同的语音形式。随后,通过Praat软件调整音高参数,为每个对话/句子合成出2种新的语音形式。这4种语音形式与1位英语母语者的朗读共同构成了同一个对话/句子的5种不同的语音形式。方便起见,依据这5种语音形式与英语语音范畴的符合度,研究中把它们分别简称为音好调好、音好调差、音差调好、音差调差和英语原声。本研究共获得了60个语音刺激作为感知语料,随后笔者利用E-prime软件设计了口音感知实验,在由英美教师、英美学生、中国教师和中国学生4个组别构成的90名听者中考察了不同背景的听话人对外国口音的感知。具体来说,本文的研究问题有三:(1)发音和语调在听者对外国口音感知判断中的作用如何?(2)听者的自身因素(母语、教学经验(在文中主要指与外国口音的接触量)和性别)对其感知口音有何影响?(3)听者在口音感知中的认知方式以及对口音的语言态度如何?研究发现,发音和语调在听者对外国口音的感知中都具有一定的效应,其中发音的作用具有显著性。发音越符合英语语音规范,听者所感知到的外国口音程度就越低;而在发音符合度一致的情况下,语调越接近于英语语音规范,相应地外国口音程度也会越低。此外,语调的作用存在组别性差异:对英美教师组、英美学生组和中国教师组来说,语调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中国学生组而言,语调在列举句式和主从复合句中对判断音好两种语音形式的口音程度具有显著影响。就听者的自身因素而言,听者的母语对其感知口音有着显著性影响,英美听者组对口音的敏感度要明显高于中国听者组。教学经验对听者的口音感知没有显著影响,但影响听者对口音的容忍度,具体表现为英美教师组对外国口音的容忍度普遍高于英美学生组,而中国教师组对外国口音的容忍度则低于中国学生组。研究结果在显示听者的母语背景对口音感知影响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中国教师组对语言形式准确性的关注和把握力度。此外,就整体来看,听者的性别对其感知两种音好语音形式和英语原声的口音程度有显著性影响,且女性对口音的敏感度和容忍度普遍高于男性。在口音感知的认知方式上,多数听者采用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交互式认知模式,这反映出听者对带有口音言语的可理解度以及对口音的模式化印象会影响到他们对口音的感知。口音程度判断的过程是听者把听觉输入的语音信息与自己头脑中的目的语语音原型相比较的过程,不同程度的口音反映的是语音信息与相关语音原型感知距离的差异,而不同的感知距离也能够解释英、汉语听者对口音敏感度的差异。对口音感知所需反应时的考察也揭示出不同程度口音的感知难度差异以及不同母语背景的听者在口音敏感度方面的差异。研究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听者的母语对其语言态度的影响较为明显,英美听者组对口音的容忍度普遍要比中国听者组高;而教学经验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就英美组而言,与英美学生组相比,英美教师组的容忍度普遍较高,而中国组的情况则刚好相反。总体来看,听者对口音轻重程度的感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对口音的敏感度和容忍度,其中敏感度与听者的母语相关,处于第一位,而容忍度与听者的语言态度和语言经验相关,处在第二位。本文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考察了听者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外国口音的感知,定量研究结果得到了定性研究结果的佐证,研究结果可信。本文能够为国内二语语音习得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考察视角,有利于语音习得理论的发展,研究结果对语音教学、语音能力评估以及语音教材编写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全文目录


致谢  4-6
摘要  6-8
Abstract  8-11
目录  11-15
表目录  15-18
图目录  18-20
缩写词  20-21
第一章 绪论  21-33
  1.1 研究背景  21-28
    1.1.1 问题的提出  21-22
    1.1.2 国内外二语语音习得研究概况  22-24
    1.1.3 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外国口音分析  24-28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8-30
  1.3 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30-31
  1.4 论文结构  31-33
第二章 文献回顾  33-75
  2.1 术语界定  33-36
    2.1.1 口音  33-35
    2.1.2 感知  35-36
  2.2 言语感知的生理基础  36-38
  2.3 言语感知模型  38-43
    2.3.1 自下而上的感知模型  38-41
    2.3.2 交互式的感知模型  41-43
  2.4 口音感知与二语语音习得  43-60
    2.4.1 错误分析  44-45
    2.4.2 语言迁移  45-51
    2.4.3 语音范畴感知模型  51-56
    2.4.4 感知语法  56-60
  2.5 口音感知研究回顾  60-74
    2.5.1 口音程度的影响因素  60-68
    2.5.2 口音感知的研究方法  68-71
    2.5.3 国内外口音感知研究  71-74
  2.6 本章小结  74-75
第三章 口音感知研究设计  75-94
  3.1 研究问题与假设  75-76
  3.2 研究受试  76-78
    3.2.1 英美教师组  76-77
    3.2.2 英美学生组  77
    3.2.3 中国教师组  77
    3.2.4 中国学生组  77-78
  3.3 研究工具与方法  78-88
    3.3.1 感知语料  78-81
    3.3.2 语音处理和分析工具  81-87
    3.3.3 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  87-88
  3.4 先导研究与正式研究  88-92
    3.4.1 先导研究  88-91
    3.4.2 正式研究  91-92
  3.5 本章小结  92-94
第四章 语音要素对听者感知口音的影响  94-137
  4.1 感知语料中的发音和语调错误  94-105
    4.1.1 感知语料中的发音错误  94-99
    4.1.2 感知语料中的语调错误  99-105
  4.2 发音和语调在听者口音感知中的作用  105-135
    4.2.1 发音和语调在口音感知中作用的整体分析  105-107
    4.2.2 发音和语调在各组听者口音感知中作用的分析  107-111
    4.2.3 发音和语调对各种句式中口音感知作用的分析  111-135
  4.3 本章小结  135-137
第五章 听者的自身因素对其感知口音的影响  137-169
  5.1 听者的母语在口音感知中的作用  137-148
    5.1.1 母语在口音感知中作用的整体分析  137-138
    5.1.2 母语对各种句式中口音感知作用的分析  138-144
    5.1.3 母语对英语原声口音感知作用的分析  144-145
    5.1.4 母语在口音感知中作用的讨论  145-148
  5.2 听者的教学经验在口音感知中的作用  148-160
    5.2.1 教学经验在口音感知中作用的整体分析  148-149
    5.2.2 教学经验对各种句式中口音感知作用的分析  149-153
    5.2.3 教学经验对英语原声口音感知作用的分析  153-154
    5.2.4 教学经验在口音感知中作用的讨论  154-160
  5.3 听者的性别在口音感知中的作用  160-167
    5.3.1 性别在口音感知中作用的整体分析  161
    5.3.2 性别对各种句式中口音感知作用的分析  161-165
    5.3.3 性别对英语原声口音感知作用的分析  165-166
    5.3.4 性别在口音感知中作用的讨论  166-167
  5.4 本章小结  167-169
第六章 听者感知口音的认知方式及对口音的语言态度  169-188
  6.1 听者感知口音的认知方式  169-176
    6.1.1 口音感知认知方式  169-171
    6.1.2 听者感知口音的语音范畴认知解释  171-176
  6.2 听者对口音程度判断的标准  176-180
    6.2.1 音段音位优先  176-177
    6.2.2 超音段音位优先  177-178
    6.2.3 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并重  178-179
    6.2.4 言语可理解度  179-180
  6.3 听者对口音的语言态度  180-187
    6.3.1 听者对浓重口音的语言态度  181-184
    6.3.2 英美本族语者对口音的语言态度  184-187
  6.4 本章小结  187-188
第七章 结语  188-194
  7.1 本研究的内容回顾  188-190
  7.2 本研究的启示  190-191
    7.2.1 对二语语音习得研究的启示  190-191
    7.2.2 对语音教学的启示  191
  7.3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91-192
  7.4 本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192-194
参考文献  194-211
附录  211-222
  附录 1 口音感知实验调查问卷  211-216
  附录 2 口音感知实验中的朗读材料  216-218
  附录 3 各组听者对五种语音形式评分的平均值  218-220
  附录 4 各组听者对五种语音形式口音感知判断所需反应时的平均值  220-222

相似论文

  1. 英语专业学生的模糊容忍度和阅读理解成绩的相关研究,H319
  2. 基于高阶累积量的频谱感知技术仿真分析,TN911.23
  3. 女装品牌文字标识对消费者感知的影响分析,F274
  4. 员工组织仪式文化感知对其工作绩效的影响,B849
  5. 认知无线电中的单节点频谱感知算法研究,TN925
  6. 语音信号的压缩感知研究及其在语音编码中的应用,TN912.3
  7. 公允价值应用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异化关系的实证研究,F832.51;F224
  8. 基于HVS的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TP391.41
  9. 基于扩展下推自动机的Java程序安全相关行为模型自动生成,TP311.52
  10. 针、梭织面料拼接缝的接触舒适性研究,TS941.4
  11. 论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和文本细读,G633.3
  12. 高中生英语感知学习风格与词汇学习策略的相关性研究,G633.41
  13. 初中语文现代文课内外阅读试卷得分率对比调查及指导策略,G633.3
  14. 情境感知的Web信息自适应个性化服务研究,G252
  15. 网络环境下顾客感知价值与冲动性购买行为关系研究,F724.6;F224
  16. 杭州女大学生自我概念一致性对服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F426.86;F224
  17. 基于部分K空间数据的并行磁共振成像,R445.2
  18. 基于Petri网的上下文感知系统的建模与分析,TP391.1
  19. 感知风险维度对消费者自有品牌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F224
  20. 基于随机矩阵理论和压缩感知的合作频谱感知技术研究,TN925
  21. 基于压缩感知的认知无线电频谱检测技术及其研究,TN925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常用外国语 > 英语 > 语文教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